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誕生了一個帝國,卻讓西歐兩個國家結成了宿敵。

對於19世紀法國小說家都得的愛國小說《最後一課》, 許多青年印象深刻,知道它是以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戰爭為歷史背景的。

法戰爭在歐洲近代史上,算得上是有某種承前啟後作用的階段性事件之一。

普法戰爭爆發於1870年7月。普魯士和法國兩國統治階級挑起這場戰爭,各抱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普法戰爭前,德意志處於大小邦國林立,各自為政的分裂狀態。1848年以後,普魯士和薩克森等邦國大工業開始發展,經濟出現高漲。但是資本主義的德意志的繼續發展面臨著各邦國分裂這樣一個巨大障礙。所以統一問題就歷史的提到日程上來。其可能的方式,一種是通過自下而上的革命,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另一種是通過王朝間的戰爭,建立統一的大帝國。

1861年,威廉一世繼承普魯士王位,任用椑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椑斯麥是普魯士容克地主利益的代表人物,機智謀算,桀驁不馴,手腕撼辣。他認為統一德國必須以普魯士為核心,而且必須對另一大邦國奧地利以及當時歐洲大陸霸主法蘭西第二帝國進行的戰爭才能達到目的。他宣稱:「解決當前時代的大問題,不是演說,不是投票,而是鐵與血。德意志所期待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它的武裝。」

果然,1866年6月7日,椑斯麥既以兩年前普,奧聯合侵犯丹麥後分贓問題為由,發動侵奧戰爭。只用了7個星期,奧地利敗北,被迫求和。椑斯麥老謀深算,以比較寬容的條件於8月23日在布拉格與奧訂立合約,其用心在於這樣做有利於其後對法國進攻時,保證了後方的安全,也迫使奧地利承認,不加以干涉德國的統一。

普奧戰爭的結局,奧地利被迫退出德意志聯邦,從而使普魯士消除了統一道路上的內部障礙。1867年,椑斯麥既組成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盟, 但南部的巴代利亞、符騰堡、巴登和黑森,達姆施塔特國仍在聯邦之外。俾斯麥決心要把南部德意志各邦國統一進來,建立德意志帝國。但是統一德意志的事業障礙重,最主要的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阻撓了南部德意志各邦反對之外,當時的法國歷史上叫法蘭西第帝國,帝國的皇帝是路易 拿破崙 波拿巴,即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是一個政治陰謀家軍事冒險家,在1848 年革命失敗后,他竊取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廢除第二共和國,恢復又於1851年12 月發動政變,總統大權,了帝制。他是法國金融貴族和工業大資產階級反動勢力的代表,行了一整套反動的內外政策; 對內實行軍事獨裁製度,建立了一支50 萬人的軍隊和50 萬人的警察官僚機構,瘋狂鎮壓國內的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 對外實行沙文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連年發動對外戰爭,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57-1858 年和1860 年英法聯軍兩次侵略我國,拿破崙三世就是罪魁禍首之一。他在位期間,侵略用兵遠及亞非拉三洲,很少有一年不打仗的。這樣一個強橫霸道的國際野心家,當然決不肯坐視近鄰德意志走向統一和強大,而必然要進行干涉和阻撓。拿破崙三世曾公開說:「德意志應分成三部分,永遠不得統一。」使普魯普奧戰爭后,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的建立,土成為法國在歐洲的勁敵,洲的野這對於法國大資產階級稱霸歐爭來勝心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因此,拿破崙三世指望通過對普戰河左止德國的統一,並且乘機奪取法國資產階級垂涎已久的萊茵河裁統治岸地區。同時,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未波拿巴王朝的反動獨裁統治已激起了各階層人民的廣泛不滿,法國社會的階級矛盾,特別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十分尖銳,革命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拿破崙三世妄想通過打一場勝仗來擺脫帝國內部的政治危機。正如皇后歐尼貞對她兒子說:「如果沒有戰爭,吾兒就不能做皇帝了!」在普魯士方面,俾斯麥則除了決心搬開統一道路上法蘭西第二帝國這塊攔路石外,也還垂涎於法國礦產豐富並有重要戰略價值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在積極地準備戰爭,普法交兵勢不可免。立靠因此,法國和普魯士兩國統治階級都迫不及待地想同對方打仗,雙方都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剩下的問題只是如何尋找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交戰借口。而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借口。西班牙女王伊沙貝拉為1868 年西班牙革命所推翻,王座虛位以待。俾斯麥派人到西班牙收買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提議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去繼承西班牙王位。這個計謀一旦實現,法國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因此拿破崙三世向普魯士提出抗雖然普王已勸利奧波德放棄西班牙王位,但拿破崙三世仍命令法國駐普大使要求普王再作一一個書面聲明,保證永不容許任何一個普魯士親王繼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同法國大使這次會見是在埃姆斯溫泉進行的。普王拒絕作出這種保證,並把這次會見的結果用急電通知俾斯麥。俾斯麥故意將電文進行了修改,這份篡改了的「埃姆斯急電」終於成為普法戰爭的導火線。1870 年7 月19 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戰爭一開始,就暴露了法軍的腐朽和無能。當時,法國的兵力不超過40 萬人,而能立即調到前線的只有20 萬,其中大部分部隊的裝備還不齊全。軍需品不足,軍用地圖短缺,軍隊編製上也極為混亂。接到作戰命令時,有的將軍找不到自己的部隊,有的部隊則找不到自己的長官,甚至有的軍官還呆在非洲的阿爾及爾尚未動身。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尚未交鋒,法國統帥部的作戰計劃就破了產。

