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智慧(2)養生十六字真言

當今社會,養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不僅廣場上的爺爺奶奶、大爺大媽整天邊跳著廣場舞邊討論吃啥降三高,吃啥補腎護肝強心臟。就連現在的社會中堅力量也開始廣泛談論養生之道。練瑜伽、冥想、戶外運動,也是花樣百出。

君不見,電視之上養生節目令人目不暇接;街頭巷尾養生場所櫛比鱗次。

所謂「養生」,起源於中國道家。莊子就著有《養生主》一篇專門探討養生。

中國古醫書《黃帝內經》更是從天文地理的角度出發,著重介紹如何防病治病。

其中《黃帝內經》中的十六個字,便道出了養生的終極奧義,這十六個字也是養生之道的核心思想。

《黃帝內經.素問篇.上古天真論》:「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裡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真氣,所為真氣,可以理解為精、氣、神,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能量,三者缺一不可。

Advertisements

恬淡虛無,安然淡泊,心無雜念,精氣神便可正常運行。精神內守,不要被名欲利色所牽引,關注自己的內心變化,怎麼會的病呢?

簡單明了十六個字,沒有一個字提到吃,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運動。

難道健康不在於運動么?科學家不是整天建議我們葷素搭配,補充維生素嗎?難道這都錯了?

其實,所謂吃的合理,適量運動,只是最基本的養生之道,或者說只是養「身」之道。

而真正的養生之道,上古聖人是不太愛說的,其實也不是天機不可泄露,而是說了你也不信,信了你也做不到。

所以道教在教徒弟的時候,都是口傳心授,不立文字。

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人們都在使勁的爭名逐利,更有甚者,沉溺於聲色犬馬不能自拔。甚而互相傾軋,互相傷害。

Advertisements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語道明:人人本具佛性,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貪嗔痴不能證得。

故而教人打坐,念佛。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都是教人通過一定的方法達到恬淡虛無,返璞歸真。

讓自己的精神內觀,不被外界虛華所擾。

其實人的內心也是一個宇宙,像科學家探索外面的宇宙一樣,我們也應該積極的探索內心的宇宙。

能做到這些,生死都堪破,那百年一瞬又何必在乎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