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基參證

經過將近三年,拙作三版又告售罄,益征仙學是一門男女老少咸宜的學術。其於卻病延年,進德修身的價值,已經漸為國人認識。內心感到十分欣慰。

積十餘年觀察,發見多數自學靜坐者,由於乏人指導,行工時普遍存有放任積習,因此往往偏於單純養性一邊。愚見以為單純養性靜坐,對於高血壓與心臟病等確有裨益;惟於脈搏、呼吸緩慢和低血者。則殊不相宜,習后輒生面黃帶青諸象。為除積習,已於七十年春撰妥(糖尿病數息療養法),交付築基本證班,以內外息分別實驗。事後檢討,效驗顯著,習者稱便。仙學於健身方面,愚於再版序中已作披露,今再補充自愈病例如次一坐骨神經痛;二遠視;三近視;四過敏性鼻炎;五鼻竇炎;六便秘;七開刀后遺傷口隱痛;八婦女閉經;九失眠;十耳鳴等等。為了搜集更多自愈病例,希望閱過本書獲得健康者,提供事實經過,便利後來參考研究仙學必須閱讀正統仙經,以求明理。身體力行后,還宜參訪品端行謹先進,執經叩問,以資印證。凡語涉偏激邪異,誨淫采戰,非法教門,斂財騙身者,即應止步。果能如此,學道雖不成,猶不失為彬彬君子。

求生惡死,乃人之常情。修仙者得天地間浩然正氣以卻病,病卻自能壽廷。廷壽之餘,當發求生修己之心。照顧家庭。造福鄉梓。否則,但尋深山枯坐。時刻關心區區血肉軀、臭皮囊,毫不幹一點人事,雖壽數百歲,何嘗是一件樂事?

《 築基參證》 再版自序

仙學是一門很冷僻的學術,研習的人很少,因此仙學的書籍,看得懂的人當然更少。拙作初版發行二千冊,經過六年,終於售罄,內心感到非常欣慰,足征「此道不孤。」今趁再版之便。特就數年來先進惠賜卓見,及接觸各地讀者,所得幾點感想,寫在書前,敬講不吝指教。

( 一)基隆方悟初老先生,對於拙作「靜坐時的觀照」五種方法中的數息法,表示意見,認為此法易滯於息。愚見以為數息法,如以靜坐整個歷程來看,不過是入門初階「權法」,無非借徑而已。此法為宋蘇東坡養身常用之法,用到一段時候,繼之以隨息法,習者如能破除執著。自當不滯於息。詳請參閱「東坡志林」卷一。

(二)拙作「呼吸的種類及作用」中。提及呼吸的內容配合問題。這些一主要是說明呼吸在靜坐中的歷程,並非可以刻意模仿,而是靜坐到了某種進度,可能會發生的現象。

(三)調息是靜坐必要的方法,但是調息原為促進凝神,如果竟執滯於調息,那就不是靜坐的本意了。調息的主張,約可分為二大類:① 自小周天前修到小周天階段終止。多用調息。這種主張,顯然著重技巧;② 自小周天前修到小周天階段終止,以不調自調為主,只能在某些必要時候,稍藉外氣以促進氣機的發動。這樣的主張,比較接近自然。以上兩種調息方法,以現在社會環境而論,則法利於親炙,尤須心靜,后法可以私淑,隨時可行。因為環境喧鬧,已非古時所可比擬,因此現代人在調息時,須要特別留意內心是否寧靜。須知心靜然後息調,心如未靜,妄調鼻息,往往有虛火上炎之弊。因此心難安靜的人,最好還是採用后法為妥。

(四)靜坐時如何凝神入靜,是很重要的問題。入靜不是坐時心才要靜,而是在靜坐以外的時間裡,隨時留意內心的寧靜。如果能夠隨時保持內心寧靜,靜坐時自然容易入靜。鍛煉內心寧靜的方法,可以參考明順沖虛著《天仙正理》中「煉己直論」。《仙佛合宗》中「最初還虛」和清? 柳華陽著《金仙證論》中「煉己直論」。或清.李涵虛著《三車秘旨》中「收心法」,他如《太上感應篇》 、《陰隱文》,都是習靜的人宜常參考,不可概視之為迷信。

(五)靜坐對於身體健康極有益處,就愚所知,曾有許多讀者按照拙作自習,自愈了高血壓、糖尿病、後天性心臟病、神經衰弱、肝炎、肺結核、氣管炎、風濕、關節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遺精、月經帶病、婦女結紮輸卵管后遺痛症以及無名腫瘤等等。以上雖非不治之症,而能在習后數月中,獲得全愈,益倡自古相傳之仙學,確有巫加研究之必要。希望閱過本書,獲得健康之餘,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大家努力把仙學發揚光大。

(六)拙作仙學的研究,研讀書籍,身體力行之外。還宜多事參訪高明,細談心得。以資琢磨,就愚所知現在海內外,修這有年,見解精闢,足資師範者,各地都有,請參閱李樂球先生所著:《訪道語錄》 自詳。閨拙作內容大多側重身內功夫,然仙家中亦有主張身外功夫者,其極致本無軒輕之分,第以篇幅所限,未能概略一敘,至以為憾。讀者中,幸勿以身內功夫誤為仙家唯一法門為感。好在現今交通發達,天涯已若比鄰。倘獲機緣,不難幸遇。

(七)愚自拙作發行以來,忙於生活。奔波勞碌。難得清閑。因此在數年中,沒有機會好好進修,專心習靜。虛擲光陰,毫無收穫,甚感慚愧。值此再版之際,沒有什麼好的心得,可以報導,乞希鑒諒。

