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左手按摩穴位及手法

推五經

五經即五指上的脾經、肝經、心經、肺經和腎經

脾經位於拇指羅紋面。橫紋中點為相應的點壓穴位。

沿順時針方向旋揉拇指羅紋面,或循拇指屈曲的橈側指面向掌根方向直推,稱補脾土;從橈側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稱清脾土。每天一至兩次,每次200~300遍。在一般情況下,脾經宜補不宜清。

很多普通讀者不明白橈側是哪裡,在這裡我說一下,手掌上靠拇指一側即為橈側,靠小指一側則為尺側。

補脾土能健脾胃,補氣血,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腹瀉痢疾等症;清脾土能清熱利濕,化痰止嘔,用於濕熱熏蒸、皮膚髮黃、噁心嘔吐、便秘、黃疸等症。

肝經位於食指羅紋面。橫紋中點為相應的點壓穴位。

在食指羅紋面沿順時針方向旋揉為補,稱為補肝木;從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稱清肝木。每天一至兩次,每次200~300遍。清肝木能平肝瀉火,息風鎮驚,解郁除煩。一般煩躁不安、驚風、目赤、五心煩熱、口苦、咽干均用清法,肝經宜清不宜補。若肝虛則需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代之,稱為滋腎養肝法。

心經位於中指羅紋面。橫紋中點為相應的點壓穴位。

沿順時針方向旋揉為補,稱補心火;從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火。每天一至兩次,每次200~300遍。高熱、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均用清法,清心火能清熱退心火,多與清天河水、清小腸合用;心經宜清不宜補,若氣血不足而見心煩不安、睡卧露睛者,需用補法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脾土代之。

肺經位於無名指羅紋面(或橈側指面)。橫紋中點為相應的點壓穴位。

沿順時針方向旋揉為補,稱補肺金;從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金。每天一至兩次,每次200~300遍。肺經可補可清,補肺金能補益肺氣,用於肺氣虛遺、咳嗽、胸悶、氣喘、虛汗怕冷、脫肛等肺經虛寒證;清肺金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用於感冒發熱及咳嗽、胸悶、氣喘、痰鳴等肺經實熱證。

腎經位於小指羅紋面。橫紋中點為相應的點壓穴位。

從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為補,從指尖向指面方向直推或沿順時針方向旋揉為清,每天一至兩次,每次200~300遍。主治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腹瀉、遺尿、虛喘、膀胱蘊熱、小便淋瀝刺痛。補腎水能補腎益腦,溫養下元;清腎水能清利下焦濕熱,用於膀胱蘊熱,小便赤澀等。腎經宜補不宜清,一般多用補法,需用清法時,也多以清小腸代之。

七腦穴

七個腦穴即神門前頭點(額)、頭頂點(皮質下)、偏頭點(太陽)、後頭點(枕)、腦點腦幹。每天一至兩次,每次壓或揉穴3~5分鐘。明目增智,主治一切腦部疾病。

神門位於腕部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我之所以將神門穴定為腦穴,因神門穴有鎮靜、消炎、鎮痛、清熱、止痙攣的作用,顧名思義此穴為神之門戶,應當為腦穴;也用於治療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症、痴獃、脅痛、掌中熱、目黃等。

前頭點(額)位於食指近節與中節之間橈側中點,或手背上。拇指、食指掌骨之間為前頭相應區,相當於合谷穴的位置,可棒壓、指壓。脾通於額,額與消化、精神系統關係密切,用於治療消化系統與腦病。

頭頂點(皮質下)位於中指近節與中節之間尺側中點。食指、中指掌骨之間為頭頂相應區,可棒壓、指壓。頭頂點(皮質下)代表大腦皮層,乃是人體的總指揮部,心帝在其中指揮全身,在治療各種癱瘓與慢性疾病方面,作用顯著而神奇;心肺通於皮質下,可治心肺之症,也治頭頂痛。

偏頭點(太陽)位於無名指近節與中節之間尺側中點。中指、無名指掌骨之間為偏頭相應區,可棒壓、指壓。肝通於太陽,太陽與肝膽密切聯繫,可治療肝膽病,以及偏頭痛等類腦病。

後頭點(枕)位於小指近節與中節之間尺側中點。無名指、小指掌骨之間為後頭相應區,可棒壓、指壓。腎通於枕,枕與分管泌尿生殖的腎關係密切,可治療泌尿生殖諸病與腦病。

腦點位於拇指指腹上端中點。腦點是人體腦垂體代表區,分管人體發育,與內分泌關係密切,不僅可以治療發育異常諸病,亦可以治療各種器質性病變與各種傷害性疾病,有再發育,使其得到復健的奇妙作用,可探索用之於長壽與健康,既是長壽的重點穴,也是治療各種腦病與大腦發育不全的重點穴。

腦幹位於拇指尺側指腹上,腦幹是延腦、腦幹代表區,有指揮全身運動與鎮痙之作用,對於治療癱瘓與癲癇效果好,也可治療大腦發育不全與各種腦病。五指節頭病腳治,頭部疾病腳上按摩效果較佳,腳上取穴可參照手穴的相應部位。

