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談養生,不著急的綿柔哲學

近日,「大師與時代新國酒」大型系列文化覺醒行動,中醫與健康高峰論壇在酒都宿遷舉行,國醫大師張大寧、國醫大師唐祖宣以及多位中醫泰斗齊聚洋河,探討中醫、綿柔酒的健康未來。國醫大師表示,我們的老祖先在漢代以前就用酒來作為一個葯對待,所以發展酒跟發展中醫、中藥是共同的事業。

醫酒不分家,源遠流長

從中醫的發展來看,有好多用藥和酒治病的,到了近代好多是藥酒,幾百種藥酒,大家都知道的藿香正劑,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製作材料。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在提到治療心律不齊的一道藥方時強調,必須要用酒,酒在這裡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葯。臨床上好多病都要用酒治療,尤其出血的和血栓的都需要用酒,加了酒效果好,沒有加酒效果不好,或者根本無效。《傷寒雜病論》中約有260個方子,其中有23個與酒有關。有的需要用酒煎、有的則需用酒送服、有的則乾脆就是酒制。

Advertisements

國醫大師張大寧則是引經據典,在論壇中表示,中藥與酒,源遠流長、密不可分。《說文解字》中提到:「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漢書·食貨志》中也提到了「酒為百藥之長」《湯液醪醴論》中,「醪」和「醴」都是指酒,我們的祖先一直把酒作為葯的一種來用,酒中的健康屬性一直都有。

不著急,文火煎藥小火慢燉

中醫中煎藥多數都是先武後文,也就是先用武火(大火)迅速燒開,然後用文火(小火)慢熬,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把藥性煮到水裡把它帶入體內更好地吸收。而且中醫用藥,很少用猛葯,講究調理,不能著急。

國醫大師唐祖宣還專門留下了一道藥方,其中重點提到了要用綿柔酒。為什麼要是綿柔酒呢,因為中醫講究藥性想通才能同時入葯,綿柔酒恰恰也是不著急「小火慢燉」出來的。在唐祖宣看來,洋河頭排酒需要180天超長發酵周期,與中藥的文火熬藥概念想通,慢慢燉才能把藥材藥性燉出來,小火慢燉,營養好。

Advertisements

洋河釀酒人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中,不斷創新總結出一整套傳統的釀酒技藝,形成了「低溫入池、低溫發酵、低溫餾酒」的三低工藝。因為「三低」工藝,苛刻的品質要求,洋河的出酒率極低,儲存時間很長,形成了生產成本高、儲存成本高、技藝要求高的「三高」特徵。持續深化綿柔機理的創新與應用研究,不斷給產品品質注入新內涵,造就了洋河產品「三多」的特點,即「小分子物質多、水溶性物質多、健康活性物質多」由釀酒的「三低」、「三高」,實現了洋河美酒的「三多」特點,成就了洋河的綿柔風格。

國醫名師溫長路非常認同這一點,在他看來,「文火慢烹,低溫保存」是藥酒製備基本方法,洋河酒廠把這種方法用到酒上,提前了酒藥兩用,體現了老祖宗智慧。對於養生及長壽秘訣,國醫大師們提倡順其自然、不著急,快樂是最好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