凌序

築基功夫向無專集,雖散見諸書,亦語焉不詳,且多述理而秘法多僅言梗概。

道友許進忠先生,少年好道,信篤行誠,窮理鉤玄,已非一日,且抱不凡之志。慨乎古本丹經借喻繁複,讀之令人眼迷,易足以言宏揚道法,而啟後學之靈源也。故每有所得,輒記錄備者,日久而積稿盈尺,乃將舊錄整理成卷,又復謙恭自持,就正於玄門高士;簡明精切,實況畢陳;無難解難明之弊,有新修漸證之功,既可免同志執經以問難!亦不虞旁蹊誤入於崎嶇,實大有功於玄門者也。

毀之者,或只為著相,去或誤為氣脈之學。然非上德之軀,豈無工無法而能返本哉?道體不立,命且不保,忽立命之工,務無為之道,乃自誤誤人之論,非丹道之全也。

試思「凝神聚氣」、「採取烹煉」、「河車運轉」、「調神脫胎」,節次工夫,用之不休。良以求之無極,而不可捉摸,易若體察動靜而有實據。況有無相生,勤靜相隨,上下相傾,長短相形,皆由後天之陰陽,而返先天之無極也。朱注悟真云:「外葯從後天返先天,以作為而返本,寂然之際,感而遂通,六根互用,不礙有為。」靜則神凝,動則法應,無而有,有而無無者是也。

黃裳祖師云:「直造玄姻,真機顯象,有為亦是先天;不然靜寂枯坐,一無所覺,無為亦為後天也。易,有陰陽是道之論,是陽非道也,陰非道也。道乎,其在陰陽動靜之間乎,理無氣不立,氣無理不行,且必盜其動靜之機,採取真一之展,以為丹本。築基之功,其在斯乎,讀許先生手著:《築基參證》一書,益知「補身」、「換身」、「出神」、「合道」, 莫不以築基之工,為其經始也。

仙道授受素嚴,錘離十試呂祖;伍沖虛切問二十載於曹還陽;玉蟾三代感師恩,十年侍真馭,固皆節節傳授,雖非一口吐盡,然亦非為秘也。余年來歷事參訪,復從師多年,親炙既久,所聞自增,而今始得略窺門徑。

是書印余參侍所獲,而行之有驗之實錄也。初,每有所受,輒加筆記,日積月累,聚而成冊。道友見之,摹促公開,余以尚無實學,不敢同意。無已,其假此為引玉之拋磚,求侶之纓鳴乎!茲承吾師賜題曰:「築基參證」。

修士如不因音聲色相而見棄愚忱,從此葫蘆依樣,掛杖別憑,共事真參實證,或亦不無攻錯之益軟!

|只看該作者 一、本書共分兩篇,第一篇是說明築基的原理和結構,以展竅、開關、河車等小周天前段的範圍來做基本分析,以大周天的境界來做附帶補充。

二、第二篇是說明築基的方法和實驗,以小周天的前段,來做實驗的程序,以小周天之初得小葯,來做求證的目標。這是因為這個階段比較富有現(Realistic)意義,和實際的「生理治療」作用,對於生理機能衰弱所造成的宿疾,有意外顯著的功效。

三、關於仙學三元的分法有嚴格和廣義之分,惟門派各別,觀感容有不同,茲勉為列式如左:

四、清凈法和栽接法都是仙家之傳統修法,皆有其存在價值,不可偏廢。但是栽接法在修習時,要有各項條件的配合,不似清凈法之容易實行,因此第二篇所提供之方法,卸系以仙家清凈工夫為宗,陽氣運轉督任為主。

五、本書原為作者錄以自備參考之用,並不預備印行,研學閱者,如欲修習靜坐時,於參考本書之餘,仍應隨時請益高明真,萬能彼此印證,避免發生偏差。

六、仙學一門對於人類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關係。只要一口氣還在,而得有正確的仙學方法,加以精勤的修習,雖是高齡,猶可改造體質,恢復青年旺盛精力。閱歷豐富的老人,如果再有青年一般健康的身體,對於社會的進步,和家庭的幸福,其貢獻是不可限量的。

七、仙學不是迷信。仙學是最崇高的修養,包含多方面學問,也是講究身體健康的學術,有原理,有方法,有效驗,處處可以歷來仙經及自身來參證。希望閱過本書,而從未力行的讀者,或素來懷疑而不信者,不要給仙學做任意「隔靴搔癢」式的空言或推測。這是本人最大的祈望。

( 修道靜坐法門)

第一篇築基的原理

第一章藥物

第一節陽氣淺說

我們開始靜坐,經過一段時期修習純熟以後,生理機能漸漸加強,臍下丹田發生一種暖力。這種暖力,通常稱為元氣,仙學家別稱為陽氣。清靜派的修法,陽氣是從修士本身臍下丹田產生。栽接派的修法,陽氣是從同類彼家接來配合。同樣的陽氣,清靜派的陽氣略含陰柔,栽接派的陽氣富有陽剛,兩派陽氣質雖然相同,效能則有區別。

第二節小葯淺說

柳華陽說:「仙道元精喻藥物,藥物喻金丹,金丹喻大道,何喻之多也?' 』道藏經曰:「精者,妙物也,真人長生根。」聖聖真真,莫不以此元精以闡明藥物也。夫藥物既根於元精,而又旦元氣者何也?且此氣從稟受,隱藏於氣穴,及其年壯氣動,欲有向外拱關變化之機者,即取此變化之機,迴光返照,凝神入氣穴,則氣亦隨神還矣。故謂之勒陽關,調外葯,及至調到葯產神知,斯之謂小葯,又謂之真種子。

