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不再做理財小白

今天,為大家來盤點一下小白們最容易犯的那些「病」。其實,每種「病」後面都藏著一個你不知道的自己的另一面。理財,其實是清理自己人生的開始。

1. 理財拖延症

有一種病叫理財拖延癌。

理財拖延癌的日常:

這個月工資不知不覺又花光光,不行!從明天開始,我要存錢!我要開始理財;最近牛市,好多人都入了股市,賺的缽盆譽滿。明天,明天我也要去買支股;這兩天工作好累,事情好多,過兩天,過兩天一定好好研究下哪個產品最賺錢,再去買一點……

病症

字面意義上的拖延,理財永遠在計劃列表的明天。

病理分析

這群人癥結在於總是覺得:我現在錢太少,我現在很忙,我還沒有準備好,以後等我有錢了,我有時間了,我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投資理財了。

但其實,這都是借口。拖延症的深層原因還是,懶。當然了,你懶得理財,財也就懶得理你。

Advertisements

如何治癒

理財拖延癌雖不能一步治癒,但也並非無藥可救。

首先,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算清楚每個月自己的收支比例;其次,認真分析,再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每月收入的10%或者20%進行理財。堅持一段時間,不怕理財拖延癌治不了!

2. 優柔寡斷症

投資小白不僅人生艱難,還左右為難。很多投資小白都有一樣的經歷,股市大跌,身邊的阿姨大姐,哥叔伯父紛紛秒變炒股專家:

「你就該抄XX的底,聽我的沒錯。」

「快點全拋了,XX告訴我的」

究竟聽誰的,實在太難了!

病症

理財時猶豫不決,而導致決策上的失誤,不會對理財產品做出判斷。總以為會有最好的時機等待自己。

病理分析

投資小白的思想史也是一部跌宕心理劇。買股票還是基金,跟從大部隊入市,還是躺在地板上等著抄底?

Advertisements

因為猶豫不確定,所以會導致決策上的失誤。一味猶豫和徘徊,往往容易錯過最佳時機。這一點,在股市行情不好,及時止損時體現的最為明顯。

正如鱷魚法則:當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掙脫,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手與腳。你越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這時候,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如何治癒

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對於目標漲跌應設置自己的上限與底線。漲幅達到預期,說撤就撤,絕不留戀。畢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反之,股價下跌,觸及自己止損線,該撤也得撤。別報僥倖心,市場不會為你一人開後門。

3. 敏感玻璃心

不是只有小公舉有顆玻璃心,投資小白在股市投資也往往如此。

病症

面對股市大漲或大跌時,會出現心理性的緊張,容易變得脆弱。在投資選擇的種類時會變得膽小、謹慎。

病理分析

這部分人在投資領域吃過虧,因此會變得小心翼翼和懼怕風險。只要有風吹草動就腎上腺激素猛增。他們形容自己「心臟承受能力太弱」,也被叫做理財玻璃心。

如何治癒

《投資心理學》作者諾夫辛格說:

「投資是一樁說來容易做來困難的活動。投資者的情緒無時不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投資行為。」

針對敏感玻璃心的投資小白,適合保守穩健投資方式,應盡量避開高風險的產品,尤其不大適合股市這種大起大落的領域。

4. 急功近利症

他們總是希望把投資回報的周期縮短再縮短,利益變大再變大。

病症

今天投進去,明天就要獲利。以為投資是投錢就能賺錢的事。

喜歡另闢蹊徑,什麼收益高就投什麼,不考慮風險,兩眼只有利益。儘管是鮮有問津的大眾眼中的「垃圾股」,只要收益高,他們也樂意受之。

病理分析

投資小白很容易犯下沒有規劃的急功近利症。

他們過於注重收益,往往看不到產品背後的風險,由於對投資回報的預期過高,以至於在投資選擇上不夠理性。

如何治癒

面對投資選擇時,不要過於功利一心只看收益。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j=Rf+βj(Km-Rf)」,期望收益率Kj與風險係數βj具有對稱性,風險越小,收益越低,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這就是風險收益均衡原則。

這就意味著,你的期望值越高,風險係數就越大,損失也就更嚴重。

換個角度,理財領域中不乏聰明人,你以為那些高收益的產品,他們難道看不見?反常即是妖,他們只是深知其中風險而不去碰。

5. 盲目自大症

急功近利症的好姐妹。這群人在理財上有種特別的「傲骨」。你們不一定錯,但我肯定對。理財領域,看人待物喜歡用上帝視角。

病症

有一幾次偶然性的成功,就把自己當成理財神童。做事武斷,對理財行為過度自信。

病理分析

「驕傲的白天鵝」典型癥狀,認為自己是投資領域的天才。

他們的口頭禪是「你就聽我的,准沒錯」、「你怎麼不聽我的話」,他們喜歡把「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喜歡他人忤逆自己的理財判斷。

如何治癒

投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次選擇對的,不代表次次都對。縱觀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哪個不是在最成功的時刻還時時懷有危機感,隨時準備著失敗來臨。

投資本身就是一段修鍊的歷程。盲目自大和急功近利一樣,都是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只有跨過這些關卡,才能真正修成大牛。

6. 消息依賴症

最好有內幕,沒有內幕靠朋友也一樣,這是他們共同心態。

病症

過度依賴市場上的小道消息,盲目跟風理財。

病理分析

投資理財不僅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經濟狀況、理財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還需要對投資對象、市場行情有深入的了解。投資小白在不了解自身和市場的情況下,過於輕信市場上的小道消息。

如何治癒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再多的內幕消息都不如自己眼見為實。理財沒有捷徑可走,它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學習和進修。對於產品,要從多方面分析,進行綜合考量,形成自己的判斷,不可輕易盲從。

簡單說來,還是要多下功夫,去了解產品。都把錢放進去了,本著對錢袋子負責的原則,多去關心一下你投的是什麼東西,這也不為過吧?

7. 理財恐懼症

世界上並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相比投資理財的失敗率,離婚率可能還會更高些。

病症

由於一兩次的投資失誤,開始自我懷疑,疑神疑鬼。

病理分析

市場是被兩個因素驅動著——恐懼和貪婪。很妙的是,現在投資市場就充斥著這兩種人。就像戀愛,越是害怕的人,越容易猶豫、彷徨與患得患失。

如何治癒

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完全沒有恐懼。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財主們還是要理性而冷靜的對自己做評估。

對理財感到恐懼的朋友,不妨將理財的視角看得更遠些,不僅局限在股票、基金,還有樓市和收藏領域也可以考慮。如果自己風險承受力低,就調低收益預期,選擇風險低的理財產品。

8. 盲目攀比症

攀比,已經成為社會話題里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在理財領域,表現尤其明顯。

病症

口頭禪:如果我當時選擇XX,那麼現在一定翻倍了。

眼裡只有比自己賺得多的人,看不到虧損的人。

病理分析

喜歡做不理性的比較,看到別人收益高容易得紅眼病。

不分析原因,不考慮別人與自身情況的差異,永遠只看結果——別人投資比自己賺得多。這種病症實際上還有一個醫學名詞,叫「選擇性失明」。

如何治癒

大家應該明白,投資和理財是兩回事,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環節。

理財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弄清楚錢是怎麼花的;二是在有一定積累的時候嘗試小額投資。也許當你還在第一步的時候,別人早已邁出了第二步或者走的更遠了。

投資之初,應該做好整體的投資規劃;投資之後,不要太受利潤影響,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規劃進行投資。市場在變化,收益並非一成不變,不到資金回本之時,各位計算的收益都做不得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