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人的海派年俗:老虎灶打水、理髮店燙頭

老虎灶打水、理髮店燙頭…老底子上海人有哪些「海派」年俗?

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這幾天,大家已經開始置辦年貨、購買新衣,小菜場里也掛滿了醬油肉、鰻魚鯗等過年的食物。吃年夜飯、鬧元宵、剪頭髮…老底子的上海人也是這樣過年的嗎?今天下午,在上海首個都市開放型旅遊景區徐家匯源的「海納百川道年俗」活動上,幾位上海老爺叔就將過去上海人的年俗娓娓道來。

過年吃年夜飯,自古有之

「上海過年的年俗,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孫琴安說。上海的年俗十分多元,既有中國各地年俗文化的交匯,又有中外年俗文化並存的影子。以徐家匯老城區為例,徐鎮老街和華山路商業街,就留存著幾十年前徐家匯的年俗記憶:老街、老虎灶、老照相館、老宅等,串聯起一幅中西結合的海派年俗生動圖景。

Advertisements

昔日徐家匯全景,左上角的就是華山路

在孫琴安的記憶中,過去他來到華山路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過年時的華山路尤其熱鬧,車水馬龍不可想象。華山路兩旁,分佈著餐廳、理髮店、雜貨店、婦女用品商店…琳琅滿目,涵蓋了過去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昔日徐家匯人行橋

每到過年,不管是時髦的理髮店還是弄堂里的剃頭店,都一樣擠滿了人。男人要理一個清爽的髮型,女士則要燙個漂亮的頭髮。那時候,電影、海報里的明星都是燙頭髮的範本,女士為了漂亮要犧牲不少時間。

老上海理髮

燙完頭,過年前還一定要洗澡,乾乾淨淨迎新年。過去家家戶戶沒有浴缸,只能去澡堂里洗。華山路上就有一家男女浴室,每逢過年很是熱鬧。

打扮漂亮后,還少不了去照相館拍一張「全家歡」。孫琴安回憶,過去知青上山下鄉時,家裡經常湊不齊人,只有等到過年時全家團圓才能去照相,也因此,過去的全家福里,大家都穿著厚厚的冬衣。華山路上一共有三個照相館,當時這條路的熱鬧也可見一斑。

Advertisements

關於年夜飯的回憶就更多了,孫琴安還記得,以前大人要上班,在小菜場排隊按分配買菜的都是小孩,抬頭一看,周圍都是同學,孩子們別提多興奮了。買完菜回家,要炒菜、燉湯,煤球爐燒菜都來不及,怎麼燒水呢?這時候,孩子們就會去老虎灶打開水,1分錢能打上2瓶。徐鎮老街上就有好幾家老虎灶,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店鋪。

昔日徐鎮路老街南側同興菜館

老底子的年俗說不完,在孫琴安看來,這些年俗當中都有西方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影子。比如,老虎灶就是舶來品,上海不少英式建築里都有老虎灶。澡堂、燙捲髮、小菜場、照相館里,都有外來文化的影子。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年俗還是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交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出國旅行過年,就體現了這一趨勢。

活動最後,紙藝大師朱立群還帶領大小朋友做起了衍紙藝術,將五顏六色的細長紙條捲起,用一條條零件組合成形態不一的金魚,這也預示著「年年有餘」。「過去家裡年夜飯總是會燒一條魚,但是卻不準人下筷,就是為了討口彩,現在不用顧忌了,留下衍紙做的魚就好了。」朱立群說道,引來一片笑聲。

朱立群作品,魚的元素不少

據了解,每月最後一個周六,「匯游徐家匯」公益活動都將舉行。負責人表示,之後還將把講壇空間從歷史文化景點延伸至徐家匯商圈的劇院、書城、商場以及特色公眾場所,展現古今交融、與時俱進的海派文化特徵。另外,文化歷史主題講座后,也將不斷組合、推出新的專線遊覽。市民、遊客均可通過徐家匯源景區的官方微信等渠道預約參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