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永不退休的老中醫

2015-05-27秀你的日子滿天都是星

本文作者系紹興某傳媒公司編輯。

文│秀你的日子

這是紹興城區里一個普通的小院——魯迅路222號,院落里住著我那可親、可敬的九十二歲老中醫外公。一園幽靜,草木扶疏,走過一段窄窄的小弄堂,等你瞅見那處綠意蔥蔥的園地,就到外公的家了。兩處平房,一處是廚房、雜物間、衛生間,另一處是客廳和卧室,中間隔著一塊乾淨的空地。外公就是在這小院里從容淡定生活著,和小院一起氤氳著平靜溫和的氣息,日子就這樣安詳而緩慢的過去。

來到安靜的小院,看到滿頭銀絲的外公,手捧厚厚的《本草綱目》書時的專註神情,我會被他老人家對中醫的執著和堅持的精神所感動著。所以,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願望,我想把他這一生和中醫打交道的故事寫出來,向你娓娓道來我的外公——一名永不退休的老中醫。

Advertisements

一生執著,只為中醫

1924年出生的外公,祖籍是餘姚人,叫姚如堯,大家都喜歡叫他「姚醫生」或「姚先生」。外公今年已有92歲高齡,1.70米的個頭,老人家身體仍很硬朗。慈眉善目、鶴髮童顏,說話聲音洪亮,思路清晰,記憶力很強。那天抽空去看望他老人家,特意和他好好地聊了一番,他向我講起他這一生的行醫之路。

16歲開始給人當學徒,後來進了老字號藥店——光裕堂藥店,都是當下手開始做起的,再輾轉去了利參堂藥店,主要工作是當營業員,做藥材的加工、切片、泡製,但經常在一旁邊偷偷地看大師父怎麼給病人看病,心裡默默記下一些有用的東西。解放后1950年左右,才去了石門檻錢氏婦科工作,師從於錢壽銘師父,開始給人看病。可是因為當時的外公還不是很有名氣的醫生,來他這裡看病的人並不多,幾乎維持不了生計。而有名氣的醫生那裡卻一天有七八十張號等著看。但是他不懂就問,平時多看多學,上午忙完自己的活,下午就多幫助老醫生,自己從中慢慢琢磨,漸漸地也提高了看病的水平。

Advertisements

接著,震元公司成立了中藥收購站,外公就去了那裡,負責一些藥材的採購,並輔導葯農進行藥材加工和培育等。再後來就去了稽東(竹田頭)山裡,這一呆就是45年,外公傾其所有的醫術都奉獻給了山區,在那片山裡,鄉親們對外公的評價一直是讚不絕口的。如果你碰到一個在稽東呆過幾年的人,不經意間提起一下一位免費給人看病的醫生,一定都知道是姚老先生。這麼多年,他從不計個人得失,長年駐所在稽東收購站,除去吃飯、睡覺和一個月里偶爾回趟紹興家裡帶點換洗衣物和吃的時間,外公其他的時間就是工作,連中午都不休息,也要守著,用愛用心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用他的話說「不是因為錢,是因為喜歡!」

年紀大了,家裡人不放心他在稽東鄉下呆著,讓他回了紹興。沒呆上幾天,因為仁德堂藥店的需要一名主管藥師,他們請到了外公,就這樣82歲的老外公又上班了,成了仁德堂藥店的藥師。每一天他都是早早上班,不管颳風下雨,一天不落的上班,負責把脈看病、開方子、抽斗、上藥、抓藥、炒葯……店裡的每一樣活他都親自指導。他喜歡自己穿著白大褂,站在高大結實的櫃檯旁,看著黑褐色的漆面,聞著他熟悉的中藥味,報著各種中藥名「大生地、百合……」,一雙巧手在重重的葯櫃之間穿梭不歇。

這麼算下來,外公工作了整整74年。直到去年因為工作,外公不小心將自己一個手指弄腫了,家裡人才勸說讓外公歇了業,讓他好好去醫院檢查下身體,保養保養自己,他才算回了家退了休。其實,回了家的外公還是沒有閑著,他還是捧著厚厚的《本草綱目》書在研究他的中醫,在等著來家裡看病的病人。

紮根稽東,被稱「寶貝」

外公在稽東山裡,那真得是紮根了,四十五年,這是何等長的一條時間軸!鄉里鄉親們那稱外公為「寶貝」!這個可愛中帶著尊敬和喜歡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呢?認真看了那年紹興電視台「記錄紹興」欄目特意為我外公拍攝的視頻片——「姚藥師」后,才了悟到鄉親們為何如此稱呼他!這讓我對外公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

外公呆在稽東山東里的這四十五年裡,給鄉親們看病,從來不收錢,他常說這是做好事。每天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少則四五個,多時十來個,外公總是笑眯眯地拿出他的處方薄,帶上他的老花鏡,示意看病的人坐下來,把手伸出來,一邊把脈,一邊關心地詢問最近哪裡不舒服?一邊問,一邊就開始寫上一味味的中藥,一下就寫滿了一張處方薄了。時不時再囑咐著病人要注意的事情,哪些要忌口,哪些配著吃會效果更好,這次看過後多久再來看,末了還說幾句寬心的話,讓病人不要有心理負擔。外公是給山裡人看病的「寶貝」!