又說:「行大周天,初採藥時,謂之大葯。此處行小周天,初採藥時,謂之小葯,或謂之真種子。古人末言小葯,及曹、伍二真人,始發小葯之名。」

又說:「葯產之效驗,非暫時可得。至真之道,在乎逐日凝神,返照氣穴之工純熟,而後有來之機絨。夫或一旦元關顯露,或數月丹田無音,遲早各殊,而貴乎微顯勤生,不失調葯之工夫,則葯產自有驗矣。且氣滿葯靈,一靜則天機發動,自然而然,周身融和,酥綿快樂,從十指漸近於身體,吾身自然聳直,如岩石之峙高山。吾心自然虛靜,如秋月之澄碧水。癢生毫竅,身心快樂,陽物勃然而舉。丹田暖融融,忽然一吼,神氣如磁石之相翁,意息如蟄蟲之相會,其中景相,難以形容。歌曰:奪哉怪哉,元關頓變了,似婦人受胎,呼吸偶然斷,身心樂容腮,神氣真渾合,萬脈千竅開。蓋此時不覺入於幻冥,渾渾淪淪,天地人我,莫知所知,而又非無為,幻冥之中,神自不肯舍其氣,氣自不肯離其神,自然而然,紐結一團。其中造化,似施似會翕,而實未見其施翕;似走似泄,而實未至於走泄。融融洽洽,其妙不可勝言。此所謂一陽初動,有無窮之消息。少焉恍恍惚惚,心已復靈,呼吸自起,元竅之氣,自下而後行。腎管之根,毛際之間,癢生快樂,實不能禁。」

離塵說:「築基不得玄妙,一陽難生,外葯不得玄妙,小葯不產。又說:「小葯產生是活子時。」又說:「葯產神知,小葯成矣。」又說:「調外葯,調到動極,陽關猶如走泄。順行之時候,即採運行。外葯不調,小葯不產,調到葯產神知,再用采小葯之工。」又說:「葯產神知,不知者,當面錯過。小葯產時,兩目金光,兩耳風聲,腦後鈴聲,氣穴之中,猶是滾水。暖氣推出陽關,回到丹田,又到尾閭、小腿、大腿,趣來推去。用神功降伏,辨老嫩採取,烹煉運一周后,動而復動,周而復周也。若如葯老氣散,則丹不結。葯嫩氣微,亦不成丹。必要不老不嫩,如浴之初起,暖風融融,此時不老不嫩,正好採用運行,丹可成矣。 朱雲陽說:「坎離交而產葯,乾坤交而得丹。」

李涵虛說:「築基既久,積累益澡,乃有一個時候,照常靜坐,忽于丹田中,突出了物,有聲如風雷之響,有色如星電之光,是為後天中先天葯,即按第一車運之,至於泥丸,始化為液,餌而服之,方得玉液丹頭。此得葯結丹之始也。以後工夫,須要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乃盡善丹之妙。」

又說:「運精工夫,所以抽坎鉛,制離汞,煉己性也。前此煉精已久,得了小葯,結了丹頭,以後綿綿內息,天然自在,固守丹田。」又說:「夫葯有小葯大葯,道分先天後天。後天則結小葯,結丹用之。先天則產大葯,還丹用之。後天無形無而實有。先天則有物有用而實無。」

又說:「葯有三層,始則取外葯以制內葯,繼則由內葯以修外葯,終則食外葯以合內葯。取外葯以制內葯者,築基煉已之事也。此般外葯,乃是煉小葯,煉精化氣時也。」又說:「元神、元氣交媾,而築丹基,生小葯也。」以上各種有關小葯的名論,現在再加一番分析,就可以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了。茲將小葯的特徵略述如次:

一、小葯又名真種子,即是玉液丹頭。

二、小葯產生於臍下丹田。

三、小葯是行小周天時。產有了陽氣后初次採得的藥物,也就是說:小葯是在築基,即展竅開關之後,才能採得。

四、小葯是後天中的先天葯,作用是在促使結丹。從小葯生起,如完成三百次以上玄妙周天,就須丹熟止火,有發生大葯的現象。

五、小葯是無形無質而實有,是小周天煉精化氣的中期結果。

六、小葯是元神,陽氣的交媾造成。

七、小葯產生時,臍下丹田生出白光。白光的出現,有漸現與頓現兩種情形。漸現是由於藥力末足,所以光明只能慢慢放出。現是由於藥力充沛,所以光明能夠立刻放出。

八、小葯是生而後采。

九、小葯產生時,有極高度的快感。快感發生的時候,開始是在臍下丹田,最後散播於全身。因為這種修鍊上所獲得的快感,勝過男女房事的快樂,不知若干倍,所以常常有靜功不夠的修士,在小葯產生的時候,缺乏定力,而致走漏。

十、小葯產生時,陽物會不自覺地壯舉。這是氣滿葯靈,刺激生殖機能所致。陽物壯舉時,陽物裡面同時會發生極高度的快感。這時要注意收心,否則會發生遺漏。

十一、小葯產生時,臍下丹田附近又暖又熱,熱力會慢慢流布全身。尤其陰蹺一帶,熱度最高,收心有問題時,也會引起遺漏。

十二、小葯產生時,兩耳會有風雷的聲音,可以聽到多這些都是修鍊時發生的景象,不可有追逐之心。

十三、小葯必須是在真息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真息是由內在生機所致,其中有許多內景,各人由於功法、體質、勤惰的不同,卻有許多差別。

十四、小葯採得以後,平時下體的體積,都會自動收縮,開始如兒童的模樣收斂,遺漏之患,從此可免。

十五、小葯採得以後,食慾漸滅,食量漸少,尤其厭惡葷腥,而喜歡素食。

十六、小葯採得以後,體力充沛,行動輕快,不易疲勞。

十七、小葯採得以後,身體排泄量及次數會減少,流汗量也會減少。

十八、小葯採得以後,心理上會起部份變化,由俗而雅,由華而實。心境較前爽朗、豁達、不喜言口笑,但愛清靜。仙經所謂「調葯」,就包括煉小葯這部份而言。

十九、小葯採得運轉周天以後,生理上亦漸漸開始發生變化。

二十、小葯之名,是曹、伍二位真人,出來提倡的。這個名詞,以前沒有,但這並不是說以前修鍊就沒有小葯這段成果,是曹、伍二位為了使人不致誤認,才將這個成果,賦予這麼一個確切的名詞。

