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力量,扮演著學生思想的引導者、學習的指導者、生活的幫助者、糾紛的協調者、心靈的聆聽者和未來規劃者的角色,作為學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務的一線人員,角色的多重性導致了責任的廣泛性,繁重工作的壓力和多重角色的衝突容易導致心理困擾,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普遍關注的今天,有眾多學者對班主任如何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過深人探討並取得了豐碩成果,而對班主任自身的人文關懷相對較少,這已成為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中的一個盲區。

其實,班主任良好的心理品質不僅是推動其積極工作和發揮創造才能的動力,同時對學生個性形成和未來發展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心理不健康的班主任不但在學習上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而且還會對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只有當每一位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時,才能擔當起學生心理保健的重任,真正把學生從不健康心理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Advertisements

一、影響班主任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一,表率與常人的衝突。班主任在學生面前需要以榜樣的姿態和標準化、規範化的形象出現,這種期待使得班主任過分注重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刻意限制自己並關心各種細節,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學生面一前儘力保持積極、樂觀、平靜和耐心的心態。其實,班主任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更有對工作安排甚至職業規範想不通的時候,在工作中遇到諸如學生違紀犯規、調皮搗蛋、恩將仇報、逆反對抗等使人煩躁氣憤的突發事件時,不得不剋制自己的情緒。長期處於這種緊張和矛盾的精神狀態之中,就容易變得情緒壓抑,甚至誘發軀體化、強迫症等心理問題。

第二,角色與自我的衝突。班主任被賦一予太多的使命和責任,大多數老師在做好班級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他們既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術成果的創造者;既是學生群體的領導者又是學校管理的執行者;既要與領導、同事、家長打交道又要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多種人際關係。這些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細心體驗學生的情緒變化,培養隨時進行角色轉換的能力,而這種高度的自我調控能力又是常人難以具備的,由此而引起的內心衝突是班主任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原因。另外,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又強化了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社會對班主任的要求不斷攀升,他們孩子的班主任應該是學識淵博、品行高尚的人生導師,這種過高的期望使得許多班主任感到不應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脆弱和缺點,正是這些心理定勢導致班主任難以和學生坦誠相處,不利於調節和疏導不良情緒。

Advertisements

第三,常規性與創造性的衝突。班主任為了引導學生與時俱進、積極進取,自己首先必須富有創新意識、永葆青春激情。然而,班主任工作的重複性、常規性和利他性的特點很容易使人產生情緒衰竭,導致個性化和成就感降低等職業倦怠現象,班主任工作內容的利他性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倦怠促使了心理問題的產生。

第四,工作負荷與自我價值的衝突。在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班主任只能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他們除了做好常規工作以外,還要面臨普通話考核、教育學培訓、心理學考試、職稱英語考試、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查、班主任工作考核、撰寫論文、科研項日和經費的落實等種種壓力,他們因為長期超負荷地工作,無暇顧及家人,很容易產生負疚感。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學生畢業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艱辛工作所創造的直接成果,難以獲得職業成就感,有的甚至懷疑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價值,他們因為短時間內難以實現自我價值這種高層次的心理需要而產生煩悶、壓抑之類的心理問題。

第五,個人能力與職業要求的衝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挑戰傳統思想觀念,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付出數倍於以往的精力才能緊跟發展的形勢,當個人能力一時難以適應職業素質的矛盾產生后,就容易導致職業認同感降低,出現自卑、壓抑和焦慮的情緒。另外,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競爭上崗會造成職業不安全感;有的班主任面臨子女就業、愛人下崗及父母年老需要照顧等實際困難,都容易導致心理壓力。

二、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的幾點建議

全面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會宣傳、家校配合。社會各界應大力宣傳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給予班主任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尤其是與每個學生家庭,都要與學校共同承擔起學生教育的責任;教育主管部門可在有關宣傳媒體下開闢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學校要成立班主任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建立健全心理檔案制度,準確及時地判斷班主任心理健康現狀,以便採取相應的預防策略和治療措施。

其次,以人為本、適度宣洩。知識分子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細膩的情感體驗,任何有傷他們尊嚴的舉動都會激起內心的波瀾。因此,學校管理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感情投資,可以通過聯歡會、教代會、假日旅遊、領導接待口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廣開情感宣洩渠道,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營造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育人氛圍,從而有效釋放心理壓力。

再次,完善人格、善待自己。班主任在加強業務進修、科研創新和師德修養的同時,應多學習一些心理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加強耐挫力鍛煉,增強自信心、磨礪堅韌性,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對自己不苛求、對別人不妄想,積極善意地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不因他人的評價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必要為取悅他人而違心行事,要善於在學生的點滴進步中體驗快樂和成功,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共同創造親切、友好、和諧、愉快的教育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最後,自我調節、主動適應。清苦和清高概括了班主任的形象,但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班主任也走出了象牙塔,他們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經常會感到困惑和迷茫,此時,不妨採用升華、補償、解嘲、宣洩等自我調節的方法從積極的方面去思考,努力保持良好心境,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總之,班主任自身的適應能力、性格特徵和專業水平等因素是導致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他們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學生群體,其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學生影響的深遠性。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除了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熱情,更要有做好自身心理調節與保健工作的能力,自身應該成為拯救自己的主體力量。

教育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只有當班主任自身首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他才會憑藉自己的情緒、語言和行為去潛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學生體驗到愉悅和滿足,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慾。

更多備考資料,就在微信號俺要考教師(iwantkaojiaoshi)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