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公司在自媒體時代可以做什麼?

此文成文於13年8月,當時正值B座12樓爆發前夕,自己和大象,蔡博挺熟。思考良久,覺得創投公司在自媒體年代,高大上的風格跟不上自媒體年代什麼都是透明的風格。也覺得創投公司自建媒體渠道之必要性。於是整理思路寫了這個文,嘗試兜售給某知名創投公司,未果,遂進京參與了某網貸資訊平台。回頭看看,雖然當時話語幼稚,但道理還是很直白的。兩年後的今天來看,時過境遷,杭州的創業投資圈江湖格局發生了很多變化,想想自己有機會見證這種變化也頗感榮幸。將部分文字略微修改後分享給大家。

十年一道坎。過去的十年,創投公司因為一二級市場的差價造成了巨大的財富效應;未來十年,創投公司要想追求高利潤,應該是往早期走,往專業化走,有對未來思考後的大格局的把握后,尋找靠譜的方向和靠譜的人,和創業者一起創業的過程。

Advertisements

創投公司會是一種服務業,應該是一種資本,信息密集的公司,好的創投公司能夠和創業者幾乎同時發現機會,並且快速決策,在最早期的時候就能協助創業者一起成長的。不然,如果只能是財務投資者角色進入,投資成本勢必會高。

都在講創投公司的服務,服務可以有哪些?我能想到核心就兩點:1、創投公司投資過很多企業,更多的了解行業和未來,更多的看到過成功與失敗,能夠給企業諮詢;2、創投公司要有話語權,在自媒體年代,傳統媒體被顛覆是必然的,新的話語權結構會重新構建,而新的話語權又是需要靠自己爭取的。有了話語權,能做的事就多了,能夠給企業做宣傳,給投資公司做宣傳等。

諮詢在內,營銷在外。這裡只講新媒體的一些思路。

自媒體是當下的熱點。在每個人都有發聲渠道的時候,這種信息的傳播途徑同以前的媒體說觀眾聽完全不一樣了。這種結構性的顛覆勢必帶來結構性的機會。私人董事會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媒體屬性的機構了:能夠產生信息,能夠有很多觀眾,信息能夠在觀眾中傳播。類似的機構或者發聲渠道還有很多,比如 3W 咖啡(現在儼然一個媒體投資集團:有公開課、新媒體、投資基金、創業項目、拉勾等)、36氪(氪加、氪空間、36Kr、next )、B座12樓(孵化器、媒體、活動、基金)。

Advertisements

更別提那麼多專業的科技媒體,專門在關注和報道新創業項目,雖然組織形式各異,盈利模式也有差別,但都得到了年輕人的非常大的關注度。科技媒體的最早國外原型是TechCrunch。到了國內出現了各種版本:如 36氪、PingWest品玩、虎嗅、愛范兒、Donews、雷鋒網、極客公園等等。36氪現在已經全面發展了,各條產業鏈都已經內容豐富。當然各個孵化園也在建自己的信息傳播渠道,比如傳媒夢工廠。

所以今後,媒體都是自建的,不論投資公司、孵化基地還是科技媒體,他們的業務是有非常大的重合的。媒體在做投資在做孵化(傳媒夢工廠),投資公司在做自己的媒體(B座12樓),孵化基地在做媒體做投資( 3W 咖啡,車庫咖啡等)。

知名自媒體人羅振宇在分析 80后窘境的視頻中提到一個觀點:社會固有的組織在弱化,會有一大批遊離於固有的組織而又活的很滋潤的個體,他們可能會穿插於各種社會組織,但他們最核心的特質是個體的特質。專業化分工會進一步發展,今後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這部分觀點和KK在《失控》中的觀點不謀而合。其實真的挺有道理的。現在一個人靠自媒體(一個微博,一個微信,一台相機,一個電腦),年收入幾百萬的大有人在。

創投從業者一定要和這些走在時代前沿的人能夠形成良性互動。從他們身上吸取養分和經驗。做好開放平台的架構,從平台的擴張得利。吸收了越多優質的人,就會有越多優質的信息,最後也會有越多好的項目,帶來越好的回報。

作為媒體,本質上包含兩部分:內容和渠道。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兩部分都要涉及參與才能較好營造長久的話語權。

