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的沒有火器嗎?

大多數人對火器都相當陌生,凡是一提到火器就會想到明朝,而提到清,只有大刀長矛的幻想。來源於電視劇以及清末被西方吊打的印象下,很多人一廂情願的認為清朝是沒有火器的,這實在是大錯特錯的。

清 火器營

明朝火器種類繁多,但是實用性低,例如著名的三眼銃,戚繼光大將軍給出的評價「北方遇敵,惟有快槍一種,人執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惡,身短體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無定製,不堪擊敵。而鉛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裝放無法,徒為虛器。故雖敵畏火,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敵,惟有支吾不見敵面而已。且柄短贅重,將欲兼持戰器,則不能兩負,將只持此器,則近身無可恃者」。

再來說說,鳥銃即火繩槍和紅衣大炮,這兩種武器都是純粹的洋玩意。這兩種武器在抗倭戰爭以及對付后金髮揮了很大作用,洋玩意的實用性大大高於本土武器,這不能不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火器水平已然在明中期就落後於西方,而不得不進行仿製。

Advertisements

再來說說清朝火器,首先要說明的是滿洲並非游牧民族,滿洲也是地域,這是雙重名詞。而且東北地區在近代辛亥革命以後才逐漸用「東北」「東三省」代替原有的「滿洲」。

后金創始人努爾哈赤是明朝軍官,對明朝的火器以及使用理念是異常熟悉,從努爾哈赤到黃台吉時期,招募漢人以及朝鮮工匠以及投降的明朝軍官組成了名為「烏真超哈」的炮兵隊伍。從此,滿清走上了發展火器的路,滿清一直保持著多槍多炮的傳統。

清軍與準噶爾的戰爭

在康熙年間為平定三藩之亂,康熙起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製造火器,自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南懷仁共造炮120位。十六年又造紅衣大炮20位發往軍中。二十年南懷仁督造的240位神威將軍炮造成。並於翌年正月二十七日,進呈《神威圖說》一書,成為繼湯若望《火攻挈要》一書後又一部講解西洋造炮、用炮方法的書籍。

Advertisements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決定添造火炮。至二十四年,共造成鐵心銅炮85位。二十五年,南懷仁奉命再造30斤彈子的平底衝天炮二位。清代火炮製造到康熙朝,共鑄各種火炮957尊。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雍正五年(1727年)議定:「官兵所用軍需內鳥槍一項, 能沖銳折堅, 最為便利。內陸省份, 地勢平坦, 利用弓矢;沿邊沿海各省份, 山深林密, 利用鳥槍。將內陸省份, 每兵千名, 設鳥槍三百桿; 沿邊沿海省份, 每兵千名,設鳥槍四百桿。」鳥槍在軍隊中成為了制式裝備,地位重要。

中國的火器水平到了康熙朝達到了頂峰,至此由於康熙以後國內再無大的戰事(局部戰事以滿清的實力足以平定),火器停滯,再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

至於所謂的「騎射為滿洲根本」,這話是沒有錯誤的,騎射代表了身體素質以及尚武精神,並不代表放棄火器。哪怕到了當今,現代武器遠遠超過百年前,難道士兵就不會訓練,不會提高身體素質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