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門神(選自雲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歡歡喜喜過大年》)

門神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中國民間信奉門神,由來已久,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歌劇《白毛女》中經典唱段說:「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過大年時人們要在門上貼一對門神,用以驅邪辟鬼,守護家宅,迎祥納福。早期的門神並沒有神靈的物像,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懸挂在大門旁邊。漢代以後,才出現人物形象的門神,最早的有形門神是專門治鬼的神荼、鬱壘,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後來出現以秦瓊、尉遲敬德和眾多以武將為門神,成為街門的新年點綴品。從楊柳青年畫中看到家家戶戶的大門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多為秦瓊、尉遲敬德,清代楊柳青年畫《家家戶戶貼門神》、清代楊柳青年畫《貼門神門箋》刻繪百姓家大門上貼的是秦瓊、尉遲敬德門神。

Advertisements

最早的有形門神是神荼、鬱壘,關於神荼、鬱壘在度朔山執鬼的神話,東漢時期的典籍多有記載,首見於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所引《山海經》,故事的大致內容是:在滄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樹,枝枝杈杈向周圍伸展,蜿蜒盤伸足足有三千里,在桃枝的東北方向,有一根拱形枝幹,樹梢一直歪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度朔山上住著各種各樣的妖邪鬼怪都要從這扇門裡出入,因此稱作鬼門。在鬼門旁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大桃樹下的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眾鬼,一旦發現凡有去人間為害的惡鬼,就用蘆葦編成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所以,黃帝就由此制定出禮儀,歲時祀奉驅鬼,教人把神荼、鬱壘的像刻成桃木人立在門旁,然後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把蘆葦繩索掛在門上,讓他們抵禦一切惡鬼。

Advertisements

在漢代,神荼、鬱壘分為二神,作為門神已經成為當時流行的風俗。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老百姓用神荼、鬱壘來御凶,民間用桃木雕刻神荼、鬱壘神像,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或在門扉上畫神荼、鬱壘二神像,以除妖驅鬼;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尊名,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祛除不祥,時久相沿成俗。在漢畫像石上,人們還可以看到漢代神荼、鬱壘的門神形像,這大概是最早的門神畫。神荼、鬱壘是神話人物,也是中國第一代有形門神,貼門神的習俗源起於神荼、鬱壘執鬼飼虎的神話,時間約為漢代,原意是避邪驅鬼的,但漢代以後,木質的神荼、鬱壘漸漸演變成了紙質的門神。

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老百姓承傳了民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與葦索以及桃木為辟鬼之神的信仰,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說:「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隋人杜台卿《玉燭寶典》卷一亦引《括地圖》諸書記載有畫神荼、鬱壘於門戶的習俗。宋人高承《事物紀原》卷八說:「今世畫神像於板上,猶於其下書,『右鬱壘、左神荼』,元日以置門戶間也。」可見以神荼、鬱壘為門神,至宋代仍然是習俗,直至近代還有以神荼、鬱壘為門神的習俗。由此可見神荼、鬱壘信仰廣泛深入民間。

至於神荼、鬱壘的形象,民間年畫中更是多有神荼、鬱壘門神,神荼一般位於左邊門扇上,身著斑斕戰甲,面容威嚴,姿態神武,手執金色戰戢;而鬱壘則位於右邊門扇上,一襲黑色戰袍,神情顯得閑自適,兩手並無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輕撫著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清代北京年畫《神荼鬱壘》有大幅小幅兩種,區別在於大幅門神將「神荼」、「鬱壘」四字分別刻在神荼、鬱壘胸前的護心鏡上;小幅門神卻分別將這四字刻在神荼、鬱壘手中握的金瓜兵杖上;大幅門神神荼、鬱壘頭戴倒纓帥盔,身披鎖子鎧甲,足登戰靴,帔帛繞身,神荼五綹美髯,腰懸弓和箭壺,鬱壘蝟然鬍鬚,腰掛箭壺,兩神雙手緊握金瓜長錘,相向而立。

清代乾隆年間山東濰縣年畫《神荼鬱壘》刻繪神荼、鬱壘是穿戴盔甲、手執鐵鎚、威風凜凜的將軍形象,相對站立作鎮殿將軍的模樣,圖分左右兩張,基本對稱,分別貼在左、右兩扇門上,神荼、鬱壘一手持錘,另一手分別拿筆、金錠及如意,取「必定如意」的吉利寓意,畫面裝飾以吉祥圖案,上端刻印鳳凰「日」、「月」字樣,表示兩位門神看守宅院互有分工,一個上白班,一個上夜班。這是楊家埠最有代表性的、最為正統的門神式樣,因神荼、鬱壘全是手執大鎚,按型號大小,俗稱「大鎚將」和「小錘將」。

福建漳州年畫清代雕版《神荼鬱壘》、清代四川夾江、什邡年畫《神荼鬱壘》、江蘇無錫神禡《神荼鬱壘》也是這類年畫作品中的佳作。有特色的是清代北京神禡《神荼鬱壘》,描繪神荼鬱壘持斧持刀站立,一個手托金元寶,一個手托火龍珠,兩神中間是巨大的聚寶盆,祥雲中手卷寫有「一門五福」字樣,上端題署「神荼鬱壘」,在這裡神荼鬱壘不僅具有辟邪驅鬼的功能,還有發福生財的功能。