掐揉五指節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拇指間關節和其他四指遠端關節處,稱掐五指節;用拇指揉動,稱揉五指節。掐3~5遍,揉則要30~50遍。掐五指節主要用於驚惕不安、驚風等,多與清肝經、掐老龍合用;揉五指節主要用於胸悶、痰喘、咳嗽等,多與運內八卦、推揉膻中合用。

四橫紋(四縫)

四橫紋(四縫)即食、中、無名、小指掌側近端指關節處。將孩子左手四指併攏,以拇指端橈側面著力,從食指橫紋滑向小指橫紋,反覆操作100~300次,稱推四橫紋;或以拇指指甲分別掐揉各5次,稱掐四橫紋。主治疳積、腹脹腹痛、氣血不和、消化不良、驚風、氣喘、口唇破裂。本穴推之能調中行氣,和氣血,消脹滿;掐之能退熱除煩,散淤結。多與補脾經、揉中脘合用。也可點刺本穴出血以治療疳積。

內外勞宮

內勞宮位於掌中心,握拳時中指端所在之處即是此穴。用中指或拇指端揉50~100次或掐3~5次。揉內勞宮多用於心經有熱而致口舌生瘡、發熱、煩渴等;將揉小天心、揉內勞宮、推掌小橫紋聯合起來操作,稱運內勞宮,能清虛熱;對心腎兩經虛熱最為適宜。

外勞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用中指或拇指端揉100~300次,掐3~5次。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昇陽舉陷的要穴,有清熱、鎮痛、安神作用。操作上多為揉法,常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合用,治療脫肛、遺尿等。

內外八卦

八卦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名稱,是環繞掌心周圍8個穴位的總稱。

內八卦在內勞宮四周,以掌心為圓心,掌心至中指根的2/3長度為半徑畫圓,八卦穴即在此圓周上。橈側為東,尺側為西,指根為南,掌根為北。坎與離相對,震與兌相對,乾與巽相對,坤與艮相對。震為東方,屬肝木;兌為西方,屬肺金;坎為北方,屬腎水;離為南方,屬心火。分別代表八個方位: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以拇指端橈側或中指端著力,從坤卦開始向兌卦方向按卦位順序旋運者,為順八卦;從兌卦開始向坤卦方向按卦位順序旋運者,為逆運八卦。一般30~50次。此外,還有部分運轉,如自乾經坎、艮至震等運轉。順運內八卦有寬胸理氣、解胸悶、止咳化痰、行滯消食作用;逆運內八卦有降逆平喘、止腹脹嘔吐作用。多與推肺經、揉板門、揉中脘合用。

不論患兒是男是女,大多數取左手八卦穴進行推拿。推拿八卦穴常用運法,稱之為「運八卦」。運內八卦時,將患兒的左掌心向上,施者以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托住患兒的左手背,以大指橈側面作為接觸面進行運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兒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為接觸面推運。推運至離宮時,要輕輕帶過,或以大指掩蓋於離宮上,使「運內八卦」時,施者推運之指不接觸離宮。因為離宮屬心火,推運離宮,恐動心火。

半運內八卦:運土入水與運水入土

施術者用拇指端橈側緣著力,沿孩子掌根緣運行,從大魚際運向小魚際,稱運土入水,若反向運行,稱運水入土。每天一至兩次,每次50~100遍。大魚際即大拇指根部的肌肉群,小魚際即小拇指根部至掌根處的肌肉群。運土入水有滋腎作用,主治小便赤澀,頻數。運水入土有健脾助運、潤燥通便的作用,主治腹瀉,二便閉結。

與內八卦相對的手背位為外八卦。操作以順時針方向為主,一般也為30~50次。主治胸悶、腹脹、便結。運外八卦能寬胸理氣,通滯散結,多與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

揉小天心(魚際交)

小天心又名魚際交,位於小兒掌面,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用拇指或中指羅紋面著力,在孩子小天心穴上輕輕按揉100~300次或搗5~20次。具有清熱疏風、利尿、通經達絡之功效。

揉小天心能清熱、鎮驚、明目、利尿,主要用於心經有熱而引起的病症,對新生兒硬皮症、黃疸、水腫、瘡癤亦有效;掐、搗小天心能鎮驚安神,主要用於夜啼、斜視、驚風抽搐、驚惕不安等症。配合揉上馬、揉掌小橫紋等治療口瘡、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等。

揉一窩風

一窩風位於手背腕橫紋中凹陷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100~300遍,掐3~5遍。用於腹痛、腸鳴、關節痹痛、傷風感冒。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止痹痛,利關節,治療寒性或傷食腹痛,多與拿肚角、推三關、揉中脘合用。

掐揉外間使

外間使位於外關穴上1寸,又名膊陽池。用拇指指甲掐3~5遍,指端揉100~300遍。用於感冒頭痛、便秘、小便赤澀、溲赤、頭痛、吐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