你有「隱性飢餓」嗎

那麼,什麼是「隱性飢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呢?

「自己算是胖人了,怎麼還會營養不良呢?」市民王女士近來總是覺得身體疲憊,容易發汗。到醫院營養科一查,她存在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的「隱性飢餓」問題,需要調整飲食結構,均衡攝入營養。

1 吃得不少,但身體仍可能在「挨餓」

寧醫大總院營養科副主任、高級營養治療管理師夏羽菡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將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營養失衡稱之為「隱性飢餓」,是指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它是一種人體一時難以感覺到的狀態。比如說,如果我們沒按時吃飯,肚子會餓得咕咕叫,這時候吃足夠的米、面、肉類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較多的食物,能感覺到「吃飽」。但是食物中還存在一些人體需要量比較少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即使吃不夠也不會因此感覺到肚子餓,這就叫「隱性飢餓」。

Advertisements

2 這些原因會讓你「隱性飢餓」

雖然我們在生活中都不乏美食,但是膳食結構不合理、烹調方式不正確、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樣會導致維生素、礦物質的大量流失。比如喜好煙酒,最容易引起體內維生素的流失,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類,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一類。長期缺乏維生素C不僅會引發動脈硬化,更會導致體內自由基大量堆積,誘發癌症。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主要功能是作為特定酶反應的輔助因子,以及通過清除自由基以防止並保護組織受過分的氧化損傷。

簡單說,宏量營養素缺乏導致的飢餓,「吃飽」即可,但微量營養素缺乏造成的「隱性飢餓」,必須「吃好」,也就是要「飲食結構均衡,烹調方式得當」。

3 肥胖也可能是營養不良

Advertisements

肥胖症公認的定義是體內貯積的脂肪量超過理想體重20%,而不是指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遺傳或者吃得太多引起體內脂肪堆積的肥胖,我們稱之為「單純性肥胖」,是各類肥胖中最常見的一種。

「肥胖人群不僅是脂肪超標,也有可能發生隱性飢餓。」夏羽菡進一步解釋說,比如很多人飲食習慣不好,喜歡吃大魚大肉,不愛吃蔬菜水果,又不愛鍛煉,能量攝入過多+消耗過少+飲食結構不均衡,「肥胖+隱性飢餓」就這麼悄悄發生了。

4 可引發很多慢性病

未經察覺的輕度微量營養素缺乏,會影響人們的智力水平、勞動能力和身體免疫力,一般不容易被發現,即使與其相關的疾病出現,「隱性飢餓」的因素也容易被忽視。「以B族維生素為例,多種疾病都與B族維生素相關,如肥胖、腫瘤等。有研究顯示,維生素B攝入高,患直腸癌、結腸癌風險低;維生素B攝入高,患卵巢癌風險低。葉酸、維生素B、維生素B、膽鹼等都對預防腫瘤具有重要作用。」夏羽菡稱。

5 如何遠離:食物多樣最重要

怎樣吃才健康?夏羽菡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食物種類多樣化是全面營養的基礎。平均每天應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對於大多數健康人來說:

主食類應以全穀類為主、薯類為輔,每天谷薯類食物吃5兩至8兩(指生重)。如果把食物全擺放在一個餐盤裡,粗細搭配的主食類要佔到餐盤的一半,這一半裡面粗糧可以佔到三分之一。

蔬菜和水果各有優勢,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魚、蝦及其它水產品脂肪量低,有條件可以多吃一些。

奶類及奶製品每天吃300克,食鹽不超過6g。戒煙限酒。

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於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最好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TIPS

一般情況下,健康成年人只要長期保持合理飲食、規律生活、有效運動,不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如果想要詳細了解自己「吃的夠不夠、好不好?」可以到營養科諮詢,讓臨床營養(醫)師幫你搞定如何吃能夠保持精力充沛、少長肥肉的問題。(記者 劉威)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