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鳴 聲 聲

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

課文中那形象的描寫曾陶醉了我的少年時代。秋天不知不覺中來到身邊,舉目四顧,草枯葉黃,村頭那稀疏低矮的葦叢,也蘆花紛飛,悠然飄然。

我常常坐在地上,靠著樹榦,看蘆花盈盈的舞姿,望著空中逶迤飛翔的雁群。雁陣秩序井然,數聲雁鳴,聲聲清越,是為催你南歸的秋天奏一曲告別之歌?

年年歲歲,應季候而遷移,生命總在秋季里作一次漫長的跋涉,帶著初踏征途的子女和一路的風塵,去探尋生存的家園。

這令人難忘的情景已隨夢想遠去,像一枚別緻的書籤夾在歷史的縫隙里。但大雁的身影總會因某種契機浮上心頭,引誘紛亂的思緒尋找著久違的雁鳴。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古人鍾情於大雁,是把雁的自然屬性與人的精神生活聯繫起來,把它當作思物寄情的載體。雁南歸而人不歸,相思之苦託附於「鴻雁傳書」意象之中。聞雁聲而悲秋,引發遐想無盡。

Advertisements

雁是候鳥,每年春來北歸,秋到南翔,應候而南返,從不失信。

微山湖區域闊泛,水草豐美,食物豐富,成為大雁途徑棲身的理想家園。但是,福兮禍所伏,人類的貪婪使大雁的夢想斷送在轟隆隆的槍聲中。

微山湖中有「槍」、「罱」、「網」、「船」四大幫派。由漁民所組成的「槍幫」專門獵捕野鴨和大雁,而且手法多樣。

月明星稀,水波不興。此時卻是漁民獵捕大雁的好時機。長長的鴨槍卧在小船上,經過偽裝,已很難看出小船的面孔,上面插滿蘆葦,遠望去儼然一片葦叢。小船的周圍圍著白布,月光下,小船和湖水融為一色。大雁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那看似普通的葦叢中有十幾支貪婪的槍口在對著它們。

大雁是很有靈性的動物。雁群過夜,警惕性很高,總會有一隻雁站崗放哨。擔當此角色的都是雁群中失去伴侶的孤雁,人們稱它雁奴,也叫它更雁。更雁非常負責,儘管辛苦,卻為雁群的安全盡職盡責。

Advertisements

漁民深諳大雁的習性,所有獵捕大雁的圈套由此而生。略施小計,利用雁群中的矛盾和磨擦,為自己製造出獵捕大雁的機會。

小船已靠近雁群,漁民屏息靜氣地等待,要等群雁一個個吃飽喝足全部鑽出水面,才是他們下手的最佳時機。此時,被稱為「火頭」的鴨槍隊長,把燃著的蒲棒在葦叢上旋了一下,更雁立即報警,「咦哦」有聲。雁群驚慌失措地站起來,周圍卻一片寧靜。等雁群剛趴下入睡,「火頭」又一旋蒲棒,更雁再次報警,把雁群吵醒……

如此反覆多次,被惹惱的群雁在頭雁的帶領下,撲向更雁,對更雁又啄又咬,更雁狼狽地躲在一旁。「火頭」再次旋動蒲棒時,更雁已不敢吭聲,小船組成的葦叢漸漸靠近雁群。轟隆隆一陣槍響,火光映亮湖面,雁群倒在血泊中……

漁民白天打雁用的是旱爬子。旱爬子有竹、木兩種,兩頭翹,易於在草地上推動。漁民打雁時,把鴨槍架在旱爬子上,上面堆滿草,人躲在旱爬子後面慢慢地推。有時,漁民還會把狗帶來,以轉移大雁的注意力。被漁民調教好的狗在旱爬子前面左右走動,大雁警惕的盯著狗,不到危險的距離雁是不會飛的,那條漫不經心的狗卻把雁引到了漁民的槍口前。

正是這次獵雁,演繹了在湖畔流傳多年的佳話。雌雁已看出危險,由於小雁貪吃,並沒理會雌雁的警告。槍聲響起,雌雁逃脫,公雁和四隻小雁倒在那裡。漁民把雁撂在船頭,雌雁在船的上空盤旋哀鳴,漁民不時舉起竹篙威嚇。突然那雌雁一陣急叫,兩翅一抿,從空而下,栽死在船頭。漁民沉默良久,摔斷鴨槍,從此再不打獵。

然而,雁的哀鳴依然在湖畔回蕩。

如今,禁止獵雁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可是,人們再很難看到大雁的身影,藍天下一行行南歸的大雁,一聲聲斷腸天涯的鳴叫,已告別我們而去,隱匿在歲月的長廊里,只有這無盡的遐想與回憶永駐在我們心中。

秋高氣爽,湖畔依然生機盎然。我們在極力恢復和改善這裡的生態環境時,也期待著久違的雁鳴聲的到來。

但願這不是夢……

……………………

圖片: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