  • 渠道

渠道多元化特徵越來越明顯,從紙媒到互聯網媒體的轉型會在幾年之內幹掉一大批紙媒(主要是思路跟不上),新媒體渠道特點就是散亂(給了每個人說話窗口的時候必然會是這樣的情況)。雖然目前,微信公眾號摺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互相配合傳播,作為起步是非常合適的。依據一般創投公司的實力和社交網路,在兩三個月之內聚集數千到上萬的關注人數,並不是一個難事。

在構建信息渠道的時候,得明白,夠細分的渠道才更有價值不同的圈子具有不同的信息偏好,一個圈子的優質信息可能就是另一個不同圈子的無用廣告(廣告只是放錯了地方的信息),所以只有細分才能夠服務好。

微信上做東西,總是有天花板的,是做不出大東西的(當然做不出大東西不代表不具有投資價值不值得做,微信5億用戶還是充滿了機會的,這是個強有力地渠道概念,怎麼用好是值得研究的)。

真正有想象空間的最後的渠道落腳點要是自己構建產品,這種渠道如果能夠有幾百萬用戶,門檻就高了(就是拿著幾年前社區的概念在做產品)。細分的社交領域會有機會。(PS :目前迭代資本目前在做的微鏈也是在創業領域的嘗試)

另外也有類似做企業微信,不是局限在小圈子內就是內容太龐雜(人脈通)。以及有做企業內部私密溝通以及簽到審核的企業微信的(企信),以及從企業內部協同方面入手的(明道)等等。都是定位於細分市場。

關於渠道,另外一點就是線下渠道的價值以及精力的分配。這方面,扶持一個創業咖啡館做連鎖,創業公司通過服務盈利(工商、稅務、申報各種補貼等),投資公司能夠收穫自己的話語渠道以及優質項目來源(上述服務公司能夠得到公司比較詳實的財務數據,構造早期進入有潛力公司的機會)。

在線上渠道的構建上,除了公司整體突破以外,領導和員工也可以自己去外面開疆闢土,最好是每個員工微博、微信上說句話就能幾千上萬人能看到,這方面除了開放的思路也要實際技巧的培訓。你看現在很多擅長圈子經營的企業家微信好友都上萬了(更有誇張的有了幾十萬),微信的確方便了圈子經濟的發展。他隨便發個東西能讓這麼多有錢有資源的企業家看到自然有他的渠道價值。杭州盧老師的樂創匯感覺就是在這方面很有經驗。

公司和員工,在營銷渠道上完全可以互利互惠,大家目標明確后,這種分散又合攏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就是我說的組織的演化過程。更多的是先突出個人特性,和組織利益綁定,帶動組織前進。

  • 內容

渠道既然散亂了,那內容就變得很重要了。以創投公司的積累完全可以涉足內容製作領域,創投會,採訪成功企業家,採訪創業者,搞點有噱頭的事情。

內容製作小到寫創業採訪文章(適合新人做),大到發表社會發展趨勢的評論(適合大佬做);形式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視頻;渠道可以通過自己的渠道,也可以通過各種散亂的渠道廣撒網吸引用戶到自己的渠道來。之前很多創投公司的優質積累都積累在內部,之後可以對信息分級,保密度不高的可以用來傳播壯大自己的話語權。(PS:崔琦小夥伴創業后類似做法在蘇州做的很好啊。)

  • 補充

創投公司在技術上一般不如創業公司研究深刻,那麼在信息和資金上的優勢一定要體現出來。

央視記者郭宇寬提到的核心資源包括三種:資金,信息,人。創投公司本來就是精英、資金和大量信息的匯聚點,通過社會話媒體來整合資源是能夠提高效率的。

總體來說,在現在媒體整個行業結構以及信息傳播的形式在被整體顛覆重組的時候,作為創投機構,深入參與會獲得很大的收益。

歡迎創業者、投資人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shptalk)交流。投過網貸,投過眾籌,投過數字貨幣;創過業,融過資,寫過書,投過天使的互聯網金融折騰戶。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歡評 / huantalk」,由30歲的宋歡平和15歲的宮劍輝共同維護,專註互聯網金融、創業、投資領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