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雄主還是暴君?

對漢武帝評價的兩歧現象在趙宋以前即已存在。褒獎漢武帝者有之,如班固稱其「雄才大略」、曹植稱其「功越百王」,他們都盛讚漢武帝的才智和功業。然而漢宣帝時期的大儒夏侯勝則認為漢武帝「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亡德澤於民」。這已是近乎暴君的評價了。宋儒根據價值立場的不同也對漢武帝有截然相異的評價:以道德價值為標準的主流思想一方,貶抑漢武帝為暴君;以功利價值為標準的另一方,稱漢武帝為雄主。

對內,他頒行「推恩令」,削減了王國勢力,建立中朝,削弱了宰相權力,又設立刺史監察地方,中央集權和皇權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和鞏固。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成為正統思想,漢帝國在政治和文化上空前整合,形成了大一統的盛世局面。

對外,漢武帝自元光二年開始對匈奴作戰,經過三次大戰,匈奴遭受重創,分裂為五部,已非漢朝敵手。開拓西域、征服朝鮮、勘定閩越、平服西南,都是漢武帝的武功。從這個意義上講,漢武帝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雄主」。

另一方面,漢武帝不僅在個人生活上驕奢淫縱,而且窮兵黷武,屢興大戰,特別是與匈奴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為積累財富滿足貪慾以及支持對外戰爭,漢武帝任用桑弘羊專管財政,以改幣制、營鹽鐵、立平準、行算緡諸法盤剝士民,造成平民富家破產無算;在疆場上,又犧牲了數十萬漢家子弟。從這個意義上說,漢武帝也可以稱得上是「暴君」。

漢武帝的個人特質中有近似秦始皇的成分,但與秦始皇相比,對他的評價又更為複雜一些。其實暴君和雄主的兩面在漢武帝身上都本來存在,但由於出自不同價值的選擇,在這兩種形象的認定上出現取此棄彼,偏執一端的現象。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