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的這些壞習慣直接影響人的壽命,你知道是什麼嗎?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習慣會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比如睡前,晨起的一些習慣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有時一些壞的習慣還會影響人的壽命,對於這些習慣你了解多少呢?

睡前的4大「短命」習慣,5大「長壽」,有習慣,你做對了嗎?

一般能長壽的人,生活習慣都會很好。雖說晨起的一些做法會讓身體健康,但是睡覺前也有一些習慣,同樣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壽命!

睡前4大「短命」習慣

習慣一:劇烈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於睡眠,但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鍛煉。睡前1-2小時不要再做跑步、打球、跳舞等劇烈運動,否則會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雖然感覺容易入睡,但會影響睡眠質量。

臨睡前可以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讓身心慢慢平靜下來,還可以揉揉肚子,搓搓腰,揉按養生穴位。

Advertisements

習慣二:情緒激動

人的喜怒哀樂都容易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或紊亂,使人難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盡量避免大喜大怒或憂思惱怒,情緒要平穩。

習慣三:仰面而睡

最好的睡眠姿勢是向右側卧,這樣人體全身的骨骼以及肌肉都是處於一種自然放鬆的狀態下,比較容易睡著,也較為容易將疲勞消除。

仰卧會使我們的骨骼以及肌肉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不利於消除疲勞,而且易產生噩夢,影響睡眠質量。

習慣四:睡前宵夜

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寐難安」。腸胃舒服、和順,才能保證優質睡眠。

所以,睡前兩小時最好不要再吃東西,以免導致胃酸分泌增加,給腸胃帶來更多負擔。

睡前五大「長壽」習慣

習慣一:刷刷牙,防心臟病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最重要的是,睡前把牙刷乾淨,更能起到預防心臟病的功效。

Advertisements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刷牙時最好採用上下刷法,千萬不要橫著刷,否則會對牙齒造成傷害,導致掉牙。

習慣二:喝溫水,減少心梗

晚上睡覺時,血流速度減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極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飲用適量的溫開水,能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發生。

大概350~500ml,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以不影響睡眠為準。

習慣三:泡泡腳,預防中風

民間有「熱水泡腳,賽吃人蔘」這一說法,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晚上19~21點,用40℃左右的水泡腳。泡腳時讓水到達小腿處最好,至少要沒過腳踝。泡腳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泡到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就行了。

習慣四:推腹部,趕走便秘

在睡前推腹就是通過簡單的手法對腹部進行按摩推拿,對於防治胃部疾病、改善血液循環、疏脈經絡、舒肝理氣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此手法也適合便秘患者減輕便秘癥狀。減少腹部和下半身脂肪也是妥妥的。

手部疊放按壓在腹部上,手心向著肚臍,以肚臍為中心點,然後順時針結合逆時針的方式進行揉腹,每次保持3-5分鐘便可。在推的過程中要注意力度適中,並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

習慣五:揉足心,強腰固腎

經常按摩足心能夠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腎固腰的作用,還能促進足部血脈通暢、改善局部營養、通暢全身氣血,從而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兩腳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黃帝內經養生 一年四季的養生之法

養生要順應四季,天人合一

對於外界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時避開,順從四時寒暑的變化,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要求人們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雖勞動但不使其過分疲倦,同時還要節慾保精。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則,就會導致疾病、早衰。

人本身就有一個健康的預警系統,如果你的生長和現實有了誤差,身體就會自動發出健康的預警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飲食習慣中,一些都是身體外在的病變,而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了解這些隱形的信號告訴你的健康隱患,這樣你就可以做到防治"未病"。

大自然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春夏之際,陽氣生髮釋放,萬物萌芽生長,生命的能量活躍於外;秋冬之時,萬物蕭索肅殺,生命的能量收藏。而四季不僅僅體現在一年之際,人體也有四季之分,肝對春,應養"生",心對夏,應養"長",肺對秋,應養"收",腎對冬,應養"藏",脾為季節交替,應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長壯老,幼時為春,生機勃發,青年為夏,成長成熟,中年為秋,收穫內斂,老年為冬,修藏生息。每個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據月相變化分為朔弦望晦,女性面臨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有月激素的變化。

二十四小時內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臟腑經絡有著對應的活躍時段,晝夜顛倒就如同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動休憩應符合陽氣的釋放與收藏。無論是一生、一年、一月還是一天,無論是五臟還是六腑,只有釋放與收藏協調平衡,才能保證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因此,春夏秋冬之中,生長與收藏的正確調節很重要,人們應該像自然一樣學會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季養腎。從夢中角度講,四季是自然昭示給人們的健康消息。

春季養肝

《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春天就應該晚睡早起,穿的衣服要選擇寬鬆的,並且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要過分的勞累。因為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肝臟有著特別大的聯繫。中醫表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夏季養心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夜卧早起。

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不要發怒,要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認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表現出來就是人的情志活動,而人的情志活動是以五臟精氣為物質基礎,因此,心的思維之神對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心情致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只有在心神先傷或心神活動失調,各臟之志無所統制和協調的情況下,才能分別傷害五臟。因此,養心得法,非常重要。

秋季養肺

秋季容平,意思是萬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斂。秋季由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陽氣隨之內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存的陽氣,凡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養生都不能離開"秋收"這一原則。

早卧早起。《黃帝內經》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肺與秋氣相通,肺旺於秋,秋天肺的氣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及秋燥之氣極易傷肺,發生感冒、咳嗽等證,所以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冬季養腎

冬三月,從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季節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

《黃帝內經》指出:"逆冬令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此處的少陰指腎。中醫的腎不同於西醫,指的是腎的整個功能系統。腎主藏精,是人體陰陽的根本,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應於冬時。

因時擇食類

春為萬物生髮的季節,自然界陽氣萌動,飲食要以協助陽氣升發為原則,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芥等溫性食品,少吃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如氣溫較高,又需防止陽氣上升太過,郁而化熱,可多食清淡之菜蔬、性味甘涼的果品。

夏季暑熱多雨,飲食應以甘寒清淡少油為宜,如綠豆湯、西瓜等,但切忌過食生冷。根據夏季高溫濕盛的特點,飲食又要重視健脾、消暑、化濕,多吃苡米、綠豆、豆腐、藕、南瓜、苦瓜之類食物,少吃甜、油膩助濕之品。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諺語,夏季多吃辛味的生薑既可以辛散化濕,又能起到「養肺氣」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夏季隨著汗液的大量排出,體內蛋白質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減少,水、無機鹽、水溶性維生素、氨基酸等大量隨汗液排出,這就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營養。所以,在夏季蛋白質供應一定要充分,可多吃瘦肉,特別應多進食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秋季氣候涼爽而乾燥,宜多吃一些生津養液、清肺降氣、潤燥止渴之品為宜,可選用芝麻、核桃、梨、棗、菊花、銀耳等,具有滋潤性的食物。少食辛辣發散之品,民間有「八九月勿食姜」的說法,此時若多食生薑易生秋燥而致咳嗽。

冬季是一年中陽氣最虛,陰氣最盛的季節,人體與自然界相應,飲食也要以補陽為主,應吃性溫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桂圓肉、棗、山藥、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