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國醫:國醫,從來不負萬眾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眾國醫里幾乎所有看似有寓意的擺設絕不辜負你的猜想,它們在自己的位置適得其所地展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閃爍著中醫文化的光輝。

醫館風貌·一物一乾坤

首先是看似尋常的醫館大門,其實暗藏玄機。八扇古樸紅木門依次排列,寓意「迎八方客」,不管病人來自何方,萬眾國醫都打開胸懷接納。

門柱上有六條錦鯉,來自古代的私家建築,「六」寓意前、后、左、右、上、下六度空間,錦鯉飽含先人對於後代中第的期盼。這六條錦鯉之所以鑲嵌在醫館門前,是萬眾國醫將傳承中醫文化視為己任的責任感體現。

牌匾上的「萬眾國醫」四個字,很少有人會看出其有何深意。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四個字儘管大小一樣,看著很和諧,但其實它們是來自古代四個不同名書法家的字體,寓意「和而不同」。中醫人當有如此胸懷,不論是在學術上還是臨床上都要博採眾長,廣納箴言。這也是萬眾國醫立館的一大宗旨。

Advertisements

兩扇門的門把手合起來是外圓內方的一個整體,上有篆刻體的「萬眾國醫」四個字,這個設計依然秉承了萬眾國醫「和而不同」的深意。

門的下半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蓮花,取「吉祥」「聖潔」之意。但門內和門外的蓮花有區別:門外的蓮花是凸出來的,門內的蓮花是凹進去的,這兩朵荷花剛好可以合起來,這暗合中醫的陰陽。一扇門,兩朵蓮花,昭示了中醫的最高哲學。

進入醫館內部,屏風擋住了裡面的光景,但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五扇古舊的屏風對應中醫理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上面的文字揭示了中醫傳承千年的精髓:望聞問切、針砭石葯。而中間是則是在實踐中將這兩者結合的「萬眾國醫」。案台上擺放的三尊佛像寓意「福祿壽」,這是萬眾國醫對所有來此就診的病人的祝福。案台上下的古琴,對應「五律」,五律怡情。

Advertisements

屏風將進入館內的路分成左右兩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左尊右卑,左右是相對於前面方位而言(即進門的右側),萬眾國醫將左側的尊貴位置留給了前來看診的病人。

位於萬眾國醫左側的前台,依然是被中國元素包圍,地上擺放的盆栽為醫館增添活力。

前台背後的牆壁上鑲嵌了一扇閨窗,這個閨窗雕刻得很精美,是古代木匠精心雕築的珍貴之作。閨窗是古代未出閣少女的窗戶,少女出閣之前看到的外面世界都要透過這扇窗戶。在古時候,主人家招待客人時,讓客人住在女眷居住的西廂房,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信任。醫館將閨窗設在前台,正是取此寓意。

而在右側,則是醫館的藥房——種德堂,這裡集中體現了萬眾國醫的創館願景及準則。

藥房取名「種德堂」,其寓意不言自明:製藥當以德為本。藥房作為一個醫館的中心,對藥品質量的把控,彰顯一家醫館的良心。萬眾國醫堅持以「德」為本,立志承擔起光復古老的炮製技術的後代責任,因此它一直在尋找真正懂得古法炮製的老藥師。(四大炮製技術幫派:樟幫、建昌幫、京幫、川幫)

在葯斗的上方,有七個四方形的古代容器,據館長說是米斗,是用來盛米的器具。將它們放在藥房,且置於葯的上方,取「民以食為天」之意。而有一點值得注意,種德堂的「德」字上的一豎正中整個葯櫃中部,而且是在兩個米斗中間,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溫食不愁,才能談追求道德的提升。

為什麼是七個米斗?在《佛說入胎經》里記載,人在母體里成長的時候是以七為一個周期,而人在死後要做七,做滿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即使昔人再對塵世有牽挂,也必須離開。因此「七」貫穿人的生死,自七來,歸七去

葯櫃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九層,下面五層,取意於《易經》里的「九五之尊」,是萬眾國醫對先人的敬仰。而「九」接近「十」而不滿十,因古人有言「月滿則溢」,不滿足於現狀,才能在不斷地追求中前進。

