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喝玉米須水去水腫的方法

明明體重正常也不胖,可惱人水腫問題,卻讓你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美眉,全身看來浮腫不已?中醫師表示,想要改善惱人的水腫問題、擺脫上身肥胖的虎背熊腰情況,不妨可適度飲用有利水、消水腫作用,且性質平和的玉米須水,來代謝體內多餘水分!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玉米須消水腫巧喝玉米須水去水腫的方法。

1. 治腎性水腫 玉米須、冬瓜皮各30克,水煎,分3次服。以愈為度。

2. 治肝硬化腹水 玉米須45克,馬鞭草、半邊蓮各15克,水煎,分2次服,連服3~6劑。

3. 治婦女妊娠水腫、特發性水腫 玉米須50克,大棗5枚,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

4. 治黃疸型肝炎 玉米須50克,茵陳30克,梔子2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Advertisements

5. 治鼻衄、齒衄、尿血 玉米須50克,生地20克,白茅根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

6. 治急性膀胱炎 玉米須30~50克,車前草20~30克,加水煎取3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溫服。

7. 治膽囊炎 玉米須30克,茵陳20克,蒲公英10克,加水煎取300毫升,分2次溫服。

性味甘平助利水!巧喝玉米須水去水腫

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玉米須指的是玉米採收后,玉米葉與玉米顆粒間的白黃色的絲狀部分。由於食用口感不佳,因此多數人料理時,往往會將其與包覆在外的玉米葉一同丟棄。但看似無用的玉米須,若善加利用,對於人體健康有相當不錯的保健效果。

玉米須在中醫中又被稱之為「龍鬚」,因本身性味甘平,且有益肝、膽、腎等經脈的作用;再加上,其具有利水、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的好處,因此也經常在晒乾后,被中醫拿來入葯使用。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取其單一材料,沖泡熱飲製成「玉米須水」,替代部分水分飲用。

Advertisements

玉米須水喝對了嗎?需求不同份量也不同

若想要有效發揮玉米須的作用、不造成身體額外負擔,究竟該怎麼飲用呢?中醫師指出,雖然性味甘平的玉米須,屬於中醫中「平補」的食材,對任何體質都不易產生副作用。但仍提醒,任何事物皆勿過猶不及,切勿將玉米鬚水完全取代日常應攝取的所有水分,而應適度替代即可。以下是玉米鬚水的建議飲用方式:

玉米須水

材料:視個人需求決定添加玉米須的量,體重過重有減重需求者來說,可以施用3錢左右;至於希望達到日常保健者,則建議以2錢的份量沖泡較為合適。

作法:將玉米須放入800C.C.的滾水中熬煮收干至600C.C.左右,即可熄火飲用。

作用:酌量適度飲用有助於通暢人體肝、膽、腎等經脈,併發揮利尿、代謝人體多餘水分、消除水腫問題的作用。

水腫不單局限四肢?除臉部浮腫快喝「活血玉米須飲」

除了單純的玉米須水方式外,中醫師也另外針對上半身水腫問題特別嚴重,老是覺得臉部浮腫不堪的人,設計一款除了消除水腫外,有助加強淋巴代謝的「活血玉米須飲」,給大家參考:

活血玉米須飲

材料:玉米須1.5錢、益母草1.5錢、丹參2錢。

作法:將上述所有材料簡單沖洗干淨后,放入800C.C.的滾水中熬煮收干至600C.C.左右,即可熄火飲用。

作用:玉米須,能利尿、去濕、消水腫;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參則有助提升、加強氣血與淋巴循環。

禁忌:由於益母草性質偏寒涼,且有活血作用,因此有腹瀉、腸胃功能不佳、發燒、懷孕、哺乳中的婦女不宜飲用。

【中醫師小叮嚀】:

不過,也提醒,想要有效達到消水腫效果,除了透過食療方式調理外,改變久坐不動的生活形態,養成規律、定量的運動習慣,來提升氣血循環與基礎代謝率的速率,才是有效遠離水腫的不二法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