第三節光明與光色

修鍊到採得小葯前後,有一種光明會從臍下丹田發生,到後來全身都有。有的人稱之為性光,其實是陽氣所發動,是修鍊上必經的過程。通常在陽氣未運行十二時位以前,宜以不見光為佳,如果是修仙的,則更不應該有。臍下丹田有了陽氣,經過一段時間的養煉,結了小葯。這個小葯,李涵虛稱為玉液丹頭,有此一物,方能發光,以後光量更視此物輕重而定。

有了小葯,臍下丹田中星光朗朗,但此時不可驚喜,要一意收心,守其自然,不可任其發展,尤其初見光時,更應如此,否則只怕葯氣下奔,緣熟道(陽關、穀道)而去。

有了星光之後,工夫照前行得一個時候,金光便來。金光和銀光不同。金者黃也,即是命光。銀者,白也,就是性光。

小周天的過程,此二光色,純是正色,此外各種雜色,壞處多,好處少,不值得談了。

第二章鼎器

第一節鼎器淺說

小周天的修鍊,是以風(呼吸)、火(元神)、葯(陽氣)三項在身體內部交互進行的。呼吸、元神、陽氣的活動範圍,是在身體內部,所以身體在仙學的觀點上,就稱為「鼎器」。

清凈法的鼎器,就是指修士本身而言。栽接法的鼎器,意義比較廣泛,有內鼎和外鼎的分別,內鼎是指修士本身,外鼎是借「同類彼家」而言。

第二節守竅

竅的意思就是指空穴。身體有許多竅,是修士安神之處。守竅的意義,是仙學逆返常用的方法。人的心意經常往外跑,無法恆與形體共存共榮,因此心神外馳,久之形因而漸枯,最後不免形神完全分離,以至生命結束。

守竅,有身外與身內之分。一般來說,守身外比較沒有弊病,但是易於落空,且開始效驗很慢,甚至必須圓通的人才做得好,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守身內比較便於捉摸,但易於著相,開始效驗很快,一般人都喜歡做他,可是到相當時候要換竅而守,不是一竅守到底的,但換竅時比較費事。

現在把比較熟知的竅,開列於下,備供參考:一、泥丸:守泥丸是很普通的守法,守得太緊頭腦易昏,血壓較高者不宜。二、擅中;在兩乳之間空穴,坤道多守此竅。三、黃庭:在臍上四寸二分之間,遺漏者可守此竅。四、臍下丹田:守此竅最普遍,坤道亦有守此竅者。太松則火力不足,太緊則防成痞塊。要在鬆緊之間嚴認得調和,才能活用的。五、陰蹺:俗稱海底,一名會陰,位置是在陰囊后,肛門前的小小範圍,守此竅陽氣容易發生。守到陽氣生,就要略向上移。六、夾脊:守此竅比較容易生陽氣,益腎,守到陽氣生,就要換竅而守。七、準頭:平易安全。八、山根:位置是在兩眼之間,某善社多守此,但容易與守泥丸者生同樣弊病。九、印堂:與「山根」之作用近似。

以上九種大約均為熟知之竅,守時要輕鬆自然,才無流弊。另有主張守不內不外者,大概最要講究二個「中」字。此與守身外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章火候

第一節凝神的方法

凝神,原則上就是真意觀照,即運用心神,凝聚內照的意思。元神在仙學的作用上,稱為火,所以凝神又名用火。

在沒有說到用火之前,先把「火」的意義,分四點加以說明:

一、火就是陽氣:李涵虛說:「此氣也,名壬鉛,名後天,又名陽火。」混然子說:「時至氣化,機動籟嗚,火從臍下發。」柳華陽說:「火者,氣也。」

二、火就是呼吸之氣:柳華陽說:「火者,呼吸之氣也。金者,元氣也。蓋金不能自生,必假火以逼之,使朝於乾宮。」但風火二字連用時,則風指呼吸之氣。

三、火就是真意、元神:白玉蟾說:「火者,神也。」柳華陽說:「煉丹全憑火以煉精。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烏,曰龍,皆我之真意也。」俞玉吾說:「腎屬水產心屬火,火入水中,則水火交媾。」邱長春說:「采二氣升降之際,若不以意守中宮,藥物如何運得轉?」元吉說:「用火有呼吸之火,有元氣之火,有元神之火。呼吸之火,能化谷精之氣,而生元氣。而元氣之火,能化呼吸之火,而生元神,元神之火,能化元氣之火,而成大丹。」伍沖虛說:「元神不動為體,真意感通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言元神亦可也,言真意亦可也。」

四、火就是神,也是葯:彭鶴林說:「火藥原來一處居,看時似有覓時無。」陳虛白說:「採藥時,謂之葯,葯之中,有火焉。煉之時,謂之火,火之中少有葯焉。」性命圭旨說:「葯非火不產,葯熟則火化矣。火非葯不生,火到則葯成矣。」黃元吉說:「煉時謂之火,火中自有葯在也。然只是一個動靜而己,動而有形,喻之為葯,靜而無象,擬之為火。」又說:「神耶氣也,氣即火也。」

以上火的概念既經分析,現在就說到用火的方法了:

小周天的工程,實在很像古人的導引、吐納術,不是毫無作用。只是在作為之中,要暗合規矩,不能輕舉妄動。小周天的修鍊,有文火、武火的交替配合,就是要避免火候上的太過租不及的弊病。

武火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收心。人的心意,一向都是外馳的,不是經常能夠和形體同住的。仙家認為心意外馳,會損耗身體固有的精氣神,以致身體衰老。要防止精氣神的損耗,進而目燴月盆,惟一的方法就是:要把外馳的心意收回,隱藏在身體裡面。身體得到心意的照顧,慢慢就能產生陽氣。

