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民族的驕傲——苗刀!苗刀!

苗刀不是指我國苗族人所使用的刀,而是我國創製的一種冷兵器類型,早期有長刀、雙手刀、單刀等多種稱謂,因其刀身修長,刀形與禾苗葉相似,後世武藝家為了將它與其他刀區別,於是將其改稱為苗刀。而苗族人在許多重要節日舉行的「上刀梯表演」,木杆上橫插的36把刀稱為長馬刀。

春秋時期,華夏大地的兩軍作戰多以車戰為主,所用兵器主要是戈、矛及戟等長兵器。西漢以後,根據實戰需要,長刀經過不斷改良,發展出一種刀身修長、設有護手、刀柄可雙手握持的刀型。在長刀發揮作用的鼎盛時期,其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開展而流入日本。日本對中國長刀在製作工藝及結構上進行了諸多改進,而後,日本長刀傳回中國。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對日本長刀技法進行了研究和創新,研製出戚家刀,其與苗刀的形制已基本一致,刀形狹長,具有彎弧,刀柄也較長,可雙手握持。明朝嘉靖39年,戚繼光編著出《辛酉刀法》。「戚家軍」官兵按照該刀法,經過一番訓練,在抗倭戰爭中大顯身手。(點擊藍色字體查看刀法演練視頻)

Advertisements

長刀經過歷代演進至清末民初時期,開始出現「苗刀」這一稱謂。大軍閥曹錕在其直隸總督衙門組建有武術營苗刀連,選聘當時名震武林的劉玉春擔任苗刀教官,將苗刀隊作為他出巡時的儀仗隊,其場面甚為威風。

苗刀刀型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因為單、雙手交換使用時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且結構優良。所以在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實用價值及高,殺傷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擋。

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

「苗刀用以衝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

「迫明戚繼光得此刀法,傳之於部下,用於衝鋒陷陣,斬將搴旗,賴此刀法,威震華夏。」

Advertisements

【黑檀苗刀】參數:

<全 長>:140.5 cm

<除 鞘 長>:137.5cm

<刃 長>:100 cm

<柄 長>:37.8cm

<握 柄 長>:35.5 cm

<最大刃寬>:3.65 cm

<劍格寬度>:9.8 cm

<全 重>:2.74 kg

<除 鞘 重>:1.65 kg

<材 質>:黑檀木鞘材、手工雕花、做舊

<工 藝>:手工摺疊鍛打百鍊花紋鋼 十二道精細手工研磨

▶對刀劍感興趣 歡迎加龍泉寶劍【師傅微信】:15857802445

▶ 更多刀劍、冷兵器知識,鎖定微信公眾號: 龍泉寶劍 (longquanbj)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