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休息越累是誰的錯

工作學習累了,看看微信刷刷微博,已經成為了最常見的一種休息方法。記得當年我寫論文的時候,遇到寫不出來的地方就去會去逛逛淘寶或者在網上看看段子,以作調節放鬆等狀態好了再寫,然而往往是這樣一放鬆就是一天過去了。根據99U上的一篇文章所說,事實上這樣的方式並不能有效的讓人達到休息狀態,反而是容易適得其反,消耗人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勞逸結合」。

從事腦力勞動,主要花費精神方面的兩個資源——意志力和注意力,但是上網——瀏覽信息會消耗人的注意力,在諸多的信息中挑選出想深入了解而作的決策則消耗了人的意志力。因此科學證明,上網、看手機實際上並不算是一種休息。相信有一種經歷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晚上睡覺前有個閑暇時間,就想玩手機輕鬆一下,可是不知不覺中卻玩到了很晚,自己感到疲憊了卻又毫無睡意,這就是因為人的意志力和注意力在被消耗而感到疲憊,但是大腦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卻在低效的處理,尚未完成所以無法入眠。

Advertisements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休息,讓人的大腦可以「回血」呢?其實很簡單,做幾個拉伸運動或者發發獃,這些都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簡單地說,就是「放空」大腦,讓高速運轉的大腦「冷卻」下來。另外,就是休息的頻率也有講究,比如說工作一個小時就休息個七八分鐘,不要一口氣工作八個小時再一次休息,最好是像學校上課一樣按節上課然後有課間休息,這樣的運作是有利於大腦工作和休息的。

說白了,就是人們把「娛樂」和「休息」之間劃上了等號。事實上,我們會在周末休息的時間選擇娛樂來豐富生活,注意了,是有了休息的「前提」而選擇娛樂作為「手段」,這是正向推導。但是人們的認識卻產生了偏差,誤以為反向也能成立,如果我娛樂了,那麼就肯定是休息的狀態了,這其實就本末倒置南轅北轍了。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