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不要忽視寶寶口腔里的問題

對於小寶寶來說有時候在寶寶張開嘴巴或者是微笑的時候,媽媽可以定時去查看寶寶的口腔,如果發現寶寶的口腔內或者是舌面上有一些白色的、豆腐渣樣的乳塊。等孩子睡著后,我們可以用醫用棉簽輕輕擦拭,如果能擦掉那就不必擔心,說明這是奶漬;如果擦拭不掉,媽媽們就要小心了,警惕寶寶患上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黴菌感染,常常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他很喜歡潮濕溫熱的環境,那麼寶寶的口腔就恰巧具備這樣的環境條件,再加上寶寶本身對黴菌的抵抗力就比較弱,特別是當媽媽手、乳房清潔的不夠乾淨,或者是奶瓶餵養的寶寶不注意衛生時,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寶寶鵝口瘡。

鵝口瘡剛開始的時候寶寶可能並沒有任何異常,幾乎不會因為存在口腔疼痛而拒絕吃奶。相反當真正開始使用抗菌霉藥物治療的時候,寶寶變得情況加重:吃奶就哭,吸吮力減弱。嚴重時口腔內的白色物消失了,但是口腔黏膜和舌面發紅,甚至有的寶寶徹底拒絕吸吮。媽媽們要知道哦,以上情況都是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正常反應,慢慢會好的。我們可以將奶擠出,用小勺餵給寶寶。

【怎樣預防寶寶患鵝口瘡呢?】

Tina老師認為,母乳餵養的寶寶,在每次餵奶前媽媽可以用溫水輕輕擦拭乳房,不要用手揉完乳頭就給孩子吃,但是不用將乳頭擦拭的過於乾淨。

奶粉餵養的寶寶,所使用的奶具必須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喝剩的奶一定要立即倒掉,特別是在夏天。而且夏天最好不要在寶寶的奶瓶中放置喝剩的白開水。清洗奶瓶時使用奶瓶刷,洗乾淨后一定要消毒並且控干,因為潮濕溫熱的環境可是黴菌的最愛哦。

對於寶寶來說,從出生后的3天開始我們每天早晚要給寶寶做口腔護理,避免細菌在口腔內滋生。

如果寶寶得了鵝口瘡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鵝口瘡是很容易治療的,使用抗黴菌藥物后24小時即可見效,但是卻很容易反覆。所以媽媽在給寶寶治療的時候一定要鞏固治療,不要看到寶寶有好轉就立即停葯,而是要堅持一周,這樣複發的可能性就會減少。我們在治療鵝口瘡的時候常用的藥物是克霉唑,250毫克/片。怎麼使用呢?

將1片葯碾碎分成3份,早中晚各一份。每次在餵奶前1個小時餵給寶寶。媽媽可以先將自己的手洗乾淨,以食指蘸上少量藥粉輕柔地塗抹在寶寶的口腔內側。如果寶寶不喜歡或者是媽媽不敢用這種方式,也可以將藥物塗抹在媽媽的乳頭上,那麼當寶寶含住乳頭的時候也會起到治療的作用,只不過這樣會降低療效,因為寶寶不斷吞咽,口水的分泌可能會稀釋藥物。此舉是無奈時候的選擇。

在這裡還需要告訴媽媽們:在使用抗黴菌藥物的同時,用蘇打水清潔口腔可縮短治癒周期,鞏固治療效果哦.....

其實這種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不僅僅常見於寶寶的口腔,它喜歡濕熱的環境,所以陰道、肛門周圍、媽媽的乳房也會感染哦,只不過發生在寶寶口腔的時候我們將之稱為鵝口瘡而已。所以寶寶和媽媽可能會存在互相交叉感染的可能,也就是說他們是可以互相傳染的。只不過念珠菌感染在寶寶口腔內時顯得非常白,而在媽媽的乳頭上卻變得無色透明了。所以很容易被媽媽忽略。

如果寶寶患上鵝口瘡,媽媽再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一旦感染上就會覺得乳頭髮癢、發紅、脫皮,餵奶時、餵奶后還會感到乳頭酸痛。

因此在使用藥物治療寶寶鵝口瘡時應該在媽媽的乳房、寶寶肛門口同時進行。媽媽再給寶寶喂完奶之後可以將藥物塗抹在乳頭上,不必擔心能否給寶寶餵奶,這個不受影響。

除了藥物治療外,還要注意將寶寶的所用使用到的器具徹底消毒,包括奶嘴、奶瓶、安撫奶嘴、固齒器等等。家裡若有兩個小寶寶的一定要防止交叉感染。

我們一直在探討環境是導致寶寶被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現鵝口瘡的主要原因。其實我們還忽略了一點:白色念珠菌在人體內生長迅速但通常不致病,人體內正常菌群本來是可以約束其生長,但是當正常菌群減少時或者是人體體抗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時,白色念珠菌生長就會失控。因此,早產兒、體弱兒、患病的孩子常常是鵝口瘡的好發對象,除新生兒外,整個乳兒期(吃奶的孩子)都可以罹患此病。鵝口瘡很好治療但是媽媽也不要耽擱孩子,當它發展嚴重時可向口內、咽喉部、腸道發展,抵抗力低的孩子還可以導致念珠菌性心內膜炎,腦膜炎甚至是敗血症,這個後果可就非常嚴重了。

【歡迎各位寶媽來諮詢探討 微信公眾號:美好孕產嬰(mhtina)】

在喜馬拉雅FM 蜻蜓FM 荔枝FM 搜索「高級母嬰護理Tina老師」免費收聽公益講座。

聲明:本文為美好孕產嬰高級母嬰護理Tina老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訴侵權處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