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說文|小寒,歸巢識字求心安

繪圖 周勇 製作 蔡嵩麟

前不久,有位讀者問我,你不是說傳統節氣是以「冬至」為歲首,「立春」為年首嗎,為何你寫的物候日誌都是從小寒開始新的一輪主題呢?我跟他說,物候日誌之首是以公曆為始。邁進新的一年,新一輪物候日誌我們將以「物候說文」為主題,通過漢字解讀廿四節氣的七十二候。

今天小寒,若僅用一個漢字來表其意,「安」是最恰當的。元代吳澄所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節氣小寒三候為: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雊。其初候雁北鄉之鄉應讀「向」,即北歸回家之意。

賈湖骨笛

上圖為賈湖骨笛,大約公元前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遺物,該骨笛是用鶴類長肢骨管製成。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

Advertisements

冬至節氣時,曾介紹過測定節氣的三個觀測方法之一的「吹灰候氣法」,在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候氣律管是採用仙鶴腿骨所制。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故能覺察自然氣機變化而順時往返。因此,物候觀測法也成為測定節氣的三個重要手段之一。

最早完整記載物候與節氣變化的《逸周書·時訓解》成書約在公元前2世紀,書中將歲時物候變化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一歲計廿四氣七十二候,對應觀測地點以中原地區為基準,每候均與一自然或動植物物候現象相應,稱為候應。這套物候規律的形成是以五行生剋的哲學思想為基礎,五日一候即一個木火土金水能量生克周期,三候一氣即日月星的空間磁場影響周期。

小寒三候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得氣機之先的禽鳥歸巢現象。無論是雁北鄉、鵲始巢還是雉始雊,回家、築巢、求偶,都是為了家庭的安定與種族的繁衍。漢字中的「安」上面是寶蓋頭,下面是一個女人,家中女人安定顧家,這個家就安寧可依,本期插圖中所寫的這個「安」字是接近於早期漢字的大篆寫法,其形象更為寫實。所謂「安居樂業」,不就是先有家庭才能有事業嗎?傳統家庭教育中,對安字的理解還有一個俗諺道:「若要小兒安,受點飢與寒。」讓孩子小時候經歷點饑寒之苦,對其心智的健康成長是有幫助的,這些民間經驗與節氣小寒三候的寓意是多麼相似啊。

Advertisements

說文解字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道:「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我們對漢字的識讀學習有一套傳統理論與方法就是「六書」。即以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為造字之法,轉注、假借作為用字之法的漢字造字用字系統。「指事,視而可識,察而見意;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形聲,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轉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託事。」這是建立在小篆基礎上的一個完善周密的造字識字用字範式,是自漢字形成以來,解碼漢字構造的最完善的系統理論,僅僅學會六書認字,就可以大致識讀古籍,理解其文意。但遺憾的是,習慣了拼音識字的我們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套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了,而這六書識字也是解讀節氣文化很重要的解碼工具。

每每節氣前後,自媒體上節氣雞湯鋪天蓋地奔涌而來,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資訊泛濫之時,我們有沒有思考過,對真正的系統的節氣文化了解多少?體認了多少?

見報版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