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知識,喝酒的這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飲酒者都希望對飲酒有更深度的認識。但是,有時候有些認識卻是偽知識。讓這些偽認識來誤導自己的飲酒及對飲酒者的護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那麼,在飲酒方面,與腦部相關的偽認識有哪些呢?跟黃老師一起來看一下:

人們普遍認為喝酒「上頭」的人酒量小。事實上,喝酒是否「上頭」,取決於酒的質量,而不取決於酒量的大小。

如果酒內雜質含量過高,尤其是雜醇油的含量超標,短時間就會對大腦產生毒性刺激作用,出現「上頭」的情況。

頭孢菌素作為廣譜抗生素,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廣泛,某些人認為在服人的酒量可以越練越大,這種認識已經是公認的「真理」了。實際上,人的酒量取決於體內分解酒精酶的數量和活性。

每個人「酶」的數量是相對固定的,個人分解酒精的能力是相對不變的,所以酒量是不可以越練越大的。換言之,酒量是練不出來的。

Advertisements

生活中的確有一種「酒量越喝越大」的現象,但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對酒精的分解能力越來越強,而是中樞神經系統適應了血液內酒精超量的狀態,而且只有在這種酒精濃度超量的情況下才可以工作。

也就是說,這些人患上了「酒精依賴症」,需要進行治療了。

生活中不乏飲酒後喝醋來解酒的行為。從理論上來講,醋酸和酒精相互作用形成「酯」,但這個化學反應在體溫下的速度非常緩慢,不可能迅速解酒。

用這類藥物后再喝點酒,可以增加藥效。

殊不知,頭孢類藥物會抑制酒精分解酶,導致毒性很大的「乙醛」蓄積,出現中毒反應,表現為面部發熱、面色潮紅、視覺模糊、頭疼煩躁,嚴重時可出現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心力衰竭等中毒反應,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一定要注意。

Advertisements

有人在睡前喝酒,目的是使睡眠質量更好。

實際上,酒精引發的睡眠是處於大腦淺睡期的睡眠,這樣的睡眠不深,容易造成多夢的情形發生,稍有刺激就容易醒,睡眠質量很差,而且還會造成有一種頭暈腦脹的感覺。

一些人在酒後習慣於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感覺睡得很香,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因為,酒精對大腦的抑制作用使人變得遲鈍麻木,在這種情況下,安眠藥在催眠的同時,會使呼吸中樞收到抑制,嚴重者會引發呼吸麻痹而死亡。

有人認為,酒後喝咖啡可以解酒。

實際上,酒和咖啡豆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酒後喝咖啡,使兩者的短期興奮作用疊加,猶如火上澆油,使大腦極度興奮,引致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擔加重等諸多不良反應。

「酒壯人膽」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會借著酒勁兒做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情。

事實上,醉酒後由於大腦的短期興奮作用,一些人的行為往往毫無顧忌,這是在酒精作用下出現的短期「擺脫束縛」的心理狀態,而不是正常大膽的表現。一旦完全清醒,當事人往往後悔不已。所以,這種行為不足取。

有人會以喝酒是否臉紅作為擇友的標準,認為酒後臉紅的人「好交」。

事實上,酒後面部潮紅是因為這些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活性高,能迅速將血液中的酒精轉化為乙醛,而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作用,這和人是否「好交」沒有關係。

因此,酒後臉發白的人也並非就是「不好鬥」。

越喝臉越白是因為體內主要負責分解酒精的酶幾乎處於缺失狀態,飲入體內的酒精是靠體液的稀釋來解決,所以臉越喝越白,當人體血液內酒精含量到0.1%-0.2%時會出現醉態。

這種人看似酒量很大,但喝到某一個點位時,會突然醉倒甚至不省人事,他們的酒後反應與酶的缺失有關,而與「好鬥」、「不好鬥」沒有任何關係。想要了解更多釀酒知識歡迎百度搜索:唐三鏡黃莉寧老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