大廳一覽,古色古香的裝修及擺設讓人恍若置身古代醫館,裡面的一桌一椅,一字一畫皆有來歷。

這道屏風就是進門時看到的屏風背面,這一面風景依然很好。案台上從左至右依次擺放了老酒瓶、達摩坐像和經歷近百年的老鍾,達摩取祝福之意,老鍾和酒瓶是醫館對患者「終生平安」的祝福。達摩的左側擺放著老子的《道德經》,右側擺放著後人整理的萬友生先生(萬老)的「寒溫統一流派」的書籍及生前醫案整理。

案台上端懸挂了兩幅中醫名家親筆題詞,右邊是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鄧老)為萬眾國醫的題詞,左邊的是醫藥大師範崔生先生(范老)為萬眾國醫的題詞。這兩位老人都是已故的萬眾國醫始祖,寒溫統一流派創始人萬友生先生的生前好友。他們對於萬眾國醫致力於將萬老開創的中醫流派進行傳承的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持。這只是他們贈給萬眾國醫的其中兩幅致辭,還有很多懸挂在醫館別處。

放在大廳讓患者休息的古代桌椅,醫館里幾乎所有桌椅都沉澱了歷史的痕迹。這古老的椅子並不只是外形上比現代精美,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古人將養生融入生活細節的智慧體現。它們比現在的椅子要淺,坐在上面的人會不自覺地挺直腰桿,這樣可以防止脊椎變形、受損。

走訪了很多家醫館,萬眾國醫是唯一設了中堂的醫館,中堂之上供奉著歷代中醫鼻祖畫像和萬友生先生的靈牌,醫館東家的意思是:今天的中醫學問都是源自古代醫學家的專研,今人的安泰源自中醫的庇護。醫館每天開館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先人點三炷香,「飲水思源」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僅如此,中堂的擺設還濃縮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堂上方的牌匾的「天地君親師」五字是人們長久以來祭拜的對象,是世人對天地的感恩、對君師的尊重、對長輩的懷念之情。中堂兩側各放置了一對仙鶴和白象,取「吉祥長壽」之意,注意細節會發現:中堂左側的擺件,不管是白象、仙鶴還是盆栽,都比右側高,這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尊右卑」的展現。醫館東家是個有文化底蘊的中醫世家的傳承人,於這些細微之處可見其真章。

作為一個胸懷理想和責任的中醫館,萬眾國醫獨創了屬於自己的文化牆,它是萬眾國醫對於大夫和工作人員的行為公約,共九條。在這些公約里,涉及了醫德、仁術、館訓和員工相處之道等各個方面。一個有文化、有準則的醫館更有川流不息、不斷迸發的動力。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在萬眾國醫文化牆的正中下方,擺放了一張古代的洗漱台(原本是有鏡子的,為防止對沖已卸下),台上放了一個斑駁的古銅盆,這些都是經歷過歲月洗禮的文物。如今擺放在醫館的文化牆下面,是為了提醒來來往往的人,要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有不當之處還需摒棄和改正。

萬眾國醫的各個地方都在彰顯他們對於「德」的堅守,從藥房、中堂、文化牆到這裡,無一不是強調德行、感先賢之恩。

中間的窗柩在醫館有很多相同的,它們就鑲在各個診室的牆壁上。窗的正中間是「萬眾國醫」的篆印,外圍有一個紅色心形花環,取「萬眾一心」之意。「萬眾一心」也是萬眾國醫的一大宗旨,正是呼應大門的「和而不同」。

萬蘭清教授的診室內部,萬教授信仰佛教,在行醫中始終懷有一顆慈悲之心。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醫道應當如此。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沒錯,就是如廁的地方。這兩扇門道盡中醫高義:陰陽平衡。陰陽在人,男為陽,女為陰,陰陽結合才有生生不息的人類。但置身於萬眾國醫,對於中醫的思考卻不止於此,進去如廁會發現,裡面別有洞天~