其實大山裡長著許多寶貝,可不知道的人就以為是草,知道了后那就是寶貝。外公在稽東收購站,給鄉親們輔導草藥,種、養、培植、管理,幫助他們把種子找回來,十多種藥品。比如說浙江省的八大名葯,都在外公的指導下種植過。記錄片里還記錄了外公手拿著一種叫「針線包」的草給鄉親們認識。這是草藥中的補藥,一包整,在春季的時候採摘最好,曬起來跟針一樣的一根一根細細的,全草都可以入葯,可以用來治療肝炎。外公還是發現山裡長著許多寶貝的「寶貝」!

因為有了外公的指點,山裡的那些婦女們就按外公教的去採摘草藥,然後賣給藥材收購站,掙上了錢。據說當時靠辛苦摘草藥的婦女們掙到了在當時很昂貴的家產——縫紉機一台,當時的價格是220元。在當時這無疑是筆巨大的資金了,而這些就是靠外公指點的草藥換來的,所以特別高興這份所得!外公在稽東山裡,搞活了山區的經濟,外公更是讓山裡人掙上寶貝的「寶貝」!

恩愛夫妻,相敬如賓

相框里一張照片,是照相館里拍的。那時外婆還很年輕,綠色藕荷裙,齊耳的短髮,干煉又精神,正拘謹地抱著襁褓的嬰孩坐在方凳上,只黑白的底色,也看得出她蘋果一樣瑩紅的臉。身旁立著外公,依當時的流行,頭髮短削乾淨,一身簡單平整的中山裝式夾布衫,站姿英挺如雪后青松。兩個人看上去,初初為人父母的樣子,純樸、明朗,微泛出一種率直喜悅的傻氣,像他們頭頂上那片明凈無塵的天空。

外婆和外公的結合在那年月里算是典型的自由戀愛,是一個富家女愛上窮秀才的故事。據我媽媽回憶說,那時的外婆家境富裕,經營著一家錫箔店,但為了跟隨外公,她義無返顧地嫁了,並一直為這個家而操持著,還為外公養育了七個兒女,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是多麼的不易。我媽媽是家中的老大,她常常憶起小時候家裡有許多紅木傢具,但是隨著弟弟妹妹的出生,只靠外公一個人的賺錢養家總是入不敷出,外婆只好陸續變賣家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從最初賣紅木傢具到賣金銀手飾,最後沒什麼東西賣了,外婆就去賣血來養家。外婆和外公是同齡人,四年前外婆離開了我們,在走過60多年的婚姻生活里,他們一直相敬如賓。外公無不唏噓地向我說起,「你外婆是個好人哪,這麼多年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她一人操持著,對我這個老頭子是夠支持了,我能有今天全靠她的扶持和幫襯,這輩子我虧欠她的太多太多……」

家裡的老照片里記錄了他們相依相伴的一個個瞬間,記錄下他們的青春容顏,溫柔互眷的日子,似一股歲月深處,帶著清凈心地的甘美豐泉。伴隨了漸漸褪色的華顏結下一個個情緣的結,然後靜靜在時間裡似沙粒一般流去。

唯有中藥才能打開他的話匣子

小時候外公在我的眼裡是嚴肅的、不苟言笑的,我很少能在小院里見到他,更別說陪我們一起說話聊天談學習生活之類的事情了。他長年在平水稽東山區為當地村民看病、抓藥,偶爾來小院里一趟也是逢年過節,到家裡拿些換洗衣物,且等他老人家一到,小院子里就會有接二連三的病人來讓他搭個脈看個病。在外公的眼裡,他最大的事就是給人看病、開方子、看中醫書、找藥引子。

那一年不知什麼原因,我們幾個孩子和外公一起去了趟塔山,那時的外公還健朗利索,一邊登山一邊不忘給我們講解山上的許多草藥。外公熟悉地和他們打著招呼。在他眼裡每一種草藥都是寶貝,那麼專註,細細地嗅著,再一一地告訴我們許多美麗的名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不苟言笑的外公這一次的話匣子就這麼打開了,他欣喜地看著山上的每一株草藥,不厭其煩地說著它們的功效作用,讓我們彷彿看到一家小小的藥鋪,暢想著在遙遠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溫柔地採摘這些草藥,然後晾曬,品嘗,給病人帶來最溫柔的健康保證……

