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治療

什麼是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置換術或全關節置換術是用人造髖關節置換所有或部分髖關節以重建關節運動功能的一種修復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製成關節假體,植入人體替代病損的關節結構的一類手術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矯正畸形,重建一個穩定的關節而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

術后康復的重要性

成功而漂亮的外科手術固然可以治療髖關節的病變恢復關節的解剖結構,但髖關節的功能實現卻需要髖周肌肉、韌帶、神經的大力支持,以及全身良好狀況的保證。全面系統的康復治療,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防止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攣縮,減少住院時間。

術后康復的發展現狀

在歐美髮達國家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已經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在我國人工髖關節置換在手術技術、關節假體的應用等方面與國外並無多大差異,但是人工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康復治療還極不完善,導致最終治療效果與國外差距較大,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重要性。

術后康復的關鍵問題

1. 術后肌力訓練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髖周肌力訓練對於維持髖關節穩定性,恢復髖關節功能,減輕關節負載,減少假體鬆動率都具有重要意義。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手術前由於患髖疼痛,關節活動度受限,導致髖周肌群萎縮,肌力下降。手術後患髖疼痛減輕或消失,為髖關節的功能恢復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人工髖關節置換使髖關節的中心改變,導致髖周肌肉的長度和力臂隨之改變。這些都需要及時進行髖周的肌力鍛煉,以適應術后的改變,恢復肌力防治肌肉萎縮。

術后早期進行雙側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最高耐受強度的低頻肌電刺激同時進行包括抗阻運動訓練在內的常規康復治療能有效的增加伸膝肌力,使手術側和健側的肌力達到良好的平衡,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循證醫學研究證明圍手術期康復能加速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者恢復,減少住院及恢復時間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2. 本體感覺訓練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后,關節本體感覺必將受到損害,術后制動也降低了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的本體感覺,這將導致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姿勢的校正及平衡的維持能力均有所下降。所以術后關節的本體感覺訓練時是至關重要的。肌力訓練有助本體感覺的恢復,但是本體感覺的恢復還是靠特殊的訓練。PNF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練習,可以促進肌肉、肌腱、韌帶的本體感覺功能,運用底部為不同形狀的BAPS本體感覺訓練儀進行關節本體感覺的訓練,效果很好。

3. 術后負重訓練

重心轉移訓練:幫助患者扶拐站好,指導患者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放在健肢,患肢伸直,然後將身體重心緩慢向患肢移轉移。

行走訓練:最常用的是扶拐三點式行走「擺至步」法行走步驟為,先拐移後足移,足移時勿超越雙拐。如此反覆逐步前移,步幅不宜過大;還有「擺過步」法行走步驟為,先足移后拐移,足移時超越雙拐。行走訓練的關鍵是進行步態訓練,患肢必須先以足跟著地,然後將重心移至前腳掌。雙足著地時間應相等,以免造成跛行。指導患者正確轉移重心,調整步態,根據耐受情況安排訓練時間和強度。

總結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治療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肢體功能的恢復。術后訓練不僅加強髖關節周圍的肌力,而且使關節更加穩定,更有助於步態正常化。檢驗術后康復訓練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有效恢復患者獨立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康復訓練應個體化,在確定個體化訓練方案時,應考慮手術方式,術后處理和可能的併發症,手術當天患者的體位以及術后兩月內患者睡眠時的姿勢都在考慮範圍之內,還要注意可能會導致假體脫位的禁忌練習。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微信訂閱號康復匯:kangfuhuiy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