雕琢細節·匠心獨運

從我推開萬眾國醫的大門,走進內里掃視一周之後,即使不明所以仍被裡面的設計觸動。不單是其精心收集的古代門窗、桌椅、字畫、擺件,還有種無法名狀的舒適氣氛。醫館東家出自中醫世家,中醫和傳統文化本就是一家,因此他對傳統文化理解得很透徹,他將醫館精心打造成了傳統中醫文化展示館,一物一件都不含糊。

古代白鵝造型的浣洗盆,為什麼是白鵝形?在古代,白鵝是看家護院的家禽,它們攻擊力並不亞於家犬,而婦女是容易受害的群體,為防止她們在湖邊浣洗時遭受襲擊,就將浣洗盆做成昂頭的白鵝形。這種盆遠看很像真的,可用於威懾某些居心不良者。

珍藏多年的金毛狗脊,外形很像家犬,大小也接近成年家犬。主要用於補肝腎、除風濕和利關節。

萬眾國醫創始人萬蘭清教授的診室,萬蘭清教授是萬老的女兒,自幼學習中醫,深得老萬老真傳,臨床經驗十分豐富,現70多歲,依然在此出診。將萬蘭清教授的診室命名為「靈地」(或「地靈」,對應另一個診室「人傑」),因男為天,女為地。這個牌匾也是出自古代匠人之手,雕刻很精細。懸壺濟世自不用多說。

古代大夫出診時隨身攜帶的醫藥箱,裡面可收納針、刀、罐和簡單的葯。現在這種古老的醫藥箱已經很少見了。

黃銅蓮花香爐,醫館裡面淡淡的沁人檀香味就來自於此了,很有年代感。在它後面的是一對水牛角,古人用水牛牛角作為辟邪鎮宅的寶物。

萬眾國醫設計的病曆本,仿古代裝訂及書寫,果然是不忽視任何細節啊。醫館對細節都如此用心,可想象其對於醫館的靈魂——大夫和中藥必然會投注大量心血。(旁邊的這簇蓮蓬是真的哦,摸起來很堅韌)

精製藥材·醫館良心

萬眾國醫的藥房——種德堂,廣納傳統文化元素,但它的重點依然在其中藥本身。萬眾國醫相信:傳統葯幫的製藥工藝,老葯工手工炮製的技藝是現代製藥企業難以超越和取代的。因此種德堂始終致力於尋找懂得古法炮製的老藥師,堅持古法炮製中藥,志在恢復即將失傳的製藥工藝,希望古法炮製中藥的技藝能通過後生一直傳承下去。如果每個製藥商都有萬眾國醫的用心,國人何需如此擔憂?

萬眾國醫是一個純正的醫館,走進這個大門,就沒有西醫,也沒有西藥。看診就憑望聞問切,診治採用針砭石葯。一切沒有實效的中醫大夫,在此都將原形畢現。

我第一次見如此壯碩的艾條,應該說是艾柱,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有萬眾國醫的印章。據醫館東家說,這樣一根艾條,耗費了4個葯工1小時,36張葯紙,20個雞蛋清才做成。這種艾條裡面有50多種中藥材,重達3斤,對治療風濕骨病有奇效,一根可以用上很久。不僅如此,這艾條還有段故事。這艾條來自一個家傳了7代的祖傳秘方,醫館東家為了得到這個秘方極盡媒人之能事,最終感動繼承秘方的後人,得到此方。

存放20年的甘草,一般認為甘草存放時間越久,藥效越好。我們每個人都親自品嘗了它的味道,確實比一般的甘草甘甜。

用樟幫製藥技藝製作的阿膠珠,大概是龍眼大小,質地乾脆,裡面空心,有點像油炸的小麻圓。它不像我們常見的阿膠那麼堅硬,相反還很易咀嚼,而且味道甜甜的,吸收也很好。

劉軍輝大夫親自調製的純中藥植物面霜,用於調理膚色,可代替其他護膚品,對皮膚沒有刺激。

萬眾國醫自己釀造的寶精延齡酒,此酒來自祖師萬友生家傳,經傳承人萬蘭清教授整理髮掘而成,館藏三年而岀。具有益氣養神、補精填髓、養生延年的功效。

被譽為「血液清道夫」的萬眾養生粉,是醫館自己研磨而成的。養生粉的配方由醫藥大師範崔生(范老)提供,因此也叫「萬老養生粉」,這是他家祖傳的、三代必用的養生粉,主要有益元氣、補血、活血和化瘀等功效。

