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看糞便識健康,值得收藏

大數據顯示,85%的受調查者上完馬桶后,都會不自覺的回頭看一眼自己的排泄物——大便。其實,這是一個好習慣。大便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腸內環境,藉此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這一次,咱們就來談談怎樣觀察大便。

·從排便量來看

正常排出的便量為每天200g左右。當然,這個數字因人而異。如果您之前排便正常,突然便量減少,可能是身體在發出健康警示:一種情況是便秘,這大多是出口梗阻型便秘或慢傳輸型便秘造成的;也可能是腫瘤的前兆。如果便量過多呢?中醫有句話:通則不痛,通則不痛。只要能排出來、排乾淨,就是有益於身體的,多點兒不是問題。

·從便條粗細來看

正常排出的大便直徑在2~4cm,長10~20cm。這是相對的。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肛管粗細、直腸容量不盡相同,大便粗細自然有差異。所以,要與自己以前的情況做比較,而不是與數據進行比較。

Advertisements

大便變細主要有兩種可能。如果越來越細、便量越來越少,屬於功能性問題,比如便秘引起粘膜鬆弛、內脫垂等情況造成的。你會發現大便如筷子般細,但去醫院看病、大夫做指診時,肛門管粗細卻是正常的。如果大便在短期內突然變細,有可能是腫瘤,需要去正規醫院診斷治療。

·從大便形狀來看

正常排出的大便呈圓柱形或者香蕉型,形狀規則。如果大便呈塊狀,說明便中水分含量少,經常如此可能是炎症的表現。如果大便呈泥狀,表示腸內積滿宿便,腸道運動受到阻礙,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不良。如果大便呈水狀,通常是惡性疾病的徵兆,腸道運動幾乎停滯,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動的排泄出來。應該立刻就診。如果大便帶槽,甚至是扁的、方的,可能是被腸道內的增生物質擋住了,是肛管有炎症或慢性肛瘺的表現。我每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在二龍路醫院(北京肛腸醫院),周五全天在北京聖馬克醫院出診,如果您或您的親友遇到肛腸問題,歡迎找我來聊聊。

Advertisements

·從大便表面附著物看

大便上的附著物主要有膿、血、粘液三種。膿是黃色的,粘液是透明的,而血存在若干種情況。如果感染形成了粘膜下的膿腔,破了后,膿和血一起流出,在大便表面就會有粉紅色血液。如果血液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再排出,則為暗紅色。如果消化時間很長,排出的就是黑色血便。

另一方面,要從附著物與大便的附著關係看。一般來說,附著在表面說明是靠近肛門口的疾病引起的,大便下來后才掛上。如果病變位置較高,附著物就會與大便混在一起。其實,最輕的癥狀是便后出血,也就是上完廁所用紙一擦,發現有血,99%以上是痔瘡造成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低位的腫瘤,在早期尚未出現其他癥狀前,也可能出鮮血。

·從顏色上看

正常的大便呈黃色,是軟便。如果顏色深甚至呈黑色,就是「柏油便」,可能患有、或胃癌。顏色越黑,說明病變位置越靠上。如果大便呈純黑色,可能不是肛腸問題,而是更上端的胃、食道出現問題,比如胃或,血液混入大便中,這種情況建議立即去醫院就診。如果大便呈「白陶土樣」,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