拿破崙三世原以為可以靠自已擁有的軍事優勢,採取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的戰略,快速攻入德境,打敗普魯士。但是,在親自擔任前線總司令的拿破崙三世到達邊境要塞麥茨的時候,那裡只有10 萬軍隊,軍隊的裝備、彈藥和糧秣均無保證。應徵入伍的士兵有的要長途跋涉好幾百公里,才能取得必需的裝備,這樣。按照作戰計劃在拿破崙三世到達麥茨的第二天法軍就要鳴炮進攻,現在卻停留在國境線上達一個星期而毫無作為。有利的進攻時機被錯過了。法軍行動遲緩,坐失良機,普軍卻由此贏得了集結兵力的充裕時間, 8月2日當法軍闖入德境,立即遭到普軍的迎頭痛擊。8 月4日,普軍就開始了全面反攻。8月6日,維爾特一戰,挫敗了麥克馬洪元帥所率領的法軍六個師,法軍很快全線崩潰。拿破崙三世眼看形勢不妙,就立即把帥印交給了巴贊元帥,自己坐上一輛馬車狼狽向西逃跑。巴贊軍遭到普軍幾次阻擊之後,敗入麥茨要塞,被包圍得水泄不通。這樣,法軍的主力部隊很快被分割成兩部分: 由巴贊元帥率領的一部分被包圍在麥茨要塞;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另一部分在30日退守色當。9月1日拂曉,色當會戰開始了。法軍佔據著堅固的陣地同普軍對抗。但是,普軍組成一個包圍圈,在他們佔領的高地上以700門大炮向色當轟擊。炮彈雨點般地落到城內,全城一片火海。法軍官兵爭先恐後地向堡壘里鑽,亂作一團。麥克馬洪元帥也被打傷了。無奈之下,拿破崙三世在中央塔樓上豎起白旗,向普軍投降。拿破崙三世還向普王寫了一封無恥的降書,內容如下:「我親愛的兄弟,因為我未能死在我的軍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劍獻給陛下。我繼續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崙。」

9月2 日,法國皇帝、法國元帥、39名將軍和8萬6千名兵士都當了俘虜,還有650 門大炮也被普魯士所繳獲。這次戰役在法國歷史上叫「色當慘敗」。馬克思評論這次潰敗時寫道:「1870年法國的災禍在近代世界史中是無與倫比的事! 它表明: 官方的法國、路易波拿巴的法國、統治階級及其國家寄生蟲的法國是一具腐爛的屍體。」色當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人民憤慨到極點。9 月4 日巴黎爆發了革命,工人和小資產階級群眾湧進了波旁王宮。在洶湧澎湃的革命洪流衝擊下,第二帝國就像紙房子一樣倒塌下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以此結束了法國歷史上王朝統治的時代。但乘機取得政權的資產階級共和派,表面上宣稱成立「國防政府」,實際上執行賣國政策。而普魯士並不以色當的投降為滿足,繼續大舉進犯法國。9月19 日,普軍包圍了巴黎。1871年1月28 口,法國賣國政府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5 月10 日又締統普了《法蘭克福和約》,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賠款五十億法郎。 普魯士由於戰爭中的勝利,德意志民族的統一終於最後 完成。1871年1月18 日,德意志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宣告成立,普魯士國王也就當了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俾斯麥在統一過程中扮演了主角。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他為促進統一而推行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戰爭策略,在客觀上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成為一個「從上面進行的普魯士革命者」,不自覺地充當了1848 年革命的「遺囑執行人」。因此,應當肯定俾斯麥的歷史功績。由於德國的統一是由普魯土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軍國主義傳統,容克階級的社會政治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這些封建殘餘使德國成為歐洲最富於侵略性的國家。此後,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跨入了世界先進國家之林。統一后的德國成為歐洲和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強國,這導致了國際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普法戰爭在法國卻造成了另一種結果。由於戰爭之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最終導致了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其深遠影響自更不待言了。

至於法國小說家都德,身逢其時,痛祖國喪失阿爾薩林、洛林二省而寫了充滿深沉愛國激情的《最後一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阿、洛二省重歸法國,可惜那時都德已去世20 多年,不能親眼見到失土光復了。

話說回來,如果當初德意志帝國在面對法國能抱有對奧地利戰爭中一半的仁慈之心,恐怕法國人也不會在之後仇恨和恐懼德國了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沒能再續寫神話,戰爭勝利和失敗的一方同樣承受了巨大代價,只不過這時候角色已經交換了,威廉二世逃亡到荷蘭,法國終於一雪前恥,不但收復了阿爾薩林,諾林還簽訂了讓德國人深感恥辱的凡爾賽和約,萊茵河畔以西劃歸法國的勢力範圍。然而這樣的結果並沒有持續多久,二十幾年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坦克就再次來到了巴黎埃菲爾鐵塔之下,法國人再次體會到被德國人佔領的滋味………直到二戰結束,德國投降法國英雄戴高樂重新建立了法蘭西共和國直到今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