柳華陽說:「已熟或坐或卧,不覺忽然腸生,即迴光返照,凝神入氣穴,息息歸根。此神氣欲交未交之時,存神用息,綿綿若存,念茲在茲,此即謂之武火矣。」

又說:「武火者,用息攝氣之法也。且氣之生而下行,不自逆而上行,欲逆而歸乎其源者,非息之招攝,無能還乎其爐矣。」

又說:「呼吸乃採運元氣之法,則逆吹微緩,謂之文火,緊重謂之武火。」

黃元吉說:「火候文武,只有意無意之分焉。」又說:「夫武火何以用?何時用哉?當其初下手時,神末凝,息未調,神氣兩者不交,此當稍著意念,略打緊些,即數息以起刻漏者,是其武火也。」李涵虛說:「 心太散,則冷,務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

文火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放心。人的心意收回身體裡面,觀照凝聚一番后,稍久它的「真意」的程度,便要慢慢消失,僅僅剩餘「凡意」。這種「凡意」對於陽氣無益,真正能影響陽氣的,卻是「真意,' o 因此到了這時,就要把心意放鬆,讓「凡意」澄清一番,同時陽氣也才能得到溫善的妙用。

柳華陽說:「文火者,吹噓之聲也。」又說:「文火者,乃神氣相定而不動之旨也― 夫既曰不動,而又曰文火者何謂也?蓋神氣雖曰不動,而呼吸之氣,又在此吹噓,綿綿不斷之旨也。古曰吹噓曰溫養,是定而吹噓之意也。且火得風之所噓,火不息冷,葯則融而溫暖。」又說:, 神氣既交,陽氣己定,又當忘息忘意,用文火以養之。」又說:「照顧溫養之,此即謂之文火矣。但不在交媾與周天之時,俱是用文火之法,以時刻溫養之,而煉已之工,亦是用此法。」

黃元吉說:「追至神稍凝,氣稍調,神氣二者略略相交,但未至純熟,此當用文火,以固濟之。意念略略放輕,不似前此之死死者數,是即文火也。」

李涵虛說:「停神安息,以自然為主,心太嚴則炎,務必順其自然,即文火也。」

第二節呼吸的種類及作用

靜坐與呼吸,關係至為密切,幾乎沒有一本仙經,不談到呼吸的問題。火候上的運用,主要是風火兩項。火是真意、元神;風,是呼吸。沒有呼吸,人類即不能生存,修鍊亦必無法進行。由此可知,對於呼吸的了解,實在非常必要。

呼吸分類,有外呼吸及內呼吸兩種。現在就外呼吸及內呼吸的範圍,逐步加以說明:

一、外呼吸

外呼吸,又名體外呼吸,是指人鼻孔出入空氣而言。這種呼吸又可以分為:

(一)胸式呼吸:又名凡息,即一般人之正常呼吸。呼吸時,肺部張縮,不待學而能。

(二)腹式呼吸:因是子稱腹式呼吸為自然呼吸。這種呼吸,吸氣時腹部外凸,呼氣時腹部收縮。作用比胸式呼吸稍佳。

(三)逆呼吸:因是子稱逆呼吸為正呼吸,完全與腹式呼吸相反。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腹部外凸。這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呼吸,普通人不易學,甚且往往流弊叢生。

二、內呼吸

內呼吸,又名體內呼吸,是指人之呼吸,不經口鼻,而在體內自然存在,維持生命的一種呼吸作用。這種呼吸是以外呼吸為基礎,然後逐步修鍊出來的。這種呼吸是修仙的必經過程,亦鍛礦出金所必須。人的生死,完全由於呼吸的宰制。因為人體自母體內帶來的一點元陽,是人的固有生存元素,是外界任何物質,無法完全代替或補充的。(仙學尚有天元、地元的方法,可惜現在知道的很少。)這個固有生存元素,有一天使用完了,這個生命也就終結。這個生命的個體現象,好像搜集業( Extractive Industries )中的煤礦產業,一經人類採掘燃用,只有減少,竟至一點都沒有,除仙家返還之法外,是無法人工再造的。

得小葯,是築基的事情。築基的意義,即是說把破漏的身體重新補充,要到陽氣旺盛,探得小葯,才算完成。能得此小葯,身體始能如十六歲純陽之體。這是對於身體業已耗用之元素,利用仙學原理及訣法,使其再生再造所致。這種再生再造的能力,是在內呼吸的作用下完成的。內呼吸所以能促進長生,道理就是如此,現在再就內呼吸,按其程度,加以分析如次:

(一)武息:火有文武的分別。為了風火同用的道理,風亦有輕重的分別。因此息亦有文武的分別。武息、文息的名辭,即緣此而產生。所謂武息,即呼吸緊重之謂。武息由呼吸的長短,有三種不同的方式和用途:

呼吸等長時:用於子時位的武火,有念時亦可用之。

呼長吸短時:用於退陰符時的武火。

呼短吸長時:用於進陽火時的武火。

(二)文息:呼吸輕微,出入相等,綿綿不絕,微妙自如,用於沐浴的時位。

(三)真息:靜坐之際,無口鼻的呼吸,雖有呼吸器,似乎沒有用了。但在靜坐之外,則與常人同。真息初現時,會感覺(仙學的修鍊過程,所產生之內外景,都是感覺,不是知覺,否則必非真境,而屬幻境,千萬注意。)胸腹一片光明,這種光明,有的人是漸現,有的人是頓現。光明剛開始時,如雲霧罩置在胸腹一帶,稍後「雲霧」慢慢消失,只有明明朗朗一片,有氣一上一下,往來口鼻、臍下之間。稍久,氣機更加旺盛,往來口鼻、臍下之氣,漸漸不見。工夫到此,即到達真息的境界。這種真息的情形,雖是大靜,但是還不能入定,必須再下苦工,方有希望。真息的主要用途,是在「煉精化氣,' o

