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越阻擾華為進入,越是在給華為打免費廣告?

今天,2018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今日,國內各大媒體科技版權一則消息有關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些人做的事,怕是讓我們的中興、華為們的情感又受到了進一步的打擊和傷害。

媒體援引外媒CNBC報道:在最近的一場聽證會上,美國六名情報機構負責人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出警告,不建議美國民眾購買華為的產品或服務。這六名負責人分別主管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安全局(NSA)和國家情報局等機構。他們表達了對華為和中興的懷疑態度,認為美國公職人員和國家機關不應信任這兩個中國企業的產品。隨後在聽證會中,他們又表示不建議普通民眾使用中國產品。

這種警告或者建議,雖然相比之下,沒有華為與AT&T的業務合作直接被否決帶來的打擊更直接。但是,鑒於六名人員作為情報機構負責人的威望和影響力,這種警告和建議,對於普通民眾選擇中國產品,還是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的。當然,由於華為手機沒有實質上在美國市場打開局面,對於華為手機而言,這種警告和建議的影響十分有限。

Advertisements

如何看待這個警告的影響?個人認為,對於華為或者中興而言,未必是壞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美國政府或者美國的有些官員越是這樣極力阻擾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對於華為而言,越是一種積極的刺激和激發力量。

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擾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這往往都是潛在進入者非常有實力的表現,更是產品品質和性能得到市場進一步肯定的表現。而進入到本國市場,最大的擔心並不是本國民眾的安全或者國家安全,更多的是本國同類型企業的經濟利益。具體到美國,這個能夠做到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全球各國政要都進行監聽的超級 ,怎麼可能對進入到本國市場的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沒有基本的手段呢。因此,阻擾華為、中興或者是其他中國產品和服務的進入,更多的是以政治手段維護經濟利益。這恰恰是企業或者產品綜合競爭力較量的體現,

Advertisements

所以,美國政府和一些美國政府官員的舉動,實際上是對中國產品的一種認可,這等於是在給華為、中興等中國的產品打免費的廣告。如果經過努力,華為最終能夠先局部或者小範圍進入到美國市場,讓美國的消費者對產品體驗有對比並認可。那麼,這會讓當地民眾對於政府或者一些政府官員極力阻擾的行為產生強烈的對此反差。

正常的商業往來,以安全為由往往是很可笑的,而且是損害雙方消費者利益的。退一萬步說,如果存在安全隱患這個說法成立,那意味著任何國家,本國只能選擇用本國的手機(或產品)可能最靠譜。從全球經濟分工和資源稟賦等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如果這個說法不成立,那表明美國政府和一些官員最大的擔心是,把市場開放給華為,會是一個引狼入室的結果。但從我們當年加入WTO擔心狼來了的經驗教訓一樣,事後證明這種擔心是過了頭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是否能夠利用開放的壓力促進本國企業的成長。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如果能夠進入美國市場,起到的可能是鯰魚效應。

華為面對美國政府和官員的阻擾行為,除了發表是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的譴責之外,不如將進入美國市場的時間表緩一緩。短期內也沒有必要花費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去對美國做進一步的遊說行動。所謂天時地利人和,自從特朗普上台以來,三大要素方面華為就喪失了首要的天時優勢,因此只能在地利和人和方面繼續積蓄力量才是。

與此同時,這也引申了另外一個問題 。在中國市場,我們更是充斥了大量的外國產品和服務,而來自美國的企業就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具體到智能手機領域,儘管蘋果手機的銷量已經被華為、小米、OV這些國產品牌所超越,但蘋果手機的銷量和銷售額仍然是蘋果公司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在美國政府和一些官員的持續的對中國企業的刁難情況下,我們是否會對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美國企業也採取必要的手段?

這更取決於我們的同類企業的實力,如果能夠像家電那樣,逐步把國外品牌打出中國市場,那其實也用不著政府出面干預。如果我們自己的企業實力不行,政府出面干預也沒用,消費者還是很務實和理性的。

因此,對於華為、中興這些企業而言,在境外開拓市場,遭遇的阻擾越大,則表明自己的實力越強。只要自己繼續增強實力,時機成熟,新市場的拓展爆發力就越強。

【文/笨手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