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的黑心白蓮花,豈止司馬懿一個?司馬師更是又狠又渣

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以前,一直扮演著忠臣良將的形象。七十老翁,四朝老臣,誰也想不到,這個攢了一輩子人品、行將就木之人會突然爆發,內夷曹爽,外襲王陵,背信棄義,手段之狠辣,用心之險惡,也是讓人難以置信。曾經的老朋友一個個或遠離或氣死,後世的子孫晉明帝掩面而泣,哪有這麼乾的啊,跌破底線了啊!

然而,不僅僅司馬懿是一朵黑心白蓮花,他的大兒子司馬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被塑造成了一個忠厚果毅的形象,黑鍋都被「路人皆知」的弟弟司馬昭背了去。其實在歷史上,司馬師兇橫歹毒,並不比他父親差。

浮華案:曾經的同道,一樣夷三族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明帝以「浮華不務本道」為由,一口氣罷斥了一大批官二代子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和浮華案」。當時的司馬師也捲入了其中,這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個晴天霹靂。

Advertisements

「浮華案」爆發的緣由,是當時一批青年貴族骨幹,在正規的九品中正制之外,又興起了一股品評人物風潮。和之前的月旦評不同,這一波操作宗旨不在選賢任能,而是一幫人聚集起來互推互捧,企圖在朝廷之外,抱團興起一股新勢力。

敏銳的魏明帝很快察覺到了危險氣息,於是果斷將他們扼殺在搖籃當中。以所謂的「四聰八達」為代表,一律罷官,趕出朝廷,不再重用。

司馬師雖然因為父親在西線坐鎮,沒有受到嚴譴,但顯然也吃了些苦頭,心態發生了變化。從親近跪舔之姿一翻而變成了刻意保持距離,急急和這些人撇清關係。

當時的代表人物,「一代儒宗」何晏(劇中被黑成了不男不女的渣渣),曾這樣評價司馬師: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三國志·魏書·卷九·曹爽傳》注引《魏氏春秋》)

Advertisements

何晏說,夏侯玄(當時被認為是浮華黨的宗主)思慮深遠,能通曉天下的道理;司馬師明謀見機,能成就天下的大事。不過呢,只有這個「神」,我聽過他說話,卻沒有見過他人(就是指他自己了)。何晏把自己放在了夏侯玄和司馬師之上,當然只是自誇之辭。高平陵事變后,何晏被司馬師夷三族。

夏侯玄,在魏明帝一朝雖然未能受重用,但曹爽主政后,出任西線主帥,可謂大魏的股肱之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雖然誅殺了曹爽一黨八族,卻放過了夏侯玄。然而,當司馬師接手以後,依然容不下他,跟何晏一樣,夏侯玄也被夷三族。

對曾經一起交遊的同道好友,司馬師是沒有一點手軟。

夏侯徽:恩愛的妻子,一樣被毒死

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也是司馬師的第一任結髮妻子,和司馬師育有五個女兒。在《虎嘯龍吟》中,夏侯徽被司馬昭所殺,司馬師則以不知情的姿態,痛哭流涕。還反問前來質問的夏侯玄:我和徽兒有五個孩子,我怎麼忍心殺他?但歷史上,夏侯徽就是司馬師自己毒死的。

「后(夏侯徽)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後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時年二十四,葬峻平陵。」(《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

青龍二年,即公元234年。這一年,距離高平陵事變爆發還有15年。有人據此認為,司馬師毒死妻子不可信。因為司馬懿一家那時候還沒有反心,殺死夏侯徽沒有必要。

然而他們忘了,這一年還發生的一件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曹魏一大心腹之患除去,兔死狗烹的道理,司馬懿一家不會不懂。為求自保,司馬懿一家也未必不會動歪心思。一方面怕被察覺,一方面又要和夏侯玄撇清關係,以司馬師的陰狠,殺妻去除隱患,才是最保險的措施。

夏侯徽死後,司馬師又娶了鎮北將軍吳質之女,不久后因故休棄,再娶大將羊祜的姐姐羊徽瑜為妻。不過終其一世,未有再生下一兒半女。

晚年的司馬懿,獨寵柏夫人。張春華來看他,他竟口出惡言:「老物可憎,何煩出也!」氣得張春華要絕食自殺。雖然在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兒子的壓力下,司馬懿去低頭道了歉,但回過頭來又對柏夫人說:「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事見《晉書·后妃傳上·宣穆張皇后》宣穆張皇后既張春華)。

司馬師確實是司馬懿的好兒子,既接手了司馬懿的權力,也繼承了他的性格。背友棄義,殺妻停妻,可謂是又狠又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