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心臟病 講究從「根」入手

中醫藥學是國人千百年來長期同疾病鬥爭中積累起來的臨床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對華夏兒女生存繁衍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67年參考消息刊登了一篇美國科學家稱讚中醫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任何西醫都不能比擬的。2015年10月6日中國中醫藥專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一次證明中醫藥學對世界的貢獻和其獨到的魅力。在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上,中醫也有著獨到的魅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醫診脈 可看出心臟哪裡有問題

京華網健康頻道特邀中醫顧問、天津

國泰醫院呼吸疾病專家崔軍主任稱介紹說,現代醫學的發展,中醫藥也從沒落伍。彩超可透視出心臟的各部位器質性改變,但無葯可治,只能通過手術搭橋、支架、置換等手段,暫時緩解癥狀。因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或恢復心臟的功能,沒有從實質上解決機體的問題。

Advertisements

通過多年的臨床探索,中醫可以通過脈診,基本上診斷出心臟各部位器質性改變,以此確定病情屬性,以心臟為主體,各相關臟腑為輔,採用中藥進行整體調治,從本質上恢復心臟機能的治療方案。最重要的是通過脈診可掌握心臟的變化過程,為調整治療用藥提供了準確的依據,恢復了心臟的原有功能,破解了對器質性改變不可逆轉的看法。中藥具有改變髒腑功能的功效,功能恢復了,依靠自身產生的能量來維護自身的消耗能量,終身服藥的論調也就不存在了。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這4項中,「『望』和『切』我認為最重要。」

崔軍主任每次為患者診斷,都是先「望、聞、切」,最後「問」,彰顯了中醫高手的自信和魅力。不問患者,脈診先行。崔軍主任認為,五臟六腑精氣都通過脈象得到表達,「切」這個環節至關重要。診斷後,崔軍主任及時結合彩超、心電圖等,驗證對患者病情的診斷準確性,為治療做好依據,同時準確預見病情的未來發展走勢。據了解,崔軍主任對心臟病的各種類型如高血壓、低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心率不齊、瓣膜閉合不全、心肌缺血、竇房結綜合征、心梗、心房擴大、心壁增厚等各種病症,都能夠通過診脈分辨清楚。

Advertisements

心臟如有病變 則百病叢生

崔軍主任介紹,心臟是人體的中樞臟器,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百病叢生。比如心肌缺血:內因是思慮過度傷脾,造血功能乏養,外因是失血,調養不足、外傷、產後、術后致整體血液匱乏,久之心失所養,免疫力下降,輕者心慌氣短乏力,重則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失眠、多夢、易驚。治則健脾,調補氣血,潤肺養心,順導循環,增強整體功能。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是寒濕不適,恣食寒涼,身心受浸,久則氣滯;動脈硬化,血脂黏稠,下部寒冷,血壓升高;心肌梗塞,不通則絞痛,前後心背悶痛,危及生命。治則溫通血脈,活血化瘀,疏通軟化血管,增強營養,五臟通調。用中藥解決纖顫時的心跳無力、心臟功能衰竭時收縮力增強、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脂質代謝紊亂、前列腺代謝失常、血小板功能異常導致的動脈硬化。風濕性心臟病:心為火臟,久受寒濕侵襲,以至寒久生變,瓣膜狹窄,閉合不全,氣滯喘滿。治則祛寒濕,通氣滯,逐寒邪,補腎生陽。房室擴大、瓣膜返流:長期營養不良,氣血匱乏,心衰無力,瓣膜閉合功能失調,心房回血負荷增大,久之房室擴大,癥狀喘滿難卧。治則增強心肺功能,瀉卻肺脾,瘀液水漬,增強心臟收縮力,健脾補腎,整體通調。心壁增厚、主動脈鈣化、瓣膜返流:心肺久遭寒邪侵襲,血液凝滯,流動不暢,免疫功能下降,血成粥樣硬化,黏滯血管壁,久則變質鈣化,治則溫經活絡,破血逐瘀,補氣生血,五臟統調。

中醫治病

「中藥是專門改變各功能的,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精通藥理、診斷確切、整體統調,疾病是可以戰勝的。 」崔軍主任介紹說。

天津國泰醫院的官方今日頭條號(tjgt120),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