最遲在元明時期,門神不再是神荼、鬱壘兩個神人,開始由人來選派,最初選出的是大唐開國元勛秦瓊、尉遲恭兩位將軍,這是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對門神,在傳世的門神畫里,秦瓊和尉遲恭倆人的形象為數最多,可謂享譽全國,家喻戶曉,堪稱天下第一門神。《舊唐書》卷六十八隻記載秦瓊、尉遲恭二人傳記,在《新唐書》中,秦瓊、尉遲恭的傳記同在第八十九卷里,史家特意濃墨重筆寫秦瓊和尉遲恭,並將他們的傳記放在一起。

秦瓊、尉遲恭追隨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戰功卓著,不僅在大唐王朝創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大唐王朝內部鬥爭的「玄武門之變」中,堅決地站在秦王李世民一邊,一起誅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為李世民當太子奪皇位掃清了道路。李世民即位后,雙雙被封為開國元勛。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的確都曾有過沙場救主的榮耀經歷,所以才有了護守宮門打鬼救主的門神故事。秦瓊、尉遲恭為什麼會充當民間的門神呢?

據《三教流源搜神大全》卷七「門神二將軍」條記載:唐太宗登基后,身體極差,夜多惡夢,常聽見寢宮門外,拋磚弄瓦,鬼魅呼叫,徹夜不寧。唐太宗十分害怕,便告訴群臣。大將秦瓊主動請纓,說:「臣戎馬一生,殺人無數,還怕什麼鬼魅!臣願同尉遲恭戎裝把守宮門。」唐太宗應允,於是秦瓊、尉遲恭披堅執銳,精神抖擻地徹夜佇立宮門左右,果然一夜無鬼來擾,平安無事。一連幾天,夜夜平安,唐太宗大喜,但擔心兩位愛將徹夜守護過於疲勞辛苦,就命宮中畫工畫他二人全副武裝、手持兵器、怒目發威、儀容威武的畫像,懸挂在宮門兩旁,從此,邪祟全消。後世沿襲此法,遂將秦瓊、尉遲恭二人永為門神。

明代,這兩位歷史人物又被吳承恩寫入神魔小說《西遊記》,並隨著小說的家喻戶曉,秦瓊、尉遲恭成為婦孺皆知的門神,一居左一居右,雙雙畫在門扇上。秦叔寶和尉遲恭二位名將成為門神在百姓心中廣為流傳,小說《西遊記》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百姓中說起神荼、鬱壘,沒有幾人知道,如果問門神是誰?回答一定是秦叔寶和尉遲恭。一位心虛怕鬼的脆弱皇帝,兩位青史傳名的開國元勛,君臣一起造就了秦瓊、尉遲恭成為天下第一門神的傳奇經歷。民間刻繪秦瓊、尉遲恭兩位將軍肖像,年年除夕貼在門上,來驅鬼辟邪,保一歲安寧。清人洪升《長生殿》就說:「生前英勇安天下,死後威靈護殿門。」在秦瓊、尉遲恭二門神兩旁,有時還有一幅對聯:「昔為唐朝將,今作鎮宅神。」因以歌頌這對大唐開國元勛和人們喜愛供奉的門神。從此秦瓊和尉遲恭就成為家喻戶曉、最值得信賴的門神,至今仍長盛不衰。

清代楊柳青錦地門神《秦瓊尉遲恭》中兩人都是身披鎧甲的武士,持錘攜弓箭,他們的臉不同,白臉鳳眼、五綹長須的是秦瓊,黑臉短髭、環睛而視的是尉遲恭,合稱「對錘門神」,秦瓊、尉遲恭英姿凜然,畫面綠地祥云為底,顏色華麗多彩,是頗具古風的佳作。重慶梁平門神畫《秦叔寶尉遲恭》中刻繪秦叔寶尉遲恭都是恭虎背熊腰,身披鎧甲,腰插令旗,各持兵器不同,白臉秦叔寶執鐧,黑臉尉遲恭執鞭,有節的是鞭,沒有節的是鐧,只要從他們的兵器的不同,就能分出誰是尉遲恭,誰是秦叔寶了。清代上海門神《秦瓊敬德》刻繪秦瓊、尉遲恭膝下各有五子,表示五子登科,在祛邪辟惡的功能之上又附加了祈福納吉的吉祥意義。類似的還有重慶梁平年畫《秦叔寶尉遲恭》、湖南隆回灘頭年畫《秦瓊尉遲恭》。

秦瓊、尉遲恭門神是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強、貧富皆愛的武將門神,造型姿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式,有貫甲式,有徒步,有騎馬、有舞鞭鐧,有執金瓜之類。如河南朱仙鎮年畫《秦瓊敬德》為立式門神,是貼單扇門的小門神,河南朱仙鎮年畫《馬上鞭鐧》為騎馬門神,持鞭者為尉遲恭,持鐧者為秦瓊。這些是朱仙鎮門神中的精品,屬於經典造型,此類門神品種眾多。在傳統年畫里通常秦瓊為白臉,留五綹須;尉遲恭為黑臉,蓄連鬢須。秦瓊、尉遲恭門神這種黑臉白臉的特徵,在清人洪升《長生殿》中從臉色到裝束、武器都寫到了,可視為清初民間門神畫的寫照。福建、江西等地的老百姓乾脆稱秦瓊、尉遲恭為黑將軍與白將軍,一黑一白的絕佳排檔,堪稱經典。(作者:殷偉 王慧文)

1、清代楊柳青年畫《家家戶戶貼門神》

2、清代楊柳青年畫《貼門神門箋》。

3、清代北京年畫《神荼鬱壘》。

4、清代楊柳青錦地門神《秦瓊尉遲恭》。

5、河南朱仙鎮年畫《秦瓊敬德》(上)、河南朱仙鎮年畫《馬上鞭鐧》(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