醫館員工親手製作的艾條:將艾絨均勻地壓實→用力地緩慢滾動艾條機→最外緣刷上漿糊→取出艾條,完成製作

每根艾條採用50克的三年陳艾,真正的陳艾有艾草清香,用手指揉搓,質地很輕柔。

名醫薈萃·術業有專攻

中醫館的核心在於大夫,患者不明醫理,從他們將自己身體交給大夫的那一刻起,大夫便身擔恢復患者身心的重任。醫道不深者是為過,萬眾國醫秉承萬老真傳,旗下徵集了眾多明醫。

萬眾國醫的「神醫俠侶」——萬蘭清教授及其丈夫黃海龍教授。

萬蘭清教授,疑難雜症特色專家,從事中醫內、婦、兒科臨床近50年,尤其在治療疑難雜症方面造詣頗深。

黃海龍教授,不孕不育特色專家,行醫近50年,採用純中醫方法即可治療各種繼發性不孕症,編寫了《黃海龍治不孕》等中醫書籍。

左一為血液病專家許生年,左二為中醫婦科專家華青博士,右一為中醫兒科專家陳李華

左一為中醫骨科康復專家康國華主任,左二為中醫足診特色專家王雲瑞,右一為中醫脈診特色專家葉秀麗

師出有門·承命而生

萬眾國醫由萬友生先生的後人創立,它不只是個普濟病患的中醫館,更是「寒溫統一學術流派」的傳承基地。

之所以將醫館取名「萬眾國醫」,因為它始終堅持:國醫為萬眾,萬眾興國醫。萬眾的健康離不開國醫的庇護,國醫的發展離不開萬眾的力量。作為一個中醫館,它不止步於一個醫館的責任,而是肩負起中醫行業的擔當: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承,立心弘揚傳統中醫、中藥,做道地中醫館。萬眾國醫旗下的很多大夫都是「寒溫統一學術流派」的繼承人。

2013年萬蘭清教授及黃海龍教授給鄧鐵濤先生(鄧老)拜年,萬教授每年都會拜訪鄧老,這不僅是出於對於老先生的敬重,也是一場關於中醫學術的探討。

鄧老為萬友生先生和萬眾國醫的題詞,鄧老和已故的萬友生先生是摯友,他了解萬友生先生的「寒溫統一學術流派」在中醫領域的成就,也知道萬友生先生的後人在創辦萬眾國醫之初就開始承擔的使命和責任。

左為醫藥大師範崔生的題詞,右為陝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學文題詞。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師出有門、承命而生的萬眾國醫得到眾多國醫大師的鼎力支持。

萬眾國醫恪守「和萬家薪火,興中醫仁學」的使命,不僅是「寒溫統一學術流派」的傳承基地,同時也是「小兒王中醫學術流派」——慈幼堂在深圳的傳承基地。

慈幼堂經由先師王焜山先生,成都王小兒祖師王朴誠先生,北京小兒王師爺王伯岳先生到深圳小兒王師父朱錦善教授。歷經一百多年,宗脈恆流遠,慈緣深厚。無論是祖師還是師爺、師父,均德醫雙磬,名重四方,在近代中醫兒科界具有重大影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醫兒科界近百年來的一脈望族。

2016年7月初一,慈幼堂在萬眾國醫舉行第一次民間傳統拜師會。深圳小兒王朱錦善教授接受寒溫統一學術流派傳承人萬蘭清教授推薦的蔡澤界徒弟拜師。小兒王中醫學術流派將在萬眾國醫繼續奔騰。


攝影:忍冬&沉香 編輯:沉香 排版:沉香&紅曲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ytongcheng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