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准它的生物鐘,心臟才不跟你「鬧脾氣」

心臟本身就是一個準確的「生物鐘」。正常成人的心臟,以60-100次/分的頻率跳動著,不分晝夜,從母腹中開始,直至死亡停止。心跳是由心臟的竇房結自律細胞發出節律信號,依次激動心房、房室結、心室,完成心臟的一次搏動。整個心臟按照竇房結給出的節律信號,極其規整有序地博動著。

你也可以與心臟和諧相處

摸准心臟「生物鐘」

清晨時分

此時是心梗、心絞痛、腦血管意外的高發時刻。經過一夜睡眠,人體通過排尿、呼吸、皮膚蒸發等約損失450毫升水分。因此,清晨起床時,身體處於缺水狀態,血液黏稠度強,再加上脈搏、心率減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梗和腦梗;也容易造成冠脈缺血。

建議:老人清晨起床后要喝一杯約500~800ml的溫開水,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排便時避免用力屏氣,早餐少吃油膩和過鹹食品,不做劇烈運動。血壓高的人最好此時服降壓藥,防止血壓在清晨睡醒后逐漸升高。

Advertisements

上午9—11時

人起床后的活動逐漸增多,心臟活動會達到頂點,兒茶酚胺、5-羥色胺、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容易發生嚴重心律失常

建議:心臟不好的人避免情緒波動和劇烈運動,有重要應急活動前,記住要先服藥。

午飯後

飲食、特別是飽餐後會造成血壓、血糖波動;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壓下降幅度比年輕人大,從而導致血流減慢,血管淤血,誘發血栓形成。

建議:1.午餐不宜過飽。2.飯後最好午休半個小時。3.睡醒后先躺一會兒,不易過急過猛起身和下床。

下午3時以後

心血管狀態相對穩定。適合做些快走、體操、游泳等運動。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下午適量運動,到了晚上10時左右,身體和大腦容易進入較為疲勞的狀態,人會快速入睡,睡眠深度也比較理想。

Advertisements

晚上9—11點

這是免疫系統調節的關鍵時刻,如果在此時段暴飲暴食、情緒過於激動,時間久了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建議:讀讀書或聽音樂,完全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由於人體肝臟合成膽固醇在晚上表現得最活躍,此時服降脂藥效果更好。

一年四季護心重點大不同

春季

春季大多數地區的大氣壓、風速、溫差均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常出現「倒春寒」現象,突然的寒冷刺激很容易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而且春天大地復甦,容易使人情緒興奮,增加心臟負擔,加上晝夜溫差大,很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建議:常言道,春捂秋凍,百病不生。要根據天氣變化做好身體保暖,室內溫度保持20度左右。運動要循序漸進,安排好時間,以慢、緩為主,上午9時左右出門,或散步、太極拳、或氣功、慢跑。

夏季

暑熱使心臟跳動加劇,使人排汗增加,並使血壓升高。當氣溫超過33℃,特別是天氣持續悶濕時,冠心病發作導致心絞痛乃至心梗的並不少見,冠心病患者發生猝死的報道也屢見不鮮。

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夏季如外出時間較長,可以帶些淡鹽開水;出汗后要多飲水,以及時補充流失的水分;空調使用時應當使室內外的溫差盡量減小。不要吃太涼的食物,避免發生血管痙攣、血流不暢導致心臟出現缺血性改變,進而誘發心絞痛或心梗。夏季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常規治療用藥,不能擅自增減用藥。

秋季

秋季天氣變冷、晝夜溫差增大,隨之出現的冷空氣會刺激人體毛細血管出現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容易誘發冠心病等。

建議:在天氣突然變化時注意保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風「貼秋膘」,適度鍛煉避免便秘,注意監測血壓,夏季減少或停止用藥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冬季

在寒冬季節,心臟病突發事件比其他季節高兩三倍。由於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應比較遲緩,時常處於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

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每晚保證7~8小時的睡眠,避免呼吸道感染,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心臟功能不好的人要在太陽出來后再運動,運動強度要適當,遇大風降溫天氣最好不出門運動,可以在室內適當活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