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宋代陶瓷——陶瓷紋飾

宋代陶瓷紋飾題材豐富主要以牡丹花紋、蓮花紋、盆花、嬰戲紋、龍紋、鳳紋、鴨紋、鴛鴦紋、魚紋為主

牡丹花紋

自唐以來,牡丹花被人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徵。在宋代更是被稱為「富貴花」,並把它作為裝飾題材表現在各種青白瓷上。牡丹花紋樣在宋代瓷器裝飾中被盡情抒發,瓶、罐、盤、碗、盒、缸、枕等器物上牡丹紋飾構圖多樣,有的是莖蔓纏繞,花葉連綿,有的是兩枝相交花朵環抱,有的一枝獨放,姿容妖嬈,有的兩兩相對,婀娜俊俏。制瓷工匠因器施畫,在雲頭形枕面上隨枕形的曲線畫纏枝牡丹三朵;橢圓形枕面上畫斜向伸出的折枝牡丹;在挺秀的瓶體上,布滿了纏枝牡丹花,花枝相互纏繞,俯仰有致,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

蓮花紋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也影響了裝飾藝術,蓮花、蓮實、蓮瓣紋飾成為當時陶瓷裝飾的主要題材。隨著歷史的推移與佛教的中國化,蓮花逐漸失去了宗教意義,轉而成為優美的純裝飾性題材。景德鎮窯盤、瓶、罐、盤、碗、枕上蓮花紋飾豐富,姿態優美。其中一花一葉的裝飾比較多,器物的畫面上一張舒展的荷葉托起蓮花一朵,用深而寬的斜向刀痕刻出花葉的輪廓,再劃出淺而密的篦紋表示花脈葉筋,增強了花朵的立體感,顯得活潑有力。纏枝蓮的構圖很普遍,多出現在瓶、罐、碗、盤等器物上。

盆花

盆花是景德鎮窯製品中的新穎構圖。盆、碗內壁被劃為六等分,每格印有蓮、梅、牡丹、萱草等盆花或瓶花。

嬰戲紋

嬰戲紋是南北瓷窯喜用的裝飾題材之一,多為描寫兒童生活的畫面,在景德鎮窯燒制的瓶、罐、盤、碗、枕等器物中最為常見。其次,童子戲花的構圖最多,織綉中的太子玩蓮圖案被移植在瓷器上,赤裸身軀的童子戲於花叢之中,有的攀樹折花,有的匍卧扳枝;雙嬰則做扳枝遊盪、奪花、馴鹿和戲鴨動作;三嬰孩做抱球動作或三五成群追逐嬉戲。

龍紋

在瓶、盤、碗等器物上常印、刻劃著不同姿態的龍紋。

鳳紋

甲骨文中就有鳳凰的形象,唐宋時期牡丹紋出現以後,民間藝術家就把兩者結合起來構成鳳穿牡丹的題材,這在景德鎮窯的盤、碗、蓋盒上常常出現,畫面中與單鳳口銜牡丹拖著美麗的長尾飛舞,有雙鳳拖著彩帶般的長尾在牡丹花中追戲,也有比翼雙飛、雙鳳穿雲。

鴨紋

景德鎮窯以鴨為題材的畫面布局多為對稱形式,富有裝飾趣味,有的還輔以蓮花、水草、蘆葦等紋,布局多數為雙數的鴨,蓮草相間,首尾相對。

鴛鴦紋

鴛鴦紋自隋唐以來大量出現,宋瓷畫面中以鴛鴦戲蓮紋最為普遍。鴛鴦被人們視為愛情的象徵,常常是成雙成對的在一起,這些紋飾最常出現在景德鎮窯燒的盤、碗、枕面上。

魚紋

魚紋在六千年前的半坡彩陶上就已出現,後來因「魚」和「余」同音,因此「魚」又有了富足、富裕的含義,成為吉語的象徵。魚紋題材被廣泛的運用到青白瓷的裝飾畫面上。

瓷器上的紋飾除以主題裝飾紋之外,還有非常多的輔助裝飾比較常見的題材有回紋、曲帶紋、錢紋、蓮瓣紋、蕉葉紋、卷葉紋、圓圈紋、水波紋、雲頭紋

回紋

回紋是用短的橫豎線環組成的回字形紋飾,經常被作為邊飾而常見於景德鎮窯燒制的瓶、罐、碗、盤、洗、枕等器物上。回紋的形式有個體獨立的,有一正一反相連成對的,也有連續不斷的

曲帶

曲帶紋是用短的直線、橫線、斜線連續折成正S或反S形的曲帶狀紋飾,常被作為器物的邊飾或紋飾之間的間飾。

卷草紋

唐代卷草紋就已很流行,在宋瓷裝飾中更是被廣泛使用。它以柔和的半波斷線與切圓組合合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裝飾帶,適用於做各種器物的紋飾。卷草紋長期以來不斷變化與發展,始終盛行不衰。

錢紋

錢紋為宋瓷慣用裝飾題材,是宋代商品生產發達的反映。錢紋多做盤、碗的邊飾,也有作為主題紋飾的,多安排在器物的腹部。

蓮瓣紋

宋瓷中蓮瓣紋飾最為普遍,多裝飾與器物的頸、肩、脛部。蓮瓣的形式較多,有圓頭蓮瓣和尖頭蓮瓣、單勾線蓮瓣和雙勾線蓮瓣。早期的蓮瓣渾圓肥厚,南宋時蓮瓣清瘦秀麗,經刻、印、划花的技法處理后,有的隱隱露在瑩潤的釉下,有的凸出在器物身上,少的為一層蓮瓣紋,多著達四層,往往在大蓮瓣之間夾有小的蓮瓣。宋瓷經常在器物的肩部與脛部裝飾上下相對的仰覆蓮瓣紋,其中在器物的脛部飾上仰蓮瓣紋,在器物的肩部飾下覆蓮瓣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