(四)胎息:做完真息工夫,以後才能採得大葯。在采大葯之前後,有一段時間會入定(定有昏定及正定之分),這一定有好幾天,能不能採得大葯,要看工夫是否真實而定。胎息的情形,初時是必須入定才能有。否則還只是大靜。胎息的工夫,到末後來是不管任何時候,皆可達到「無口鼻呼吸」的程度。在開始的三個月之間,只覺得二氣在臍輪之虛境,微微震動。到了四、五個月之間,二氣都定了,食氣已經絕滅。到了六、七個月之間,心不生滅,完全沒有昏睡(睡而神不昏)。到了八、九個月之間,百脈已經停住,不再跳動。到了十個月,胎就全了。精氣神合一的「神」,歸於大定。這一定,就有六通的效驗。這六通是:漏盡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以上不過是胎息的過程,至於胎息的主要作用,便是「鍊氣化神,' o

內呼吸的程度,是一層一層深入的,前面把武息、文息列在真息、胎息之前討論,是基於它是內呼吸的初步訓練,是必經的調息工夫所以一起論及。這一點並不是說武息、文息,就是純正的內呼吸,只是表明它是內呼吸的訓練過程,與內呼吸有極深刻的淵源。

第三節陽氣開關的分析

靜坐的最大目標.就是要溝通先天,使後天的形質,直接受到先天氣的滋潤。由此可知「鑽杏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築基的可否完成,完全就在這件事上看。鑽得杏冥,才能生出陽氣。以後陽氣日積月累,達到某個飽和程度,就不怕沖不開關竅,達成盪穢去污,變化氣質的目的。

筆者看到許多靜坐的朋友,都已經煉出陽氣的,可惜由於各人遭遇不同,因此陽氣的開關情形,也就有許多不同。這些不同的開關情形,經過一番歸納分析以後,發現一般情形大約不外三種:

一、陽氣開關時呈直線升降

經過一段時間的靜坐,陽氣在臍下丹田發出,丹田一時拉拉扯扯不已。又經些時,陽氣力量更大,開始左閃右爍,前後衝擊,上下亂竄。遇到這種情形,即是李涵虛所說的:「開關展竅」的時候了。陽氣在臍下活動到一個相當時候,即有開關的景象。這時陽氣集中於尾間,開始鑽動,尾間經過陽氣一番開鑿,自然就會尋出一孔,給陽氣通過。陽氣一過尾間之後,接著就會再上夾脊。陽氣通過夾脊,就會直上玉枕,最後徘徊於泥丸宮裡。

陽氣在泥丸宮裡停留一會後,就朝印堂而下,經重樓,下降絳宮,最仿回歸臍下丹田。以上陽氣開關的情形,是一直沿著督脈上去,再由任脈下來,經過路線形成一線,是一種正常的情形。這種開關情形是破體的人最常見的。至於一般人開關所需時間,不能有一定的標準,只能看各人勤惰、體質、工法而定。

二、陽氣開關時呈平面升降

經過一段時間的靜坐,陽氣在臍下丹田發生,丹田一片溫暖,精神愉快。陽氣在臍下往來動蕩,有展竅開關之兆。於是陽氣漸漸集中於尾閭一帶。這是臍下丹田陽氣充滿的證明,必定感到尾間一片癢一片痛,壓力奇大,有熱流滲透,溫暖逾常。這時才可斷定陽氣已在開關。此關一過,夾脊一帶,立感熱氣瀰漫,雍脹難喻,渾身有不可言之溫暖。陽氣過夾脊,通常除了脹熱之感外,其它以不痛不癢最多。陽氣到了玉枕時,開關情形就不同以前二關了。這一關是比較費時,而又費力的一關,凡是開過這一開的,大家的印象總是比較深刻。因為不管是破體、或童體,這一關的痛苦可說最多,稍一猶豫,往往就開不了關。陽氣群通過玉枕時,免不了有酸痛的感覺,這種現象過幾天就會好。陽氣既通過了玉枕,接著就會一大片的沖入泥丸宮。這時頭腦一片感到昏悶、熱娠。這種現象即是陽氣進入泥丸宮的證明。這樣的開關,從尾間開始,通過夾脊、玉枕,一直到達泥丸宮,都似一片進升,形成平面。

陽氣在泥丸宮,經過一陣變化,就會緣著印堂,降下重樓、絳宮。回歸臍下丹田。這種陽氣開關的情形,是一直沿著督脈上去,再經由任脈下來,經過路線都似形成一片,這種開關情形可算是好的一種,但仍應仔細約束,這是童體或破體未久的人最多。這種開關情形,通常自靜坐日起不過七天,即可完成,時間很短的,也有從初坐兩三小時便可開關的。這是因為他在胞胎時所運行的河車道路,尚未壅塞之故。但應注意分別,不要與未曾打通督任,而形成一片泛濫者誤會而走上同一錯路。

三、陽氣開關時呈曲線升降

靜坐一段時間,陽氣開始在臍下丹田活動,向尾間進入,通過尾間之後,陽氣開始在夾脊一帶活動。活動路線,有時進升,有時遷回。有的陽氣再上玉枕,入泥丸宮。也有從此再無進行的。種種情形,不能一致。

陽氣既入泥丸宮,就朝印堂而下,在印堂這一帶,一般人可能尚有感覺,以下恐怕就感覺不出了。可以說,陽氣除了在印堂略有滯塞不暢的感覺外,至於如何經過重樓,進入絳宮,就完全不曉得了。這種開陰情形,是破體的人最多,當然工夫是較前兩種差一些。再說開關所需時日,一般也比前述二種情形為多。這種情形,如果要加以修正是可能的,假如不及時修正,雖然暫時沒有弊病,到後來終難成正果,未免可惜。

靜坐是拿身體來實驗健身的方法,工夫稍有差異,效果立見不同。有時不惟無益,如果發生嚴重錯誤時,反而會損害健康。陽氣在督脈進升時,何以會遷回而進呢?這是由於陽氣尚未充盈,有的由於配合運轉不合法度,有的由於喜功急進,不知初行陽氣運轉時,要注意慢行,運轉時須要注意時位的沐浴,以及元神一步不離的配合陽氣,要按著時位的程序,一步一步的邁進。所以陽氣雖有真 意在臍下丹田,遙遙催行,但畢竟缺乏領導,因此不免有迂迴而進的現象。

