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忠孝軍——為何他們能數次以騎兵擊敗當時無敵的蒙古鐵騎?

網路遊戲《戰意》中的鐵浮屠形象

知道岳飛的人,肯定知道金朝的鐵浮屠和拐子馬。金朝鐵浮屠和拐子馬在滅遼、滅北宋中可謂戰功赫赫!南宋之所以能夠續存,原因在於女真族人口太少,而作為其中的精英鐵浮屠就更加的稀缺。女真人曾自豪的說:「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對手的評價總是客觀的。曾經在和尚原和金軍大戰的南宋大將吳璘對此說:

「金人則勝不追,敗不亂,整軍在後,更進迭卻,堅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

但由於金熙宗時,以完顏達賴為代表的北方草原主義派被完顏兀朮等的漢化派所擊敗,女真人加速漢化,讓女真鐵浮屠成為了歷史,而金朝竟然學習了宋朝的步兵體制。鐵浮屠逐漸在金朝弱化,甚至消失。

金衛紹王時期,蒙古人逐漸興起,而衛紹王又無能力阻止。成吉思汗統一后,先擊敗大金的藩屬國西夏,又於1211年的野狐嶺戰役中大敗40萬金軍。1214年,金宣宗南遷都城到汴梁,直接把河北、山東、山西扔給了蒙古人,金朝不但失去了半壁江山,更是去了最重要的戰爭資源——戰馬!《元史 槊直腯魯華列傳》中記錄:「為太師國王木華黎前鋒。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

Advertisements


戰意遊戲

金哀宗在即位后第二年,即1225年,下令組建忠孝軍。《金史 兵制》如此記載:

「復取河朔諸路歸正人,不問鞍馬有無、譯語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給三倍它軍,授以官馬,得千餘人,歲時犒燕,名曰忠孝軍。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統之。加以正大已后諸路所虜、臨陳所獲,皆放歸鄉土,同忠孝軍給其犒賞,使河朔俘系知之。故此軍迄於天興至七千,千戶以上將帥尚不預焉。」

除了建立忠孝軍外,金哀宗還大力改革金軍體制,設立都尉體制,每一都尉為一軍,人數幾萬人不等。軍名分別為:建威、虎威、破虜、振威、鷹揚、虎賁、振武、折衝、蕩寇、殄寇。

和忠孝軍配合作戰的還有二軍:一、作為忠孝軍預備役的合里合軍;二、在御駕親衛馬軍中精心挑選5000人,是為馬軍。

Advertisements

凡作戰,必定是忠孝軍在前,馬軍在後支援,防止忠孝軍被從后包抄。

忠孝軍的配置。馬匹、馬鞍、兵器、防甲等物資一律全新裝備,「隊伍鞍勒兵甲一切更新」。忠孝軍恢復了金朝之初的一兵二馬制度。「人有從馬,以騎射選之乃得補。」

忠孝軍的軍餉。忠孝軍的軍餉是其他金軍的三倍軍餉,可謂是高薪養軍。《金史》中記錄金朝邊鋪軍(即守邊的軍隊)軍餉是每人每月50貫、絹10匹。按照這個標準的三倍算,忠孝軍的軍餉是每人每月150貫、絹30匹。忠孝軍士卒的軍餉都比一般的謀克高出很多倍。

忠孝軍的構成。忠孝軍主要由受蒙古侵略而歸附金朝的各族人組成,如粘八葛族、羌族、維吾爾族以及在中原逃回的漢人,即所謂歸正人。《金史 完顏陳和尚列傳》:「忠孝一軍,皆回紇、乃滿、羌、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者,鷙狠凌突,號難制。」簡單來說,這些人都是死裡逃生的人,都對蒙古有著很深的仇恨,加上金朝提供豐厚的軍餉,如何不在對蒙古軍作戰時死戰 ?

忠孝軍的將領。初期忠孝軍將領是石抹燕山奴和蒲察定住。1127年曾經被蒙古軍俘虜1年的完顏陳和尚出任忠孝軍提控。雖然忠孝軍以「鷙狠凌突,號難制」出名,但在完顏陳和尚的領導下,「坐作進退皆中程式,所過州邑常料所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每戰則先登陷陣,疾若風雨,諸軍倚以為重。」三峰山之戰完顏陳和尚戰死後,忠孝軍的將領分別為蒲察官奴、蔡八兒、王山兒。

遊戲《騎馬與砍殺》之《12世紀風雲際會》中的金兵截圖


忠孝軍的戰績。忠孝軍的出名戰績有三:

一、1128年大昌原之戰,完顏陳和尚率領400忠孝軍擊敗蒙古赤老溫率領的8000騎兵;

二、1230年,忠孝軍和親衛軍3000人,合計約萬人(忠孝軍7000人),擊敗由蒙古大汗窩闊台親率的蒙古精騎;

三、1231年,速不台率軍攻打潼關,忠孝軍前往營救,大敗速不台,直追到倒回谷,速不台因為戰敗差點被處死。

忠孝軍的三大戰績,擊敗的都是蒙古有名的戰將:四駿之一的赤老溫、蒙古大汗窩闊台、享有「野戰之王」稱號的速不台。

在拖雷和窩闊台合軍作戰的三峰山之戰中,作為精銳的忠孝軍大部分戰死。主帥完顏陳和尚在三峰山之戰戰敗時,選擇了榮耀的死法:

「陳和尚趨避隱處,殺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朝大將,欲見白事。」兵士以數騎夾之,詣行帳前。問其姓名,曰:「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大昌原之勝者我也,衛州之勝亦我也,倒回谷之勝亦我也。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負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時欲其降,斫足脛折不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絕。大將義之,酹以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

忠孝軍在三峰山之戰後,雖然大部分戰死,但仍有部分逃出。1233年,蒲察官奴率領的忠孝軍還有1000人。在蔡州之戰中,忠孝軍元帥蔡八兒、王山兒率軍守衛。

金兵

金朝忠孝軍,由於國讎家恨,大部分都戰死殉國,確實不愧忠孝二字。對忠孝軍的評價,以金哀宗在1233年在蔡州被圍前的詔令來來評價非常適當:

「國家自開創涵養汝等百有餘年。汝等或以先世立功,或以勞效起身,被堅執銳,積有年矣。今當厄運,與朕同患,可謂忠矣。比聞北兵將至,正汝等立功報國之秋,縱死王事,不失為忠孝之鬼。往者汝等立功,常慮不為朝廷所知,今日臨敵,朕親見之矣,汝等勉之。」

從1233年9月蒙古兵困蔡州、11月南宋派軍萬人合圍並助糧30萬石,到1234年1月蔡州被攻破,金人即便在最後的時光依然抵抗了6個月,不失堅韌精神。

綜上,忠孝軍建立在金朝危難之際,以高薪厚祿奉養,重現金朝當年鐵浮屠作戰之勇猛和堅韌,最後死戰殉國。忠孝軍擊敗世任蒙古「怯薛軍」首領的赤老溫、蒙古大汗窩闊台、兩次參與蒙古西征的速不台。忠孝軍如此輝煌的戰績,在當時的13世紀的軍事史上應當佔有不低的地位。多次出擊並擊敗當時無敵的蒙古鐵騎,試問當時13世紀,有幾個軍隊能夠做到?


讀史,如同哨聲,讓人警醒!講史,如同哨聲,一絲清音!記得關注歷史哨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