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米歇爾·亨利論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馬克思實現了西方哲學的一次革命。因為,馬克思的實踐概念超越了先驗意識哲學理論和主體性的客觀化。通過它,我們看到了被外在化所遮蔽的個體生命和人的感性實踐活動。

米歇爾·亨利(Michel Henry,1922—2002)是當代法國現象學運動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現代法國哲學界,他對「顯現的本質」的哲學解讀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與此同時,米歇爾·亨利也非常重視馬克思的思想。自1965年起,他深入地研究了馬克思的著作,對馬克思思想進行了一種生命現象學的解讀,並且通過分析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論綱》等著作,將其顯現理論與馬克思的實踐概念聯繫在一起。

顯現的本質是生命自身的內在自發感觸

亨利認為,「顯現」是真正的存在,是真理的自身顯現;「本質」則意味著起始、基礎、原初、開端、奠基、徹底、可能性的條件。

縱觀哲學史,哲學總是受到賦予單一的顯現模式和單一的存在模式優先性的本體一元論的引導。所有的對象都必須顯現於意識之中,純粹的意識是一切對象得以可能的先驗條件。對象顯現總是對主體的顯現。但是,亨利指出,這種顯現總是被視為客體的外在靜態展現,即對象總是和觀察者相分離並呈現在觀察者面前。它總是一種綻出的過程,因為在它之中,顯現外在於自身,被投到自身之外。由於顯現者與顯現之間總是存在著「距離」,因此,顯現者和顯現總是相異的。只有顯現的本質澄明之後,某物的顯現才得以可能。顯現的行為是現象的本質,顯現行為奠基一切被給予我們的事物。亨利告訴我們:「存在自身的顯現即是一種原初的顯現,它是使得存在者得以顯現的條件,因為它恰恰就是存在者顯現的本質。存在顯現自身的原初特點表明,原始在場的存在並不是存在者,而是在場存在自身。」這表明,存在是自身和自身顯現的同一,存在的顯現是自我顯現和顯現行為的同一。存在自身的顯現是一種原初的絕對顯現,它是存在者得以顯現的條件。按照亨利的看法,顯現的本質是生命自身的內在自發感觸。生命內在的自發感觸是非外在靜態的、非分離的、非沉思的和非表象的。生命的顯現方式的運作不需要通過對外在事物的觀看,無論是直觀還是理論上的看,生命只能是通過自我感觸而顯現。

實踐是自身顯現自身的活動

顯現的本質意味著它是一個實在性的(réelle)、現實性的(réalité)條件。亨利指出,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是在其自身中與自身的統一,它是自身顯現自身的活動,脫離於外在化的感性直觀並且是後者的基礎。因此,亨利解讀馬克思文本的鑰匙是實踐。在他看來,馬克思思想中的「實踐」概念批判發展了費爾巴哈的「直觀」概念和黑格爾的辯證法。馬克思在《費爾巴哈論綱》中批判了一種「直觀的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不能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至多也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亨利說:「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首要預設就是有生命的人類個體。」也就是說,抽象的辯證概念不能理解豐富的感性活動,科學的唯物主義立足於社會中的人類。以此為基礎,馬克思指出了之前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不能正確地理解實踐概念。因為他們「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

在批判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進一步寫道:「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只要它哪怕只停頓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費爾巴哈)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沒有了。」這意味著,實踐是人自身能動性的自我顯現,人在實踐中創造自身的同時,也改造了世界,並使其他事物得以顯現。實踐是真正的現實性,它是一切外在的感性事物的基礎,它自身為自身奠基。同時,它是真理得以澄明的基礎。「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者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的經院哲學的問題。」由此可見,馬克思的本體論的基礎是實踐活動,他將現實性奠基於實踐之上。較之於黑格爾的實踐概念,它是實在性的現實活動,是一種徹底的現實力量。

基於對馬克思實踐概念的分析,亨利認為,馬克思實現了西方哲學的一次革命。因為,馬克思的實踐概念超越了先驗意識哲學理論和主體性的客觀化。通過它,我們看到了被外在化所遮蔽的個體生命和人的感性實踐活動。馬克思強調的主體的現實性是人類的現實生命和實踐活動。在亨利眼中,這種主體是一種真正的絕對主體,它的自我顯現是外在事物顯現的條件。它是在生命內在性中自我經驗的純粹感觸活動。主體自身的自發感觸活動是主體和世界關係的先驗條件。這種主體理論突破了前人思考主體和他者關係的理論模式,為當代人提供了一種思考主體與他者關係問題的科學模式。

筆者認為,亨利對馬克思的實踐概念的解讀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亨利將超越的價值——生命從世界中分離出來,並且基於生命與世界的分離,構建了一種新的現象學本體論。然而,以生命自發感觸為核心的現象學本體論削弱了馬克思思想的政治力量。馬克思認為,生命的真理正是在世界之中,人們始終是在社會中實踐自身生命的過程。但是,亨利的逆反還原使我們回歸到了內在的生命。他將感受性從無生命的物體中分離出來,以便為生命找到在內在性中的超越的基礎。與此同時,他強調這一基礎不在世界之中,也就是說,內在性為超越性奠基。由此看來,亨利的「生命」成了新的形而上學的先驗基礎。這無疑與馬克思的實踐概念背道而馳。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宏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