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附子揭秘丨重新審視國粹--中醫

這兩天一則《維基百科稱針灸是「偽科學」》的新聞火了,維基百科把中醫定位為偽科學,這種行為實在是不能容忍。新聞的細節內容如下:

中醫針灸是中華文化千年流傳的古法,治癒了許多人的頑疾。但維基百科卻認為針灸屬於「偽科學」,在針灸英文頁面上赫然寫道:「acupuncture is a pseudoscience」 (針灸是偽科學)。

這一說法惹惱了全球的中醫。近日,有超過2500名中醫師在請願書網頁簽名抗議,要求維基更正這一說法。簽名者並不只是華人,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醫師和通過針灸治癒疾病的人。

據中國僑網報道,早在2014年,中醫師們就向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表達抗議,但對方堅持維基立場,認為沒有科學論文能證明針灸是科學的。

Advertisements

而事實上,維基介紹頁面上,來自考科藍文獻、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期刊的相關證明中醫功效的文章都被刪減,相關欄目的編輯功能也被禁止了。

維基不但說「針灸是一種偽科學」,甚至還把整個中醫給否決,說「中醫理論和實踐不是基於科學知識基礎。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國粹--中醫!

於附子丨揭秘關於中醫的5大誤區

誤區一:中醫就是吃中藥

對於中醫的認識,其實很多人是從中藥開始的。覺得中醫就是吃中藥,因為中藥對人體的傷害相對比較小,所以人們才越來越喜歡中醫。其實,中醫並非只是吃中藥,它還有很多的療法。

中醫學以中醫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等理論為基礎,通過望聞問切四法,分后運用各種中醫傳統療法,如中藥、針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指導、治療或調理身體。作為中國的國粹,中醫有著非常龐大而又完善的系統;作為一門學科,中醫又有各個子學科,因此看中醫絕不等同於吃中藥。中醫除了吃中草藥,還有針灸、艾灸、拔罐、推拿、葯浴、刮痧、食療等各種方法,且療效甚佳。

Advertisements

誤區二:中藥治病效果慢

一般情況下,大家只有在治療慢性病或者調理身體時才選用中藥,這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中醫的治病見效慢。其實西醫更多是所見即所得,中醫則是祛邪固本養生。

另外,中醫在治療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針刺治療急性疼痛往往一針見效,甚至對於急病的搶救方面,中醫也有獨到之效,如從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到現今的參附湯藥搶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藥應改為療效「漫」長。

誤區三:西醫治不好才會嘗試中醫

中醫好像一直是個備胎,只有西醫治不好的時候才會選擇嘗試中醫,如果中醫此時療效不好就認為中醫不行。其實許多病中醫一開始就可以介入,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醫治療糖尿病,多數是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但糖尿病在中醫上即為「消渴症」,治療方式需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並且輔以食療,即顯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多從整體出發,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氣血充盈之效。

誤區四:西醫營養學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十分重視和強調食物的酸鹼性,不是憑口感,而是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后,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還是鹼性。用以控制飲食,最終達到平衡體質的目的。

中醫食療是利用「葯食同源」的食物進行防病治病,用以促進病體康復。中醫食療根據食物的氣對人體進行調養,把人當成人,講究順天應時,天時、地利、人和;順應四時,吃應季的食物。用食物來調理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誤區五:中醫養生與年輕人無關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總覺得自己年輕力壯,身體各方面指標都很正常,中醫養生離自己還很遠。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中醫養生並非只是老年人的事,中醫養生指的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方法。

小編:中醫乃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中華文化千年流傳至今,那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只是偽科學,那麼什麼還能被稱為科學呢?

於附子,專業祛痛40年!!!

更多健康諮詢,請關注益慈官方微信公眾號:「HNYICI」。 我們會為您送上最新的健康養生知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