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生活在三國亂世中的蔡文姬,命途多舛,一生悲苦。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三國初年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精於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

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全家因他的緣故而被流放邊關二十年。

蔡文姬就出生在流放歲月中。

閨中的歲月,在父親的庇護下,蔡文姬或閱讀經史,或研習書法,或為失傳的古琴曲打譜,過著恬淡而平靜的生活。

十六歲左右,蔡文姬嫁給了河東望族子弟衛仲道。

衛仲道家學深厚,書法卓絕。少年夫妻感情頗好,志同道合,夫唱婦隨。

這是她一生少有的幸福日子。

但天妒伉儷,文姬嫁到衛家的第二年,衛仲道便得了無妄之疾,亡故了。

衛仲道的死對她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奠定了她一生的悲劇基調,喪夫之痛也成了她一生諸多痛苦的重要一環。

Advertisements

成了寡婦的蔡文姬頂著「克夫」的名聲,回到父母身邊。

世道越來越亂,各路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

父親因為董卓的知遇之恩,在王允面前長嘆了一聲,就被王允殺害了。

不久母親也死去。新寡不久的蔡文姬失去了雙親,失去了家。

亂世中,一個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姊妹的獨身女子生存是非常艱難的。

董卓死,戰亂起。北方匈奴趁機掠奪,家園被毀。

兵荒馬亂中,蔡文姬被匈奴俘獲,枷鎖北上,一路飽受匈奴士兵的凌辱和鞭笞。

得益於童年跟隨父親流放的經歷,練就了她頑強的生命力,在一日復一日的死亡威脅中,她竟然走到了匈奴人的地方。

憑藉出眾的音樂天賦和絕佳的記憶力,她學會了吹奏「胡笳」,還學會了一些異族的語言,這讓她在匈奴人那裡能夠勉強活下來。

在一番不可細述的輾轉之後,在匈奴左賢王那裡,蔡文姬的生活終於稍微安定了下來。

Advertisements

中原與匈奴之間隔著浩瀚沙海。對於回到故土,她漸漸絕了希望。

雖然午夜夢回,蔡文姬依然會夢到中原,夢見父母,夢見兒時與父親在書房讀書辨琴,夢見新婚中與丈夫吟詩作對。

但這樣的夢也越來越少了。

她也便像世世代代被虜掠的女子一樣,開始認命,開始在這苦寒的北方慢慢紮下根去。

胡笳吹響,琴音繚亂,一彈指,十二年時光已經掠過。

十二年時間,她有了兩個孩子。

雖然北方苦寒,皮袍加身。蠻族之地,茹毛飲血。

但在這異域他鄉,因為孩子,蔡文姬漸漸覺得自己又有了一個家。

漢地使者帶著曹操的書信和大批的財寶,專門要贖她回去。

多年來被擄掠被侮辱的痛苦一下湧上心頭,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她多想轉身就離開。

可是,重回故土,便意味著和孩子訣別。

做為漢匈混血孩子,有母親在尚且受人欺侮,沒有母親的日子,他們將過著怎樣的日子啊。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年幼孩子聲聲責問,是扎在母親心頭的把把匕首,將她的心扎得千瘡百孔。

可要把孩子帶走又萬萬不能。

「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回歸故土還是母子團聚?

回歸故里,千里之遙。此去一別,永無相見!

最後,回家的念頭蓋過一切,她還是選擇了獨自離開。

在車輪的轔轔聲中,她聽到了孩子們撕心列肺的哭喊聲,忍不住柔腸寸斷,淚如雨下。

「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

回到故土,家園早已不在,惟剩下些斷壁頹垣,甚至連親近點的親戚都無處尋找。

舉目無親,一身孤苦的蔡文姬被曹操嫁給了董祀。

這最後一次婚姻,也並不幸福。

不是所有人,都有雅量來接納他人千瘡百孔的人生。

何況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又已是殘花敗柳三嫁之身。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

董祀不過是畏懼丞相的威嚴,難以違抗曹操之命,不得已接受了她,給她一處容身之地,又能對她多好呢?

幾個月後,新丈夫董祀差事做得不好,獲罪於曹操,按律將斬。

不願意再次成為寡婦的蔡文姬無奈只得向曹操求情。她「蓬首徒行,叩頭請罪,言辭清辯,旨甚酸哀。」

寒冷的天氣,她披散著頭髮,不穿鞋襪,落魄地跪在建章宮求見曹操為夫請罪。

曹操不留無價值之人。蔡文姬答應將自己記得的父親生前藏書默寫下來送給曹操,才終於得以免去董祀死罪。

此事之後,董祀對待蔡文姬才稍微親厚一些。

一個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如此凄慘,婚姻如此不幸,令人不由得悲嘆不已!

生逢亂世,只能命如飄絮,又有幾人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運呢?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