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塵沐浴(選自雲南美術出版社1月出版《歡歡喜喜過大年》)

過大年掃塵風俗由來已久,原本是起源於遠古時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成了過大年的大掃除習俗,到了唐宋時期,掃塵已成定俗,十分風盛行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清人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按照民間的傳統說法,「塵」與「陳」諧音,「掃塵」就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意思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掃塵習俗寄託著老百姓一種辭舊迎新、拔除不祥的美好願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是過大年傳統習俗之一,民間在舉行過灶祭后,就正式地開始做過年的準備,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止,民間把這一段日子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了,民謠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如清代山東濰縣年畫《掃塵》、天津楊柳青年畫《除舊布新》。

Advertisements

每逢過大年來臨,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打掃室內屋外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呈現家家戶戶煥然一新迎接過大年的一種新氣象。這一習俗反映了老百姓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也寄寓了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為了掃塵吉祥,老百姓還創作了掃塵神符,人們相信凡神像或名諱所出的符令,經法師、道士次點開光聖化后,可以傳遞神靈威力,以克制不祥,驅邪除祟,從而達到鎮宅護身、長保平安的目的。如清代紙馬《掃災神符》。

過了臘八,年味就濃了起來,這時有許多饒有風趣的民俗活動,如沐浴、理髮等等,就是乾乾淨淨、平平安安過大年。過大年前,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同時,還要搞好個人衛生,民謠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可見人們把洗澡、理髮作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措施。過大年男女老少都要理髮洗澡,梳洗打扮,穿新衣,戴新帽,舊貌換新顏,一派新氣象。過大年前夕,無論有錢無錢,定要洗把澡過年,洗去一身邋遢,也洗去了晦氣,於身是一種沐浴,於心是一種憧憬,畢竟可以乾淨整潔地去辭舊迎新,以一種愉快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來,更表達了來年健康長壽、諸事如意的良好祝願。民間還有專門的紙馬,把沐浴當作一件大事,如清代安徽徽州紙馬《沐浴》雖然是表現神性的宗教紙馬,但透露出人性的風采,坐在盆中沐浴的沐浴者,還有侍者執幡伺候,構圖簡明生動,散發著樸厚古拙的鄉土氣息。

Advertisements

為了辭舊迎新,洗澡過大年成為件大事,大到幾乎可以當作一種民俗禮儀來做。如揚州人愛洗澡,清代乾隆年間李斗《揚州畫舫錄》曾談到揚州的澡堂與民風民俗說:「除夕浴謂之『洗邋遢',端午謂之『百草水'。」過大年前夕,無論貧富之家,一定要到澡堂洗一把澡過大年,既清潔,又是禮儀。如今,洗澡過大年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更是因為年的情結難以忘懷。民國上海舊校場年畫《洗盡鉛華》畫上有題詩:「洗盡鉛華倍有神,碧蓮花下美人身。華清浴罷承恩窺,想見當年楊太真。」落款:「辛丑夏月古吳夢蕉。」民國大家周慕橋描繪的是仕女出浴后梳妝時,遙想貴妃當年而產生的顧影自憐的心境,畫意繾綣,餘韻悠長。後來周慕橋又繪有《百事如意》年畫,在年畫《洗盡鉛華》畫面上,刪去了題詩,在出浴后梳妝打扮的女人背後添上了花幾和放有百合、柿子、如意的托盤,借用諧音表示「萬事如意」,這是用吉祥物表達一種美好祝願。

1、天津楊柳青年畫《除舊布新》\

2、清代紙馬《掃災神符》。

3、清代安徽徽州紙馬《沐浴》。

4、民國上海舊校場年畫《洗盡鉛華》(左)、民國上海舊校場年畫《百事如意》(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