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用兵如神平遼東

孫權稱其善用兵,所向無前。李世民贊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兵動若神。那麼,花甲之年的他指揮的這次千里征討結局如何?能否再續神話?

用兵如神平遼東

征遼東襄平之戰是司馬懿率兵主動出擊,取得完勝的典型戰例。公元238年,他受命率四萬精銳,奔襲四千里,遠征公孫淵,取得決定性勝利,使曹魏政權真正意義上統一了北方。此役用兵巧妙,以少勝多,意義重大,被以後的軍事家所稱道。

受命平叛擔大任

從公元189年到238年曆經50年,公孫家族祖孫三代四位主政遼東,分別為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從190年東漢朝廷對地方管理失控開始,袁紹、曹操等忙於奪命保權,無暇顧及,默認其遼東王的存在。公元228年公孫淵從其叔父公孫恭手中奪得政權,他是遼東三代四位君主中野心最大的一位。他暗中結交東吳,孫權立其為燕王,並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公孫淵害怕遭疑致禍,反而斬送吳使送到洛陽,明帝拜其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隨著偏安時間漸長,公孫淵逐漸驕橫,目無曹魏政權。明帝先後兩次派兵征伐,都因種種原因,不利而退。景初元年(237年)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春,曹睿召見威高望重的司馬懿,命他統領四萬大軍,討伐公孫淵。

Advertisements

胸有成竹話戰事

出征之前,君臣之間有一次意味深長的談話。明帝問司馬懿:「公孫淵會怎麼反應?」司馬懿回答說:「公孫淵放棄襄平,先行逃走是上等策略。在遼東邊界抵抗大軍,是次等策略。堅守襄平,必將束手就擒。」又問:「那麼,他會怎麼辦呢?」司馬懿說:「只有聰明智慧的人,知己知彼,才能夠會放棄某些東西,公孫淵的聰明和智慧達不到這種層面。現在,他判斷我們孤軍遠征,不可能持久,所以一定先在遼河阻擊,然後退守襄平。」明帝又問:「往返需要多少天?」司馬懿回答說:「行軍一百天,攻擊一百天,回程一百天,途中休息六十天。加在一起,一年足夠了。」《孫子兵法》上講:夫未戰而廟算者,得算多也。兩軍未戰司馬懿已先聲奪人,具備了必勝的信念。我們可以設想,在當時兩次征戰失利的情況下,叛軍亟需拿下,三軍士氣有待激發。威風八面的司馬懿滿懷信心,精確計算,勇往直前,這樣的膽識和決心,可以給君主以多大的安慰和鼓舞。出征前,有些大臣就表露了反對的意願,魏明帝則不為所動,全力支持征討。後來的戰鬥進程和完勝時間都證實了司馬懿 預言的精準。

Advertisements

聲東擊西巧用兵

六月,司馬懿率遠征軍,抵達遼東。公孫淵命部將卑衍、楊祚率步騎兵數萬人,在遼隧(遼寧海城市西北)阻截,構築圍牆及壕溝二十餘里。司馬懿冷靜面對,避實就虛,命部下製作大量旗幟,佯作向南方迂迴。卑衍等不明其意,率所有的精銳力量南下阻截,司馬懿主力則暗中渡過遼河,向北挺進,直撲襄平。卑衍等大為恐慌,乘夜撤退。魏軍進抵襄平西南三十里的首山,卑衍部被迫迎戰,連續三次被打敗。公孫淵部嚴重受挫,全無鬥志,退守襄平,曹魏大軍遂進軍包圍襄平。

意志如鋼定乾坤

七月,瓢潑大雨不停降了一個多月,平地水深數尺,遠征軍特別恐懼,將士苦不堪言,不少將領提議把營壘撤退到較高的地方,司馬懿審時度勢,果斷下令:「再有人談論遷移者,一律斬首!」都督令史張靜違反此令,被立即誅殺,軍心方告安定。

襄平城雖被圍困,但城內軍民因水勢不退照樣可以出城樵採放牧,司馬懿卻嚴禁部將騷擾。有人不解其意,司馬懿解釋道:「當今遼兵多我兵少,敵飢我飽,何況大水泛濫,限制我們行動,即使想攻城,又怎麼攻呢?我們這次遠征,不擔心敵人攻擊,只擔心敵人逃走。現在,敵人糧將盡,我們的包圍還沒完成,如果掠奪他們的牛馬,阻止砍柴放牧,勢將逼其逃走。」一番話使將領心悅誠服。

大雨終於停止,魏軍縮緊了對襄平的包圍,發起總攻。城內被困月余,既無糧草,又無外援,人自相食,死者不計其數。襄平城陷入了危亡的境地,8月23日城池陷落,公孫淵突圍被殺。至此,公孫政權歷經五十年的統治宣告結束,曹魏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

兩軍策略顯高下

從整個戰役來看,兩軍實力及準備各有所長,但採取的策略方針卻不同,直接影響了戰鬥的結果。

一看:出征前,司馬懿與明帝一番談話,闡述了自己的進軍策略,顯示了其深謀遠慮,也激發了君主的信心。朝內有人以為,四萬人太多,軍費難以籌措。明帝說,四千里遠征,雖然要靠出奇制勝,但也要依靠實力,不應計較費用。當司馬懿包圍襄平城遇暴雨時,朝廷官員急請撤兵。明帝卻說:司馬懿臨危應變,很快能勝了。君臣的信任默契,使得前方無後顧之憂,司馬懿首先取得了政治優勢。公孫淵部呢,也進行了戰前功員,做好迎擊準備,坐等敵人上鉤,給以迎頭痛擊。但司馬懿呢不按常理出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直撲其老巢襄平。使得公孫淵主力被牽著鼻子走,被動挨打,受到重創。可見司馬懿準備更充分。

二看:等到被包圍之時,公孫淵部沒採取應變之策,坐等連綿暴雨阻退魏軍。此時的魏軍統帥司馬懿勝券在握,任憑風高雨驟,不為惡劣天氣和將士抱怨所動,牢牢包圍孤城。

三看:其間司馬懿又採取放任城內居民藉助水勢放牧、打柴等策略,麻痹公孫淵,使其失去了突圍外逃的機會。等到天氣放晴,司馬懿重重一擊,公孫淵部頃刻土崩瓦解。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戰鬥前兩軍都未雨綢繆,做了準備,曹魏軍戰前動員更全面。司馬懿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採取靈活機動的策略,縱橫捭闔,拖著敵人走。合圍后目的明確,堅如磐石;遼東軍則指揮僵化,缺乏應拆之招,甚至坐以待斃。最終勝負也只是時間問題,懸念皆無。

襄平之戰,司馬懿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超強的預見能力,靈活機智的謀略運用,這也充分印證了孫權所講「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司馬懿不愧為傑出的軍事家、謀略家。

作者:張保宏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於《溫縣發布》並保留作者姓名,否則視為侵權。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