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冥想的智慧幫助睡眠

在古代喜馬拉雅地區的某個王國里流傳著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說的是某個新入佛門的小僧非常期待與師父的第一次見面。

儘管他心中藏著許多的問題渴望得到解答,但考慮到這還不是詢問的恰當時機,因此他識大體地專心傾聽師父的教誨。

師父的指示簡短而直接。「明天早起,然後爬到山頂的洞穴。

在那裡,從清晨一直打坐到黃昏,心無雜念。用任何方式去摒除雜念。當一天結束之後,來找我並談談感受。」

第二天一早,這位小僧就來到了洞穴,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然後等待思緒沉靜下來。他想只要坐得時間足夠久,大腦自然會一片空白。但事與願違,他的腦中擠滿了各種念頭。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擔心完成不了師父交給的任務。他試圖把念頭從腦中強行驅趕走,但是那反而招來了更多的念頭。他對著腦中的思緒大喊:「滾開」,可是只有他的聲音在洞穴里回蕩。他上躥下跳,屏住呼吸,使勁搖晃腦袋。但是任何方式都不起作用。他這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如此可怕的思維轟炸。

Advertisements

一天結束之後他下了山,感到非常沮喪,不知道師父會有什麼反應。也許他會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被勸退,師父可能會認為他不適合更深入的修行。

但是,師父聽了他描述種種精神和身體上的努力之後,哈哈大笑。「幹得很好!你確實非常努力,而且做得也不錯。明天你再回到那個山洞。在那裡從早坐到晚,除了思考什麼也不做。整天都要想著各種你喜歡的東西,中間不要有停下來的時候。」

小僧非常高興。他覺得這個任務很容易,肯定能夠出色地完成。畢竟,「想事情」正是他今天一直在做的事。

第二天他躊躇滿志地爬到了山頂,在洞穴裡面坐下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事情變得不大對勁了。他的想法少了起來。偶爾,一個愉快的念頭會冒出來,他決定多想一會兒這件事。可是沒多久這個想法就枯竭了。他試圖想一些偉大的事,做一些哲學的思考,關心一下宇宙的存在狀態。總之,竭力想任何諸如此類的問題。然後,他又開始想一些細枝末節的事,哪怕是有些沉悶的事。可是,他的想法都跑到哪裡去了呢?不久之後,他發現即便是「最好」的想法也會變得陳舊,就像一件已經穿過的衣服,已經不再新鮮了。然後,他注意到思維中間開始出現停頓。這是師父告誡他不可以出現的事。他感到自己又一次失敗了。

Advertisements

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他的心情依然非常沮喪。他再一次失敗了。他下山找師父,而師父又一次哈哈大笑。「恭喜你!太棒了!現在你應該知道如何修行了。」他不明白師父為什麼如此高興。他到底學到了什麼呢?

師父高興的是,這名小僧現在已經體會到一些重要的事情:你無法強行控制思維。即使你試圖去控制,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不過,我們不需要爬到山頂也能夠體會這個重要的結論。請嘗試下這個簡單的練習。讓眼睛離開書本一會兒,想一想事情,但腦中盡量不要想到一隻白熊。請堅持一分鐘。一定不要讓有關那種動物的想法或影像出現在你的腦中。

一分鐘過去了嗎?你有什麼發現?大部分人會發現他們沒法壓抑白熊的念頭。

丹尼爾·威格納( DanielWegner)教授和他的同事的研究表明,當你越是想要壓抑某個念頭的時候,它反而越挫越勇:我們對思維的控制只能讓它往相反的方向發展。我們不僅在一開始難以壓抑思維的湧現,而且當我們被允許想白熊的時候,關於白熊的想法也會比沒有壓抑過的時候來得更多。

既然對於熊這類普通的想法和意象都存在著這樣的規律,那麼當我們試圖去壓抑個人的負性想法、意象和記憶時,也就不難想象會發生什麼了。假如過去你經歷過長期的心境低落,那麼就會付出很多精神上的努力來壓抑負性思維。溫斯拉夫·貝茨(WenzlaffBates})博士等人發現這種壓抑可能會暫時起到作用—但是代價十分昂貴:那些努力壓抑負性思維的人最終會比不做任何努力的人感到更加抑鬱。從類似的研究中,很多心理學家終於確認了冥想智慧早就指出的結論試圖壓抑不想要的念頭並不是讓頭腦冷靜而澄明的有效方法。

注意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事情,需要的是意志,而不是強制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