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師者用生命溫暖生命 文/珉的情書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無問西東》片名源自清華大學校歌的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適逢清華百年校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經典寫照,在當下,師者傳道顯得尤為重要。影片敘事橫跨民國到上世紀 60 年代,尤其聚焦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歷歷舊事,這也是清華校史中最為傳奇的一筆。片中的清華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去感染學生,做真實的自己,教授人生的格局和見識,打撈往昔記憶,那些師者彷彿進入現場叩問歷史。

《無問西東》上映過程頗為坎坷,導演李芳芳7年前就寫完劇本,5年前拍完,本要契合清華百年校慶上映,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拖到現在。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7年的積澱,使得該片的含金量更高。導演選擇蒙太奇的非常規敘事,一直倒敘往前,又回到當下,通過不同時空的4段故事串聯起一個共同的主題:芳華的人生歸宿。

史詩的手法,將4個故事背景分別設置在1923年、1938年、1962年以及當下,4個故事,4個時代,看似彼此獨立,卻又有著內在牽連,民國、抗戰、運動和現代,梅貽琦等卓然不凡的藝術群象,生動再現了從抗戰爆發的清華到烽火硝煙的西南聯大,無論是在時空跨度還是情感維度上,芳華奉獻家國,用滿腔熱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奠基中國科教大廈的史實。

由攝影大咖曹郁拍攝,追求復古的質感,膠片的色彩飽和,明信片般的畫面,傳遞出不同年代的環境氛圍。印象尤深的是清華大學的場景——秋天,一排金黃的銀杏剪影如童話。冬天,雪覆了結冰的荷塘,連自清亭也掩去了顏色。清華是美的,她每一座精緻的橋,每一棵依依的柳,每一段錚錚的歷史,每一瞬匆匆的芳華,百年的滄桑,配合唱詩班《奇異恩典》,令她美得不可收拾。

1924年,泰戈爾在清華學堂演講,向莘莘學子傾吐心聲:不要遺忘自己的真性情。台下的吳嶺瀾(陳楚生飾)此時正在迷惘中,他是文科狀元,理科卻墊底。教授建議他轉文,但彼時流行理工興國論。他詢問時任清華教務長的梅貽琦:何為真實?梅回復: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吳嶺瀾心悅誠服棄理從文,到了抗戰時,他已成為西南聯大的知名教授。因而,心於自心之外,無論外界社會如何侵擾內心,無論世俗的力量有多強大,只要內心沒有雜念,勇往直前,無問西東,就能做最真實的自己。

抗戰時期就讀於西南聯大的沈光耀(王力宏飾),不顧母親反對毅然加入戰爭。置心於心之外,在飛虎將軍:「這個時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內心發出的真誠、正義、無畏和同情」的感召下,他將手腕的佛珠放在被日機炸塌的廢墟中,他親眼目睹狂轟濫炸下屍橫遍野、路有餓殍的場面,再加上吳嶺瀾「聽從你內心真實想法」的點撥,他毅然棄筆從戎,成為飛行員。

沈光耀將心無限放大,不再局限於自身,試飛訓練時,他拿著美軍的食物供給,空投給西南聯大附近,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吃。沈母的「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命就沒了。」一語成讖。最終在作戰時,沈光耀只留下一句「媽媽,對不起。」,便英勇殉國,他將家國情懷寄於己身,將關懷和溫暖播撒到周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心中。

上世紀60年代的王敏佳(章子怡飾)和陳鵬(黃曉明飾)屬於中國式的騎士愛情悲劇,他們被特殊的時代裹挾著選擇善惡和愛情。王敏佳為了所謂的時代榮譽,撒謊騙同事,說曾和偉人合影過。她無畏地選擇匿名信方式,警告暴打自己恩師的師母,卻被落井下石誣陷為下流女。在時代語境默許下,上綱上線被誣衊為間諜,在從眾心理的吃瓜群眾暴打下,生死一線。

如果不是心有靈犀的陳鵬趕回老家相救,王敏佳就成為北平一方靜默的墓,倩女幽魂,黯然垂淚。然而沒有如果,導演的寫實值得稱道,沒有迴避人性的惡。陳鵬救下王敏佳,將毀容的她帶到昆明的老家安頓。其實陳鵬,正是當年沈光耀空投食物時,受益的其中一個孩子。王敏佳於這世間的種種,流光,冷漠,不平,命運的百轉千回,和那些薄薄淚滴、漫長記憶,她終於坦然承擔,不再試圖與之抗爭。

回到當下場景的張果果(張震飾)在人心不古的社會,爾虞我詐的職場,他出於人道主義同情,救助了一個四胞胎新生兒家庭。上司卻讓他提防人心,不要成為親戚一輩子被賴上。他有意避開那家人。但最後,卻聽從於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安頓好那家人,才發現對方尋他只為謝恩。在這人情逐漸冷淡,物質慾望飛漲的社會,我們多麼需要一些無私的心靈,張開懷抱,溫暖這逐漸轉涼的冷冬!

4位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就像春夏秋冬起承轉合,在各自飛揚的青春故事中,尋找真實的自我。《無問西東》不僅展現百年宏大的敘事格局,更展現了強烈的人物情感衝突,簡約的對白充滿哲理。特別是陳鵬在時代動蕩之中,仍然願意為愛人托底,亂世的愛情是致命的飛翔,她為了尋找大漠深處、製造原子彈的他,緊緊追隨他,以思念他和履行他的愛情誓言為人生目的,令人動容。

很多觀眾在欣賞《無問西東》過程中數次落淚,與片中角色產生了情感的共鳴。不同時代中國青年無畏的犧牲精神,對愛情的堅守,對正義的追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吳嶺瀾和梅貽琦的對話,讓觀眾看到教育者的堅持,即使在日機轟炸的山洞下,吳嶺瀾也堅持授課,不僅彰顯著何為教育的真諦,更用愛的力量喚醒了內心真實的想法。

《無問西東》最動人的莫過於結尾彩蛋,許多人並未起身,字幕落下,大提琴像是哀戚的潮水。每一位歷史人物的剪影,都是觀眾向學界前輩的深沉致敬,猶如1999年經典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昔日學人風骨,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錢鍾書、朱自清等國學大師一一在片中亮相,滴滴如麻的淚水滾濕衣襟,歌劇式的配樂,淌在心間,銘於深骨。

經典著作《南渡北歸》正是這些人物最真實的寫照,清華的梅校長是良師益友,他以切實行動溫潤著、感染著每一位觀影人,用生命影響生命。《無問西東》不像很多單純的催淚片那樣情緒集中在片尾大爆炸,更多是通過細膩的處理手法和舒緩的節奏,譬如,聯大教授上課,讓學生靜坐聽雨,對於抗戰的不屈,話劇歌劇舞美的誇張,讓情緒在一點一點釋放,雖不強烈,但卻持久。

高爾基曾說,無愛的人生只能為生存,而非生活。《無問西東》用愛去傾聽另一個人的心,置心於自心之外,「莞爾笑,浩然歌」,做個有寬容秉性的人,無論是對人事,對歲月,還是對命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