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五星與五行的研究

所謂五星,就是古人觀測到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由於這五顆行星在天空上像緯線一樣由東向西穿梭行進,所以也稱作五緯或五曜。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五顆行星,有關木星的記載甚至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戰國時期就有了五星的說法,最初,這五顆星分別叫做太白、歲星、辰星、熒星、鎮星,這也是古代對這五顆星的通常稱法。

之所以把這五顆星又分別叫金、木、水、火、土星,那是用地是上的五個元素配上這五顆星產生的。《史記-天官志》中說:「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其中,陰陽與日月相符,五行也相應於五星。

金星

金星

金星,古稱太白、明星、太囂,因為金星在天空中,除了太陽和月亮,就數它看起來最為明亮了。早晨,它出現在東方黎明前的夜空,人們又叫它「啟明星」。傍晚,它出現在西方日落時的天際,人們稱它為「長庚星」。

Advertisements

木星

木星

木星,古稱歲星或歲,有人認為甲骨文中的歲字就是指歲星。歲星在《史記-天官書》中還有攝提、重華、應星等別名。木星在五星中體積最大的一顆,所以古人特別注意對它的觀測。

水星

水星

水星,古稱晨星,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看上去總是在太陽兩邊擺動。古人把一周天分為十二辰,每辰約三十度,因此將水星稱為辰星。在《五星占》中,水星還被稱為小白。

火星

火星

火星,古稱熒星,因為火星的紅光熒熒似火,而且它在天空中時而由西向東,時而由東向西,很迷惑人,故名熒惑。

土星

土星,古稱鎮星。土星約二十八年繞天一周,每年進入二十八宿中,叫歲鎮一宿,好像輪流坐著二十八宿一樣,所以被稱為鎮星。

在「五行」中,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行就是運動變化、運動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是自然界客觀事物內部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物種狀態的抽象概括。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