至於陽氣自泥丸宮落入印堂,又何以在重樓、絳宮便沒有感覺了呢?要知道泥丸宮是精氣轉化的一個重要時位,也就是陽氣運轉十二時位裡面,最重要的一個起變化的地方。一般人運陽氣到此,大多急躁不已,不知子午卯酉,同為沐浴之位,不知要有一陣溫養,就逼迫著陽氣,直下任脈,未能使陽氣在此時位,醞釀生化一番。因而陽氣運行到此,力量就顯著的變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要是不懂得這個道理,陽氣一落入任脈,自然就感覺不出什麼作用了。固然任脈與督脈不同,非神經通過的路線,也是主要原因。

第四節陽氣運轉的程序

如圖子午卯酉四個時位,在陽氣運轉時,這四處要正式停火、停符、進火、退符的。

靜― 是靜篤的意思。開始靜坐的時候,要先用文火溫養,文息一一吹噓,然後陽氣始可壯盛。以上為靜極。

動― 陽氣震動的意思。此種情形,屬於靜篤,陽氣發生。當此時,宜棄文火的溫養,而為武火的採取。以上為陽生。

子時位― 陽火:火即是氣,因為陽用,故曰陽火。陽氣既生,是― 為子時。陽氣既生,而趨壯盛,有活動之機,因非固定時辰故謂活子時。當此時,仍宜使用武火,採取臍下丹田中之陽氣,以為進升督脈之用。此時火為武火,吸為武,呼為文,呼在此時穩定,不起作用,吸則不然,作進升之用。以上陽火為動。

卯時位― 停陽火:當此時,宜使用文火,不可使陽火進升不已,動靜剛柔,應予調節,勿使太過不及。此時火為文火,息為文息,要行溫養之工,休歇一番。以上陽火為靜。陽火既經溫養休歇,而有靜止。稍後則有活動之機。當此時,續行武火,陽火即可繼續進升。以上陽火為動。

午時位― 停陽火:陽火到此時位,宜即刻放棄武火不用,而應使用文火、文息,法即微微的凝神觀照泥丸宮,呼吸則輕鬆自然。此郎文火溫善之意,亦恐陽火一路進升,未經轉化,遂降任脈,過剛為害,成為凡火。故午時位宜行文火、文息,溫養一番。此時位之溫善時間,可為卯酉二時位之和,而此子時位為少。以上陽火為靜。退陰符:陽火既到午時位,呈現靜止狀態,稍後溫養一番,則又有活動之機,有下降印堂、重樓之勢,是為一陰始萌,陰符產生是為午時。符即指氣,因為陰用,故曰陰符。陰符既生,有活動之機,亦稱活午時,當此時,宜變文火,而為武火,烹煉泥丸宮下降之陰符,以為退降任脈之用。此時火為武火,呼為武,吸為文,吸在此時穩定,不起作用,呼則不然,作退降之用。以上陰符為動。

酉時位― 停陰符:當此時,宜使用文火,不可使陰符遲降不已,仍應予以調節。此時火為文火,息為文息,陰符呈現靜止,要行溫養之工,休歇一番。以上陰符為靜。陰符既經溫養休歇,而有靜止。稍後則有活動之機,當此時,續行武火,陰符郎可繼續退降。以上陰符為動。

子時位― 停陰符:陰符落入臍下丹田,是為子時位,亦稱閏余。此時陰符作用已無,唯有一團陽氣,靜止於臍下丹田。陽氣靜止,則須用文火溫養,文息吹噓.便陽氣得到一場大休息,然後始可重生,恢複壯盛。以上為靜極。陽氣經一番溫養之後,又有陽氣重生。以上為陽生。進陽火:陽氣既生,是為子時。陽氣既生,漸趨壯盛,而有活動之機,是為活子時。當此時,郎宜復用武火,採取臍下丹田之陽氣,以為進升督脈之用。此時火為武火,吸武呼文,呼在此時穩定,不起作用,吸則不然,有進升之用,以上陽火為動。

(泥丸宮)午

附註:陽氣到酉位(即降宮),有清爽而愉快的感覺,即為酉時之證明。陽氣到卯位(即夾脊),有溫暖而壅脹的感覺,郎為卯時之證明。

柳華陽說:「夫升降之火,兼文武而用之,故曰柔而變剛,剛而變柔,

剛柔乃丹道之妙旨。及乎六陽吸機之入而升,是謂武,然呼機之回而定,

即屬文。且以六陰呼機之退而降,是謂武,吸機之進而定,即屬文。故

曰:時時有沐浴者此也。」

這段話就是說,陽氣經過的十二個時位,每個時位都兼有文火、武

火,除子卯午酉四個時位之息火,用以調節剛柔,穩定氣機外,其餘八

個時位,均仍有自然默化的文、武火。

陽氣的運轉程序,大約如上。現在再將陽氣運行時,神氣同行同住

的原則,加以說明如下:

混然子說:「內伏天是斡運,外用斗柄推遷。」

柳華陽說:「沖虛云:斗柄外移,而天心不離常處。若以內伏天是,

而外不推斗柄,則真氣不升降。若外推斗柄,而內不伏天罡,則真種不結。」

又說:「周天之路,凡行火時,神氣必由此路而運。」

又說:「若行氣泛然於道外,不成路矣。或神不知其氣,或氣不能

隨神。空空鍛煉則金丹不成矣。守陽云:『有雨相知之微意是也。」,

又說:「立乎天心,依乎任督。」

又說:「凡轉法之時,必以真意坐於中宮,而為車軸之心,使爪之運轉矣。」

又說:「凡轉法輪之時,意、命必須依乎任督而行。或意行而命不行,或命行而意不行,則不成。」

第五節陽火陰符的生理作用

陽火、陰符本來都是陽氣,因為作用不同,所以才有文字上的分別。什麼是陽火呢?

