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氣性質亦決定排邪方式

邪氣性質亦決定排邪方式

自然界存在著風寒暑濕熱燥火等不同性質的邪氣,因於不同的病患體質,其排出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風邪:

單純的風邪致病,多導致感冒、頭痛、身痛、四肢痛等,其排邪包括打噴涕、發燒、出汗以及四肢周身部位的酸痛癢麻脹等方式排出。

但一般多是風邪夾著寒邪以及濕邪等一起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其排邪方式亦因所夾邪氣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寒邪:

臟腑寒邪較重的病人,如四肢痿痹不用等病,用藥后可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渾身怕冷,覺得病似加重,且有冷氣從身體裡面向外透出的感覺。這是體內陽氣漸充,祛除陰邪於外的表現。

常見婦女坐月子期間所患的風寒痹症,經治療后,常常出現四肢末梢向外冒涼氣的感覺。此時陽氣得葯助而盛,邪氣欲退未退,暫時停在肺及肌膚、皮毛等部位。當加大扶陽藥劑量,以完全把邪氣驅除於體外。

Advertisements

濕邪:

濕邪多膠滯於全身的經絡、上中下三焦,表現為肢體沉重,甚至於水腫、畏寒、痰多等。排出時,濕邪移至手足,手足除有上述的痛、酸、麻、脹、癢等感覺外,還可能起水泡、發濕疹、蛻皮等。

還有一種情況,病人忽然眼瞼、面部、小腿和腳面局部浮腫,乃至全身浮腫,甚至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或者全身出粘汗。這是因為陽氣盛了,濕邪從內排出於外,表現為太陽氣化不利的情況。此時正是攻邪治病的大好時機,千萬不可停葯。

火邪:

患者常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發燒現象,也可能會出現類似實火的反應,如忽然煩躁不安,或面部發紅髮熱。這些都屬於火毒所致的疾病,陽氣得到補充,血脈末梢被疏通多以瘡、癢、腫痛、發燒、尿赤、肛門灼熱、腹瀉等方式排出。這是服藥的自然反應,不是補陽多了,相反是陽氣還不足,當繼續服藥,這些反應一般兩三天就會消失,這是機體免疫能力正在提高的表現。

Advertisements

有時火邪不是從外界來的,而是客於體內的寒氣鬱久而化成火熱邪氣了,其排出的反應也與上類似。

痰邪:

一般痰濕邪氣所致的疾病,多以大量咳痰、無誘因的尿頻、腹瀉、大量排汗等方式排出。這是脾腎陽氣得到補充,把冰伏的陰邪化開了,邪化為水自然排出體外,應繼續用藥到大便不黑不臭不瀉為止。切不可服止瀉藥,以免留邪於內。

瘀邪:

因為瘀血內伏所致的疾病,在陽氣得到補充的情況下多以皮下瘀斑、便血,咳血,月經等排出。

瘀滯於經絡的血瘀證,病會會忽然腰部酸痛如折;或體表發麻,或脹、涼、熱、酸、重、癢及蟲爬、蟻走感,或出現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動,抽搐。這是元氣運行旺盛,在打通淤滯的經絡時所出現的必然反應,這也是陽氣祛邪透出機體膚膚時的反應,只需繼續用藥,等邪氣徹底散出去了,這些情況就會消除。

燥邪:

燥邪為陽邪,其重者會影響心神,導致狂躁症,這類患者近於康復時則可能出現手指乾裂。另外,象秋季的燥咳亦是燥邪所致,燥邪排出機會時往往會出現面紅、舌紅、小便黃、大便黑臭而稀等反應。

邪氣的性質也會影響排病反應的持續時間。風性輕,易動,極易排出;濕性粘,排出較慢;寒散入肌肉,又較濕慢;痰性滯,需體內津液溶化,排出最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