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血的饅頭人人愛

01

每次有知名人士逝世,反應最快的不是不是他的親朋好友,而是媒體。這兩年一些自媒體像一隻嗜血的老鷹,聞到血氣就飛奔直上,逝者還未安息,他的陳年舊事就被扒的底朝天。死者為大這個傳統在如今早已消逝,逝者被當作帶血的饅頭任人消費。

這兩天,80后IT創業明星茅侃侃的去世,又帶動了一波十萬+,真情悼念的為數不多,一窩蜂圍觀上來批評指責,而後講道理的倒是為數不少。

知名媒體上王利芬在微博上慶祝她寫的茅侃侃之死閱讀量首次突破十萬加,雖說衡量一個作者價值的重要指標就是閱讀量,但這樣無底線的消費他人實則已經超出了一個創作者應有的底線。王利芬自知行為不妥,立馬刪除,隨之進行道歉。

可最後一句「請大家猛烈抨擊,以利於我更好成長,」還是讓人看到她潛意識裡的自私,她關心的不是受害人,而是自己以及自己的成長,他人的生死,其實與自己沒有絲毫關係。

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是最終目的,至於手段,只是一個手段而已,他們從來不關心手段的方式及其帶來的影響。

文字在他們手裡只是俄羅斯方塊,可以隨意的進行組合,用嫻熟的文字技巧去消費大眾,博得他人的認同是他們的終極目標,而他們自身早已失去對生命、對文字的敬畏之心。

這種潛藏在內心無所謂的態度,與前兩天陷入洗稿醜聞的周沖在朋友圈裡說的話不謀而合。

與其教育傻逼,不如賺傻逼點錢。

周沖認為得屌絲者可得天下,讀者在眼裡只是屌絲,正因為把讀者當傻子,牟利者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消費死者,消費文字。

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說:上帝下崗了,現在是財神爺坐莊了。

02

現在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就像廚師與食客的關係,廚師會在食材里猛加調料,由原來的一勺鹽、幾個辣椒,變成一碗鹽一盆辣椒,食客滿足了自己的胃自己的慾望卻使自己的身體虛胖,看似強壯,實則虛弱。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從互相滋養較量變成了飼養與索取,飼養的一方為了滿足索取者,不再有獨立的思考和寫作的個性,他的發聲就是為了滿足集體情緒的表達,他的價值觀僅限於此,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高的閱讀量,閱讀量的背後就是世俗的成功。而讀者在精神上處於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上,打開公眾號只是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每一次的評論轉發只是需要一個情感代言人。

這種互相嗜血互相依賴的供養機制,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讀者越來越容易被煽動,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只要一語不合,就可以由之前的崇拜讚揚立馬轉變成無底線的辱罵,嘲笑。

圍觀者從一個刑場奔赴下一個刑場,砍頭不過癮,凌遲不過癮,必須源源不斷的供應新鮮血液,每天不吮吸幾口,似乎就無法心滿意足的安心入睡。

魯迅在百年前喊出吃人的吶喊,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消費他人,舔舐他人的傷口來滿足自己。

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信息會互聯互通,人與人之間在接觸信息方面不再存在巨大差距,可這兩年會發現互聯網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牆,把世界劃成了一塊塊的方格,每個人在方格里似乎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圈子,找到了志同道合者,可這個方格也局限了自己,缺少了多維度的視角,前行的方向就會越走越窄,自己還渾然不覺,依舊搖旗吶喊,狂呼亂舞。

中國人一遇到什麼事就喜歡上綱上線,為利者謀,為成功者歡呼。指責他人的時候,內心少了一點推己及人、反躬自省並帶有些許羞愧感的自覺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缺失正是我們狂躁盲目自大的原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