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認知(一):耳鳴患者與耳鳴人群

提起耳鳴,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會,耳內經常會出現一陣「嗡嗡」聲,一會兒漸漸消失;或聽到很響的聲音后,耳內會出現短暫的耳鳴,人們常常會這樣說:「耳朵被震得嗡嗡響。」如果你用手掌將雙耳捂緊仔細聽耳內的聲音,大部分人都能聽到耳內有嗡嗡聲,這是因為周圍環境雜訊掩蓋了較輕的耳鳴:如果突然去除雜訊,或在夜深入靜時醒來,較弱的耳鳴就會聽到。那麼,耳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耳鳴是一種在環境中不存在的聲音,或者說在周圍環境中沒有任何外界聲源和電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耳內或顱內有異常聲音感覺,感到耳朵里聽見了嗡嗡聲、蟬鳴聲、嘶嘶聲、嗞嗞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因此,耳鳴是一種聽覺系統的幻覺,一種主觀感覺。它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表現,也可能是原因不明的單純的主觀感覺(又稱:主觀特發性耳鳴)。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耳鳴往往與負面意義相關聯。畢竟,沒有人喜歡長時間「聆聽」耳朵里的響聲。患者常因此而產生恐懼、煩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等,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不同人對耳鳴的耐受性各不相同,有的人出現很輕的耳鳴就會感到不適;有的人雖有耳鳴存在,卻好像沒事一樣。耳鳴可以短暫性或持續性存在,如果是短暫性、時有時無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度緊張,一般會自動消失;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癥狀,則要提高警惕。嚴重的耳鳴可以使人一刻不得安寧,令人十分緊張,需儘早就醫。在此我們還要介紹一下「耳鳴人群」與「耳鳴患者」這兩個新名詞,它的含義將給耳鳴患者更多希望和幫助。(在此感謝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李明教授、張劍寧教授的指導。)

Advertisements

耳鳴人群: 指有耳鳴但無臨床癥狀、不影響正常的生活質量、不需要臨床干預,約佔90%左右。

耳鳴患者指有耳鳴,有臨床癥狀並需要就醫和醫療干預,不管他發病找到與否或原發病是否治癒,耳鳴逐漸成為第一主訴,約佔10%。

關於耳鳴的流行病學調查,國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群中有1 0.1%~14.5%的個體存在持續的自發性耳鳴,而僅3%~4%的嚴重耳鳴患者到醫院就診。如果將間歇性耳鳴和雜訊暴露后短暫耳鳴也包括在內,則耳鳴的發病率可到22%~32%耳鳴的發病率與職業有關,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為8.7%,體力勞動者為20%,長期暴露在雜訊環境下的人群的發病率為24%;耳鳴發病率與耳聾有關,約80%聽力下降的耳聾患者患有耳鳴。我國1993~2003年耳鳴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大約有1.5億耳鳴患者,其發病率為3%~30.3%不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64歲以上老年人的耳鳴發病率可達28%,耳疾患中耳鳴發病率可高達85%。

總結國內外耳鳴相關診治現狀發現:迄今為止耳嗎的發病機理依然不清,病因相當複雜,患者感覺很痛苦,耍達到消除耳鳴非常困難:從這裡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直至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或發明一種明確有效、能減輕或完全消除耳鳴的藥物或方法。因此目前的治療原則是以控制耳鳴引起的一系列相關的軀體不適癥狀,讓耳鳴患者轉變為耳鳴人群,讓耳鳴人群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從而達到適應耳鳴回歸正常生活及工作為主要目標。然而國內耳鳴專科醫生的明顯不足,導致耳鳴患者求醫無門。在醫生方面對耳鳴的認識還存在較大的誤區,即無法治、治不好、世界難題、不用治等,並在思想上具有畏難情緒的現狀。而耳鳴患者方面同樣也存在誤區,即要求去除耳鳴且越快越好的超出目前醫療能力的思想。如何改變這些難題及誤區,我們需要通過進行廣泛的耳鳴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及耳鳴治療新進展知識及時推廣手段來進行解決。

文章來源:本文系河南中醫藥大學姚衛傑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haodf.com)發布。

更多耳鼻喉疾病知識、諮詢可登錄姚衛傑大夫個人網站:http://dryaoweijie.haodf.com/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