李涵虛說:「此氣也,名壬鉛,名後天氣,又名陽火。」

曹還陽說:「凡進則曰進陽火。」

又說:「亦以陽用者曰火。」

柳華陽說:「運火之時,後天氣進,則謂之陽火。」

由此可知陽火的意義如次:(一)小周天煉精化氣的工夫,在子時位(一陽)的陽氣,有進升的作用,故稱為陽火。(二)在督脈進升的陽氣,因為督脈屬陽,所以稱為陽火。(三)火就是陽氣。

進陽火時必須配合二種呼吸,才能發生作用。進陽火所要配合的二種呼吸,是側重呼吸的吸入部份。進陽火的作用是採取,就是採取臍下丹田裡的陽氣,經過督脈進升到泥丸宮,使起「變化氣質」的作用。進陽火時,夾脊一帶應有溫暖的感覺。

什麼是陰符呢?曹還陽說:「凡遲則曰退陰符。」

又說:「以陰用者曰符。」

柳華陽說:「運火之時,後天氣進,則謂之陽火,後天氣退,則謂之陰符。」

三皇玉訣說:「陰符者,暗合也,暗合天地之機,採運長生之本,故曰陰符。」

黃元吉說:「符即陽氣也,以陰用故曰陰符。」

由此可知陰符的意義如次:(一)小周天煉精化氣的工夫,運行到午時位(一陰)的陽氣,有退降的作用,稱為陰符。(二)在任脈退降的陽氣,因為任脈屬陰,所以稱為陰符。(三)符就是陽氣。

退陰符時必須配合二種呼吸,才能發生作用。退陰符時所要配合的二種呼吸,是側重呼吸的呼出部份。退陰符的作用是烹煉,就是烹煉泥丸宮裡的陽氣完成「變化氣質」的作用,然後經過任脈退降到臍下丹田。退陰符時,絳宮一帶應有清爽的感覺。

工夫日漸進步以後,當陰符從泥丸宮,下降印堂、重樓之前後,有時會感到一種液體分泌出來,落入口中,經重樓,達絳宮。稍後落入口中的津液,漸漸甘甜。以後陰符下降時,絳宮一帶感到清爽而愉快,好像大暑天,冷水沖淋身體一樣。同時鼻孔之間,可以聞到香味,如桂花香,或玫瑰香味等。但是如果感到鼻孔間特別冰涼,好像嗅到薄荷冰時,就要凝神(稍緊)內照了。臍下丹田有冰涼的情形時也同上法處理。以後更有許多景象,繼續產生津液或香味等,一切以不著相為原則,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第六節內外火候淺說

栽接法的工夫,他的過程與清凈法略有不同,功法亦各家各異,下列是就一種方式,加以此較:

栽接法下手時是和清凈法相同,轉手時才用栽接法,了手時又是和清凈法相同。轉手時的栽接工夫,需要兩類鼎器的配合。這兩類鼎器,就是指內鼎和外鼎而言。因此凡是發生於內鼎的火候,就稱為內火候,發生於外鼎的火候,就稱為外火候。

仙經說:「真氣積久,其竅自開。」

又說:「其時泥丸風生,而腎氣上升,少刻鵲橋瑞香,而甘露下降。」又說:「外火候至,於是忙抽鼻息過關。訣曰:垂簾閉兌目觀頂,鼻引清風入金井,拳手縮腳似猿猴,明珠自上泥丸頂。」

又說:「降葯活子時也,於內腎就近處,運一點真汞,迎葯過橋,此吾身活子時也。」以上所引文字,均指內火候而言。

仙經說:「至玉漏寒聲,鉛鼎溫溫,此降葯活子時也。」又說:「上橋既冷,葯己下降,爐中火發,熟如滾湯,鉛鼎溫溫即外火候至。」以上所引文字,則是指外火候而言。

現在將裁接法中一種方式與清凈法修鍊的異同比較如次:

一、凝神定息:

收已清之心入內,以安定浮躁之凡息,稗能心息相依。此段工法,栽接法和清凈法相同,不需要外鼎。

二、運氣開關:

甲、積氣開關法:神凝息定,則陽氣發生。陽氣初生力量甚微,必須日積月累,才能運過十二時位。此段工法,系積氣開關,栽接法與清凈法相同,不需要外鼎。

乙、聚氣開關法:神凝息定,此時陽氣已生或未生,只要審得彼家活子時來,即可以接引到我家來,然後導它運過十二時位。此段工法是栽接法所獨有,一定需要用外鼎。

以上兩種方法二前法較易,效驗較慢。后法較難,效驗較快。

三、保精鍊劍:

運氣開關以後,仍要保精,不使外耗。根本堅固,才能鑄劍。此劍稱為青龍劍,須煉至剛柔遂心,龍口無涎,方稱通靈。此段工法,是栽接法所獨有,一定需要外鼎。

四、採藥築基:

甲、運氣開關既久,臍下丹田,突出一物,稱為小葯,又名真種子。此段工法系清凈法。栽接法於此階段中,如果環境發生問題,不克運用外鼎,可以接著做清凈法。

乙、劍既通靈,審得彼家活子時來,即接引到我家來,小葯即得。此段工法,為栽接法所獨有,一定需要外鼎。

以上兩種方式,前法較易,效驗較慢。后法較難,效驗較快。五、還丹結胎:

甲、大葯內生。此段工法,系清凈法,不需要外鼎。栽接法於此階段中,如果環境發生問題,不克運用外鼎,可以接著做清掙法。

乙、大葯外來。此段工法,為栽接法所獨有,一定需要用外鼎。大葯既得,結胎以後工夫,栽接法與清凈法大抵相同。不過,此外尚有「既末煉已」「屯蒙抽添」等之過程。

在此五個階段中,用接栽法,環境如發生問題,隨時可以接著做清凈工夫。但是清凈法如欲接著做栽接工夫,則需要鑄劍,否則無法運用外鼎。且栽接法系晚年適用之修鍊法,如屬童體或破體未久,則殊不相宜,當以清凈法為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