替人看病是他的行動指南

記得那年外婆的病情已然很嚴重,躺在床上已好幾天,全家所有人都守在外婆的床前,隨時待命著。外公也一樣神情不安,輕輕喊著外婆的名字。可就在這時,院落里走來兩個陌生女子,一邊叫著「姚醫師在嗎?」「應該就是這裡吧,我以前來過,還有點印象。」經詢問,才知道是來找外公看病的。她們不知道此刻我家外婆躺在床上昏迷著,外公二話也沒說,就從裡屋出來給人看病了。

看病的是一個才三十幾歲的婦女,病情是頭髮突然成片迅速脫落,頭部明顯有斑塊狀並且眉毛也稀疏,帶她來看病的則是年長一點約五十多歲的老婦,是因為年長的曾經也是同樣的病在我外公這裡看好了,所以在仁德堂藥店問到外公的住處登門帶人來看病的。外公同樣是認真詢問病情,然後開了方子,並說道「你還年輕,在我這裡開幾貼葯,再讓我給你找種草藥外塗下,病情會好轉的。」邊說著,外公讓我去拿草藥,我一臉疑惑,正想問「哪裡」?外公指了小院外那處小凳下,讓我把磚頭挪開,讓我吃驚得是原來這裡有個「密室」。我發現那下面還真長著幾株草,拔下來交給外公。外公指著那草的根部(象似芋艿一顆),叮囑病人將這裡的汁擠出來,塗在患處就行,一天兩次,不夠了下次再來這裡取。病人一再感謝外公,然後離去。事後我才知道那草叫鮮毛薑,是一味治斑禿的葯,將這草切片,烤熱后塗擦脫髮區就行。

此刻我的內心對外公又多了一份崇拜,替人看病永遠是他的行動指南,連小院也成了他放置藥材的秘密「小倉庫」。

外公走到哪裡都手持他的三寶

外公走到哪裡,都要帶上他那隻黑色公文包,裡面裝著他給人看病需要的三樣寶貝:處方箋一本、老花鏡一副、把脈墊一塊。

這隻黑色公文包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包了,甚至舊得有點掉皮了,可是他還是不捨得扔掉,因為這包跟隨了他許多年,好似他的一個老友。就是這隻普普通通的里放著外公的三寶:處方薄必定隨身帶著,總是想著萬一路上有人碰到找他開方子,他可以從容不迫,下筆;黑色邊框的老花鏡則是開方子時的大功臣,如外公所說醫生開方子,那是要負責任的,簽字得有資格,過去的時候,藥方上的幾味葯是用紅筆寫的,等於穿了「紅背心」,所以得帶好老花鏡認真仔細地寫;軟軟的一塊海綿包了一層細花布,就是外公給病人搭脈時用的把脈墊。正是這三樣寶貝,才能讓外公隨時隨地地可以辦公,開始他的望、聞、問、切,耐心給病人講吃藥,注意事項,如何保養……

在我的印象里,外公還特別喜歡看武俠小說,那時我家大舅媽在航運公司圖書館工作,經常看到她給外公借來厚厚的一本本武俠小說。其實,看了記錄片我才知道,外公不是純粹的看武俠小說,而吸引他看武俠小說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裡面有藥方子,外公是沖著藥方子去的,在研究,在沉迷,絕不是生搬硬抄。他曾對我說,現在的病也在隨時發生變化著,畢竟現在吃的用的住的都跟以前不一樣了,給人看病的我也要多多學習,研究新病情,對準下藥。你能不佩服耄耋之年的他這樣執著的追求、高尚嚴謹的醫德和與世無爭的精神嗎?

這就是我的外公,一名永不退休的老中醫——他和藹可親,他沉迷中醫世界,他創新鑽研。他雖不是偉人,沒有干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醫,都在堅守從醫之本,從醫之道。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著極不平凡的品質。這麼多年來,他給人看病的故事不勝枚舉,他看好的病人也不計其數,他身上的閃光點更是數不勝數,諸如淡泊名利,懸壺濟世、寬以待人、謹細緻……九十一高齡的他,安靜地住在小院里,陪他的有他熱愛一生的中醫,還有一群愛他和孝順他的子子孫孫們!我願他的晚年生活幸福再幸福一些,健康再健康一些!

文中配圖源自網路,無商業目的。因人力所限,無法查實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聯繫更正。

【原創聲明】

本平台所有文章均為團隊自主原創,或作者本人授權刊發。非商業用途轉載,請註明首發出處,保障作者署名權,商業用途請與平台運營方聯繫。否則,將視為侵權行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