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醯氨基酚,「良藥」還是「毒藥」

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撲熱息痛,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葯,是目前解熱、鎮痛、抗感冒的常用藥物之一,為國際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兩種包括兒童使用也較為安全的解熱鎮痛藥物之一(另一種為布洛芬),正常劑量下可以放心地用於成人及兒童的退燒和抗感冒,且用於兒童時大多採用混懸劑。

正是因為對乙醯氨基酚療效確切、口服吸收快、常用劑量安全可靠,全球範圍大多數國家將其作為非處方葯來管理及使用。在我國,多種西藥及中成藥物中均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如臨床上常用的散利痛、日夜百服寧、白加黑、泰諾林、感冒靈顆粒等等,大約有100多個品種,可謂「良藥」。然而有時良藥也會暗藏「殺機」,如果使用不當,對乙醯氨基酚也有可能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毒藥」。

Advertisements

近年來,美國FDA多次警告,過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會導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高危人群包括在24小時內服用超過處方規定劑量的患者,同時服用超過一種含對乙醯氨基酚成分藥物的患者,以及在服用含對乙醯氨基酚成分藥物時飲用含酒精飲料的患者。那麼作為「良藥」的對乙醯氨基酚為何會「傷肝」進而成為「毒藥」呢?

上個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揭示出了對乙醯氨基酚的代謝過程。正常情況下80%~95%的藥物在肝臟直接代謝失活並隨尿液排出體外,少量藥物則易被肝臟代謝活化為具有毒性的N-乙醯苯醌亞胺(NAQPI)。事實上當對乙醯氨基酚的劑量正常時,NAQPI完全可以被肝臟的解毒物質還原性谷胱甘肽分解而無毒化。但肝臟作為處理大多數外來藥物的重要「加工廠」,能力是有限的,當對乙醯氨基酚攝入過量,NAQPI大量生成,還原性谷胱甘肽耗竭,肝臟就會受損,當肝臟受損且超過了自我修復能力時,悲劇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所以說,正常的用法用量下的對乙醯氨基酚是「良藥」,而大劑量、長時間、不合理地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就會使其成為「毒藥」,因而對乙醯氨基酚「量」的概念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對乙醯氨基酚使用的誤區。

Advertisements

1.有人因感冒嚴重,發熱,1天內多次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希望能快速痊癒而不影響工作,結果發生肝衰竭。對乙醯氨基酚一般推薦1天用量不宜超過2g,而FDA明確指出日極限劑量為4g。

2.有人一旦感冒,會同時使用2種及2種以上的感冒藥。這些藥物可能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不知不覺中導致重複用藥,攝入過量,引起肝損。

3.有人大量飲酒後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劑量不大也會導致肝損。其實,服藥時飲酒,即使劑量不大,但乙醇會誘導肝細胞藥物代謝酶,加快NAQPI的生成,短時間內即達到中毒劑量,導致肝損。

4.對乙醯氨基酚被兒童誤服而導致肝損。因為兒童的肝臟發育不完全,用藥時更要慎之又慎。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悲劇是由於對乙醯氨基酚劑量過量而引發的,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實我們在該葯的合理用藥、安全用藥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用藥前須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看清成分,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特別是要留意中成藥,事實上多種中成藥也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不可忽視。

2.用藥期間需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醫囑使用。一天服藥不得超過4次,兩次用藥間隔需6~8小時,不低於4小時,同時喝水來加快藥物代謝。

3.用藥期間不得飲酒或喝含酒精的飲料,以免增加肝損的風險,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慎用或諮詢醫生或藥師。

4.退燒時嚴格遵守「38.5℃」的界限,體溫在38.5℃以下時以物理方法退燒,如暴露肢體、枕冷水袋、濕毛巾擦拭或外敷降溫等。當體溫超過38.5℃時,才可以用藥,但連續使用對乙醯氨基酚不應超過3日,如癥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

5.兒童患者應格外注意劑型和劑量,嚴格根據年齡和體重按說明書用藥。未開封的對乙醯氨基酚混懸劑應室溫保存(10~30℃),且放置在兒童不易接觸的地方,使用后則應擰緊蓋子,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2~8℃),以保證藥效。

6.一旦服藥過量,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送醫處置。醫院及時進行催吐洗胃並用乙醯半胱氨酸解毒。及時有效地處理可以很好地防止嚴重後果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