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就要這樣吃!品種選擇有講究,深色蔬菜佔一半

臨近春節,囤積美食已成為家庭主婦「必修」的功課之一,然而,「每逢佳節胖三斤」也是不少人的顧慮。近日,通過分析國人在「年根兒」下的食品消費大數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食品與營養科學傳播聯盟等六家機構給出了節日期間飲食消費的建議和提示,其中包括「膳食多樣化、均衡勤搭配」等。

食品類年貨近半為堅果

專家提示:堅果好吃別過量

據2015年~2018年「天貓年貨節」大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堅果在食品類年貨中的消費量最大,佔比高達47.25%。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準備與「吃」有關的年貨時,把近一半的錢花在了購買堅果零食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愛玲表示:「堅果可作佐餐或零食,但不宜超量食用。」

Advertisements

專家建議,堅果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適量食用有益健康;但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推薦每人每天攝入10克左右(果仁部分)。如攝入超量,則應注意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最好選擇原味堅果,因為加工過程通常會帶入較多的鹽、糖和油脂,選購時應注意閱讀營養標籤。可根據消費量選擇獨立小包裝堅果,既便於儲存又可控制每日攝入量。

春節「硬菜」肉類消費火爆

專家提示:品種選擇有講究

「媽,我要吃肉!」這恐怕是春節期間遊子歸鄉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了。隨著網購越發便利、冷鏈物流日趨完善,生鮮類食品在「天貓年貨節」食材採購中的佔比逐年提升。大數據顯示,生肉/肉製品在生鮮熟食品類的銷售佔比從2015年春節期間的16.1%提升至2017年同期的19.6%。

Advertisements

「吃肉時應注意肉的種類和食用量。目前我國多數居民攝入畜肉較多,禽類和魚類較少,易使部分疾病發生和發展。」劉愛玲指出,不同肉類在營養組成上有所差別:魚蝦類脂肪含量低,且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禽類脂肪含量也較低,其脂肪酸組成優於畜類;其次是畜類瘦肉,鐵含量豐富。

專家建議,成人每日推薦的畜禽肉和魚蝦類攝入量均為40克~75克(一兩左右);春節期間聚餐較多,應注意葷素搭配。攝入過多肉類(蛋白質),易造成代謝負擔甚至導致高尿酸、痛風等癥狀出現;而冷凍肉類、水產品若長期儲存會導致水分流失、口感變差,建議適量採購,不要囤積;另外少食煙熏和腌制肉製品,控制肥肉的攝入。

「鮮果」成年貨消費暢銷品類

專家提示:深色蔬菜應佔一半

在2017年~2018年「天貓年貨節」最暢銷的10大類土特產中,新鮮水果獨佔三席。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與營養科學傳播聯盟副秘書長鍾凱介紹,依據天貓大數據,北京人在年貨消費中偏愛買水果,湖南和上海次之。

專家指出,雖然果蔬是必備,但我國居民的蔬菜攝入量逐年下降,水果佔比也處於較低水平。節日期間,消費者更要注意調整膳食結構。成人每日推薦攝入蔬菜300克~500克(1斤左右),種類要多樣化。專家建議攝入的蔬菜一半應為深色蔬菜,如:紅彩椒、紫甘藍、菠菜等。而且,醬菜不能替代新鮮蔬菜。從營養角度來看,腌菜和醬菜已經不屬於蔬菜類別,且其食鹽含量高。

水果方面,成人每日推薦攝入水果200克~350克(半斤左右)。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果汁含糖量高,且丟失了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盡量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需饋贈或儲存,應選擇易於長期保存的種類。

香米、新米成糧油類年貨「明星」

專家提示:雜豆薯類都攝入

誰說現代人不愛主食?天貓大數據顯示,在米面糧油等基礎產品的年貨消費中,新米、香米等品類銷售火爆。「米面糧油的消費升級表現明顯,消費者由過去的只認價格,到近兩年更多地關注品質、口感,並開始為產品的品牌、產地買單。」鍾凱表示。

「節日期間,應注重食用穀類食物,同時每天攝入雜豆、薯類等。」劉愛玲指出,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含有穀物具備的全部天然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對健康更為有利。

據了解,雜豆是指除大豆之外的紅豆、綠豆、花豆、芸豆、豌豆、蠶豆等。雜豆脂肪含量低,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礦物質;雜豆還富含賴氨酸,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通過植物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穀類營養價值。薯類低脂、高鉀,富含纖維素和果膠等,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六家機構的專家建議,成人每日推薦攝入谷薯類食物250克~400克,其中至少含全穀物和雜豆類50克~150克,含薯類50克~100克。

白酒受節日酒桌歡迎

專家提示:喝酒適量不拼酒

酒類消費大數據顯示,啤酒、國產白酒和葡萄酒成為全國大部分省份消費者的酒桌選擇。以白酒為例,江蘇、安徽、新疆、甘肅等省份的國產白酒消費額最高。不過,酒能助興也能傷人,專家特別提醒:節日親朋相聚,飲酒還須適量。

劉愛玲指出,高度白酒所含能量高,而且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如要飲酒,應盡量飲用低度酒,並注意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最大飲酒量不超過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計算);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特定職業者、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

甜、咸「兩派」必有一戰

專家提示:拒絕油膩「重口味」

甜、咸兩大「派系」在「美食江湖」上可謂逢節必戰。和多數人眼中的南北之爭不同,天貓大數據顯示,上海、江蘇和新疆、西藏等地居民對甜味食品的偏好度更高,而「火鍋之都」重慶及海南的居民則熱愛採買各種咸、鮮、醬味食品。鍾凱表示:「地域不同,飲食口味有差異很正常。但現代社會,過度追求『重口味』已成為很多消費者刺激味蕾的饕餮依賴。」

對此,六家機構的專家建議,春節期間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盡量避免或控制高油、鹽、糖含量的「重口味」食物的選擇與攝入,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建議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應在25克~30克之間;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來源:中國醫藥報)

轉自「人民網健康」

上圖:書法家古風作品欣賞(千墨藝術網配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